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摘要: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后階段又對閱讀課的成功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后階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閱讀內容的鞏固和深化,設計好閱讀后教學環節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和提高閱讀能力。本文結合一篇閱讀材料的閱讀后活動設計為例,探討如何進行閱讀后教學環節的優化設計。
關鍵詞:閱讀后教學;教學環節設計;任務型教學
一、引言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把閱讀課分成三個階段:Pre-reading(閱讀前),While-reading(閱讀中),Post-reading(閱讀后)。閱讀后階段(Post-reading)是閱讀課堂高潮所在。設計好這階段的教學任務對一節任務閱讀課教學的成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對閱讀后教學進行閱讀后任務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滿足他們的表現欲。這樣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共同發展,并能促進教學,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筆者根據閱讀后階段的特點以及閱讀材料的特點,以科學性、層次性、藝術性為著眼點進行閱讀后階段任務的設計,進行探討并從中反思。
二、閱讀后教學環節設計的要點
(一)科學性
閱讀課中的各個環節存在嚴密的科學邏輯關系。因此,閱讀后環節的設計必須是一個嚴謹的整體。教師只有在閱讀教學中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在設計閱讀后教學環節時需仔細分析各個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設計任務,還要考慮諸如學習環節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整體設計科學、嚴謹,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理解能力。
(二)層次性
英語整體閱讀教學最后階段的任務活動,必須要和之前的教學環節成為一個有序、連貫的整體。教師在這部分的教學設計要從層次性入手。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是漸進、發展的。因此,教師在閱讀后部分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層層遞進,使學生對文章由表層理解上升到深層理解,達到對所讀材料的充分理解,準確、完整地獲取信息。
(三)藝術性
閱讀后階段任務的設計是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任務設計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教育教學理念,使之科學化、合理化,同時還要增加學生執行任務的趣味性,體現教學任務設計的藝術性。毫無疑問,好的任務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務之中,使語言得到自然的習得,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閱讀后教學環節課例設計及說明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下冊第17單元Integrating skills 的教學為例,從如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角度出發來設計高中閱讀后教學。
(一)缺詞填空
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最終轉化為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通過缺詞填空環節可幫助學生有效梳理文章信息并把握文章的意思。這種培養篇章意識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逐步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缺詞填空,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個整體把握。文章中出現的重要語言點也使學生通過這一練習得到了鞏固,對文章中心內容清楚明了。
(二)小組討論
閱讀是學生獲取課文中知識信息的過程。討論式的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閱讀后環節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鼓勵他們踴躍發言,集思廣益,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及思辨力,而且達到了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小組討論是在自然性小組形式的基礎上,以固定座位為基礎,前后座位的學生自然形成4-6人的小組。這種形式方便且易于形成,也便于教師組織教學。
(三)角色扮演
一切有成效的學習都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因此,在閱讀后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饒有興趣、主動地學習。閱讀可根據課文講述的內容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自由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他們潛在的能力。認真挑選符合學生口味的活動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任務的乏味性,增加任務的趣味性,最能吸引學生的任務來自于生活實際,即任務要有真實感。
(四)調查訪問
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能使學生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從而產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渴求。閱讀后的教學設計也應靈活多樣,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在情境中自然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當然,教師在設計任務階段還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分配。時間決定著任務大小和難易程度的把握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任務開展的方式。如果任務比較大,難度比較高,我們應該考慮把它作為課外的任務。比如,在閱讀后環節設計的課外任務是一項調查報告: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sabled and sugges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五)短文寫作
大多數高中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差,在寫作中沒有多少學生能真正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以課文為依托,在加強閱讀技能訓練的同時進行寫作技能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打好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讀寫結合,使學生借鑒閱讀材料中的詞句,并將其恰當地運用于寫作實踐中,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如我在閱讀后最后環節設計了短文寫作。由于之前的教學活動為之后的寫作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借鑒閱讀材料的詞句,將其恰當地用于寫作實踐中,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還在本課中設計圖表給出殘疾人的相關信息,讓學生來描述現在殘疾人的一些社會現狀并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四、結束語
閱讀后階段任務的設計是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在閱讀后教學環節中,教師在設計時不僅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體現教育教學理念,使之科學化合理化,同時還要增加學生執行任務的趣味性,體現教學任務設計的藝術性。好的任務設計能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務之中,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章來豐富個人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許玲,《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藝術化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10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