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娜
新課程下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沖刺中考,是困擾很多語文教師的問題。我僅由河北省一道中考作文題目《陪伴》談一談自己的淺見。
這是命題作文,審題很重要。拿到題目,我們首先應該考慮三個點,即誰陪伴誰、怎樣陪伴、陪伴有什么影響,不然寫作就會無的放矢。“誰陪伴誰”是選材的問題,而材料貴“新”;“陪伴有什么影響”是立意的問題,而立意貴“深”;“怎樣陪伴”則涉及緊扣中心行文的問題。這三點做不好,就會導致作文失分。
一、材料貴“新”:思維能發散,筆下有乾坤
1.跳出“身邊人”的局限。試著寫一寫素不相識的人對我的愛的陪伴如何?比如,陌生人為我撐起的一把紅傘陪我走過漫漫雨夜。比如,網上朋友為我發的愛心帖子陪我走過心靈沼澤。試著寫一寫歷史中的人物對我的陪伴如何?比如,杜甫的憂國憂民、陶潛的高潔淡泊、蘇軾的豁達灑脫陪我走過人生,使我的人生有了行的高標。
2.跳出“人”的局限。寫一寫某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對我的陪伴如何?比如,童年的秋千,等我回家的燈光,凝聚著青春歲月的日記。寫一寫一片景對我的陪伴如何?比如,一花一樹,一草一木,一縷清風,一抹斜陽,一只大雁,都能表達人和自然的相生相依,寫出自然給我的一份寧靜或者一份啟迪。
3.跳出“實”的局限。寫一寫書香對我的陪伴如何?比如,一首詩,一闋詞,一句名言,或者文學作品中某一光輝的人物形象和某一種深邃的思想。
4.跳出“陪伴我”的局限。運用逆向思維,寫一寫“我陪伴_____”如何?比如,對父母、老師、同學等身邊人的陪伴:在他們病痛或脆弱的時候,成為他們堅強的支撐,從而表達自己成長的快樂和青春的驕傲。
5.跳出“我”的局限。比如,寫一寫驛外斷橋邊的一樹梅如何陪伴著陸游,給他以撫慰和力量;寫一寫夜空中的明月是如何陪伴著蘇軾,讓他的心變得豁達明朗;寫一寫一把羽扇如何陪伴著主人諸葛亮,敬重著他的忠誠與仁智;寫一寫路邊的一棵樹如何陪伴著身邊景,見證著家鄉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寫一寫日本海嘯中女英雄遠藤未希的話筒如何陪伴她至最后一刻,見證著她的壯烈和無私。
總之,如果能把眼光投向歷史,投向自然,投向現實,何愁材料不新?
二、立意貴“深”:見多能識廣,思考助深刻
1.熱愛讀書,勤于感悟。請看我們班學生寫作片段。
是老北京街頭熱切的逐夢者嗎?是為生活努力拼搏的奮斗者嗎?是和洋車相依相伴的你嗎?
懷揣著一個好日子的夢來到城里。因為有夢的陪伴,你在風雨中急馳,在烈日下揮汗,在冰雪中蹣跚。終于有了車,你的夢有了著落。和夢一起奔跑,連淚都是甜的。你跑著自己的車,陪著自己的夢。車一次次失去,夢也一次次被黑暗擊得粉碎。高等車夫,上等生活,離你越來越遙遠。三起三落,直到終于觸不到夢的影子……夢失落了,心也甘愿走入地獄中去。無夢的支撐,一個堅毅的“駱駝”被黑暗吞噬了;無夢的陪伴,一個有為的青年,墮落為一攤行尸走肉!
仰望老北京的天空,且問曾被夢想陪伴的“駱駝”,當夢隕落的那一刻,可否悔過?
夢想是心靈的歸屬,有夢相伴人生才能精彩地走過!
如果沒有廣泛的閱讀、深刻的感悟,怎會有這樣深刻的主題?閱讀,不要只著眼于課外,我們的課本就是一個豐富的資源庫。像托爾斯泰、貝多芬、魯迅、辛棄疾、毛澤東等等,都可以寫入作文。因此,我們應關注課本,讓課本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
2.思考生活,關注人生。如果一篇文章寫我看著童年的風車,懷念祖母慈愛的陪伴,這種立意就很普通。如果肯思考,由風車再去進行深層感悟和挖掘,就會有更深刻的立意:風車有風才能轉動,這正如我們的人生,也是需要風源的。基于這種構思,可以設計下邊的情節:幼年的我因為風車不能轉,很著急。這時,祖母告訴我:“沒有風沒關系,可以跑起來尋找風啊。”這樣這句話就會鼓舞著我努力尋找我人生的風源。這樣,祖母給我的精神的陪伴就比單純的親情的陪伴顯得深刻多了。
3.巧妙聯想,拓深主題。請看我們班學生作文片段:
面對著單調的宿舍墻壁,被格式化了的門窗,不由得想起了家中那盆文菊,是否還溢出縷縷馨香?窗外那串風鈴,是否還在叮咚作響?書桌上的那盞臺燈,是否還搖曳著片片月光?在過去的日子里,家始終陪伴著我。下雨了,它給我帶來溫暖;飯桌上,它給我帶來溫馨。在細微處,它帶給我的是一幕幕溫情啊!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表明,有人在乎你,有人陪著你,那是家人!想到這些,我的眼睛濕潤了。思念,讓我變得多愁善感。
剛要轉身離開宿舍,聽到室友說要裝扮宿舍,讓它像家一樣溫馨。“怎么可能呢?”我暗自嘟噥著。
一會兒工夫,新的宿舍就在眼前——窗戶旁新添了一株生機勃勃的小花,墻壁上綴滿了五彩的氣球,在柔和的燈光下,掛著一串淡紫色的風鈴,正叮鈴地奏出歡快的節奏。
“真的好像家”!我脫口而出。
“這就是家。”室友說。
我恍然頓悟,是的,宿舍是個家。我們是一家人,彼此要陪伴著,用愛來建造家,用家來守護愛。那墻壁,不單調,它代表著我們純潔透明的心情,門窗透過眼睛,洞悉著精彩……
夜深了,在家中回想起家的身影,輕輕地閉上眼,讓漂泊的心安定下來,用默默的愛回報兩個家的陪伴,兩種幸福的陪伴。
這篇文章由真正的家對自己的陪伴聯想到學校、集體這個大家庭對自己的陪伴,就比一般的感恩親情的作文來得深刻,顯得技高一籌。
三、緊扣中心行文,強化中心意識
學生考前不僅要準備材料,更要練習靈活地運用材料扣住中心行文。如何“用材”呢?第一,找準材料與中心的契合點;第二,用合理的想象和擴充來強化、突出契合點;第三,只抓一點,不計其余。
比如,前邊關于《駱駝祥子》的作文片段,就是先從作品中別出心裁地找到了與“陪伴”這個命題相契合的點,那就是車伴著祥子,夢伴著祥子;然后通過合理的想象、擴充去突出這個契合點:有夢的祥子“在風雨中急馳,在烈日下揮汗,在冰雪中蹣跚”,“和夢一起奔跑,連淚都是甜的”。這樣一來,就特別能突出“有夢相伴人生才能精彩走過”這個深刻的中心。另外,這篇文章舍棄了與“陪伴”毫不相干的內容,甚至舍棄了原作的主題“舊社會把人變成鬼”,從中翻出了新意。
所以,材料本身是死的,要靠學生用智慧把它激活,不能只貼標簽。
總之,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訓練中讓學生夯實寫作技巧,認真地過審題關、選材立意關以及突出中心關。相信吧,辛勤地耕耘必將澆開成功之花!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