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彬
摘要:要想在中考物理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學生應在復習時梳理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建構知識體系。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各個概念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復習時的效率。而且思維導圖具有的圖文并茂等特征,在復習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就思維導圖在中考物理復習中的應用談了幾方面的看法。
關鍵詞:現狀;含義;應用
中考復習課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學生復習和鞏固新課標的學習內容,還包括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然而,物理復習教學有著內容多、知識雜、時間緊的特點,教師普遍感到“難上”,學生大多感到“無趣”,復習效果也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探討如何將它運用到復習課堂中去。
一、中考復習課的現狀
目前,復習課現狀分析:(1)教師將一章節的所學內容按照先后順序壓縮后重新向學生灌輸一遍,這種“炒冷飯”的復習課,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只能是一節低層次的課,復習效果也不用說。(2)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復習課變成一節簡單的例題課、練習課。例題課、練習課中學生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重復出現的題目又重復做一次。(3)復習課中不乏板塊訓練,但是知識歸類過于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主體過程,課后學生常常感到知識零亂、結構不完整。
二、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mindmap)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于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思維工具。它一般以某一主題為中心,然后運用線條或箭頭為節點向外輻射,連接下一級中心主題,再以這級中心主題向外擴散,直至完成任務。它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知識結構,有效地呈現思考的過程及知識的關聯。研究發現用關鍵詞、圖畫、代號、連線等構成的、反映大腦思維的一幅幅圖片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并掌握大腦工作的原理,能夠增強使用者的記憶能力,增強使用者的立體思維能力,增強使用者的總體規劃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中考復習課中的應用
1.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初中物理內容涉及面廣,教學時間跨度長,以致在復習時學生往往不能夠形成知識網絡,更不能夠比較深刻地了解各個核心知識間的聯系。在物理復習中,利用思維導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有序梳理,促進了知識的系統化,有助于學生了解章節的主要學習內容,掌握各章節知識點之間內在的聯系,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在八下“力”章節中,涉及的物理概念特多,物理關系特復雜,而且又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和關系,致使學生感到知識非常混亂,很難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會嚴重阻礙學生問題解決時知識的提取和思路的構建。為此,本章節的復習前,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要求學生課前對本章節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并安排一名學生負責記錄,記錄學生討論的意見。上課時,由小組長在全班匯報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其他小組做他評,教師做點評,逐步完善本章節的思維導圖。
2.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考點、熱點。中考復習必然要做大量的練習,為了避免學生復習走彎路,提高復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學科新課程標準精神和內涵,深入研究考綱和近幾年中考試題,準確把握中考改革趨勢,認真分析和研究中考趨勢、題型的變化,減少初三復習的盲目性。教師要細心研究中考形式及動態、中考試題類型、難度、方向等熱點問題,加強信息交流,多方吸取精華,把握中考命題方向,做好中考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針對考點,抓住易錯點,提高學生應對能力,加強中考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備考效率。
利用思維導圖來分析中考試卷,考點、熱點一目了然,形象直觀。教師可以根據中考試卷中常出現的考點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的練習更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避免出現難題、偏題等問題。
3.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解題方法指導。有些學生在做物理習題時往往思路不夠清晰,導致做錯或不會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解題方法的形成過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體會,達到真正理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考工具,以圖形化的方法把題中所給的信息結構化,使其便于更好地分析、理解、聯想,引導學生在探究解題思路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解題思路的方法。
例如:“遠征號”潛水艇從長江某基地赴東海執行任務過程中 ( )
A.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
B.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
C.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
D.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
本題在一模測試中,學生得分率不超過40%,究其原因,學生解題思路不清晰,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的。在講評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解題步驟,畫出該題的解題導圖。
學生在解題時,先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再解題,這樣理清了思路,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教師能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中考物理復習課中的應用是教師在復習課中主動探求教學方法的結果,它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增強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托尼·巴贊(英國)著,李斯譯,《思維導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