董高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三學段習作要求‘能寫簡單地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在平常的作文訓練中,我感覺很多學生是知道寫什么,但卻不知道怎么寫,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內容空洞。那么應如何克服這個病癥,使作文內容具體、豐富呢?我從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個方法,就是要求學生在積累了寫作素材后,要善于“描寫”。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寫出來。讀者雖沒有見過被描寫的事物,但讀了那些文字,便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高爾基說過這樣一段話:“作家的作品要能夠相當強烈地打動讀者的心弦,只有作家所描寫的一切——情景、形象、外貌、性格等能歷歷地浮現在讀者的眼前,使讀者也能各式各樣地想象他們,而以讀者自己的經驗、印象及知識積蓄去補充和增補。”這段話,不僅說明了什么是描寫,而且還說明了描寫的重要性。通過描寫,讀者才能獲得具體、鮮明的形象,才能使讀者具有深刻的印象,文章才會具有感染力。反之,文章就會顯得干癟無味。
那么,如何進行描寫呢?
一、描寫要為中心服務
要圍繞寫作內容、寫作目的來描寫。所描寫的人、景、物乃至裝飾等,都要緊扣中心。如果描寫能夠緊扣中心,那么好的描寫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我曾教學的一篇看圖作文,圖中表達的意思就是:在一個狂風暴雨之夜,一位叔叔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并將其送回家。故事很簡單,每一位學生都看得懂圖意,很多學生都抓住了叔叔怎么扶起老奶奶,怎么對話的過程進行描寫,語言平實,基本無精彩可言,對當時的環境描寫更是顯得簡單。例如,有學生寫道:“一天晚上,外面下著傾盆大雨。”還有的學生寫道:“今天的天氣真是糟糕透了,雷雨交加,狂風大作。”針對這種情況,我出示了《船長》一文中的環境描寫“薄霧籠罩著大海。突然,沉沉夜幕中冒出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與學生交流體會,這段環境描寫在下文發生的撞船事件中起到什么作用。很快,學生發現自己的環境描寫過于簡單,然后都進行了修改。修改后,有一位學生這樣描寫:“一天晚上,天空中烏云滾滾,霎時間天昏地暗,冷丁的一聲炸雷,大雨瓢潑而下。只見一位叔叔在雨中艱難地騎著自行車,豆大的雨點兒劈頭蓋臉地拍打過來,眨眼間叔叔便成了‘落湯雞。望著那黑漆漆的夜色,聽著那震耳欲聾的雷聲,在這空無一人的馬路上,不由得讓人感到一陣陣的恐懼。”這段描寫為那位陌生叔叔舍己為人勾畫了一個特定的、惡劣的環境,顯得有血有肉,從而更加突出了這位叔叔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二、描寫要抓住特征
描寫人、事、景、物,怎樣才能寫出其形、聲、色以傳其神呢?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觀察要細致,要抓住其突出有代表性的特征,抓住能夠反映特色的東西。例如,在習作《我的老師》的教學中,我出示了兩段話,讓學生進行對比。1.我們的李老師,長得很漂亮。白白的皮膚,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特有神。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2.我們的李老師,今年36歲,中等身材,略寬的下巴,白皙的臉上長著一對明亮的眼睛。那兩片平時緊閉而充滿自信的嘴唇,講起課來就忙碌地活動。她的嗓音雖然有點沙啞,但講起課來卻是那樣抑揚頓挫,扣人心弦……在對比中,學生發現,人物描寫一定要抓住人物代表性的特征,千萬不能將描寫出來的人物千篇一律。接著,我又組織學生試著觀察自己身邊的同學,然后說一小段外貌描寫,讓我們猜猜他描寫的是誰,如果讓我們很快猜到的,就說明他肯定是抓住了被描寫同學的獨特之處。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我再指導其描寫的語句,讓學生明白寫人的習作不但需要善于觀察,還要善于描寫。
三、描寫要富有情感
描寫,不是純粹的描述。在寫作過程中,描寫總是伴隨著情感體驗進行的。無論是描寫環境,還是描寫人物、事件,總是滲透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同樣是下雨,但在不同心境中,雖是同樣的雨,不同的描寫卻給人以不一樣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能寫好寫景作文,我組織學生一起游覽了我們這里的南湖公園。碰巧天公不作美,那天竟下起了雨。其中,兩位學生分別是這樣寫的:其一:“星期五下午一節課后,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去南湖公園玩。因為公園離學校很近,步行五、六分鐘就到了。可剛到不久,天空竟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正商量著準備返回,可雨越下越大,我們只好都躲到了涼亭里,但這雨卻將我們來時的那份激動和喜悅洗刷得一干二凈……”其二:“星期五下午,老師宣布要帶我們去南湖公園玩。同學們個個歡呼雀躍。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美麗的南湖公園。此時的天下起了蒙蒙細雨,雨漸漸變大,能在雨中欣賞南湖,別有一番趣味。你看,園中的植物喝著甘甜的雨水,顯得更有生氣了。像火一樣的一串紅,各色的菊花都沾滿了晶瑩的雨滴,仿佛在向我們微笑。淙淙的流水聲伴著雨敲打水面的聲音,好像在為我們彈奏一首永不停息的迎賓曲……”你看,同樣是寫雨中南湖,但兩位學生因為對雨的心境不同,描寫出來的感覺截然不同。總之,景物描寫也要與人們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四、描寫要注重語言動作
在學生的習作中,特別是記事類習作,語言動作描寫顯得更為重要。但很多學生在寫事時,從這件事的起因寫到這件事的結尾,平鋪直敘,你說,我說,然后他說,讓人看完就像燒菜時一點作料都沒放的那番無味無趣。在寫事類習作的教學中,我會聯系劇本類課文,如《負荊請罪》。我讓學生去讀文中人物的語言,聯系括號內的那些提示語,揣摩人物的心境,從而讀出人物的說話語氣。我還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語言動作描寫時,一定要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為此,我和學生先做了一個小游戲——搶答,然后讓其去描寫搶答的過程。其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搶答過程的:“比賽開始了,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老師興奮地說:‘今天的比賽考考同學們的腦筋急轉彎,看哪位同學的腦筋轉得快。只見同學們都屏息凝視著老師,生怕聽漏了一個字。‘有個人掉了身份證怎么辦?‘拾起它。第一題就被班長首先攻破。‘什么動物你打死了它,卻流著你的血?‘蚊子。我班的小博士——李沖大聲喊道。‘什么人一年只上一日學校?……老師接二連三地考我們,最終都被我們一一攻破。每搶答一題,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豎起手指。‘Yes!‘Yes!‘Yes!的歡呼聲在教室里回蕩,場面真叫人又激動又難忘啊!”
總之,學生只有學會了描寫,才能使習作有血有肉、生動感人。要學會描寫,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學生多看,多讀,多積累,多運用,同時也需要教師的指導、示范,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描寫,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