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
“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新時代依然煥發出生命力。他認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活動。”此話告訴我們作文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價值。作文曾經一直是我和學生頭痛的事。而這卻在班級建立了“交往學習共同體”后變得有趣起來。
一、建立習作共同體,互教互學,讓兒童在合作中發現素材
陶行知先生在1932年就提出“即知即傳人”的思想,并將這種“把學到的知識隨時傳給周圍的同伴”付諸實踐。他可以說是“交往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者。其實,構建“交往學習共同體”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思想。于是,我根據班級學生的性別、志趣和性格,采用“異質同組,同質結對”的方式組建相應的共同體。
我要求各“習作共同體”在隊長的帶領下,通過互讀本組成員平時的課堂習作和課后日記,發現本組各層次成員擅長的習作題材,寫出具有本組特色和風格的系列作品。這樣,原先學生“干癟的作文素材倉庫”一下子豐盈起來?!段野唷叭齽汀薄贰栋税唷八拇蠼饎偂薄返让鑼懮磉呁瑢W的素描系列,《課間十分鐘》《老師不在時》等描寫各種場合下同學表現的紀實系列,《夏日清荷》《巖石中的一株草》等借物喻人的仿寫系列,《我們當初為何而學習》《給八班同學的一封信》《今日事,今日畢》等感懷學習生活的演講系列……各“習作共同體”往往因某篇佳作的誕生而掀起一股又一股同題材、同風格的習作浪潮,學生的互讀其實就是一種自發的互學互教。
管建剛老師說:“學生的生活就是寫作的金礦,一個人的寫作金礦,往往在他的敏感點、興奮點、痛點上。”其實,郁悶、苦悶、痛苦,就是最好的寫作材料,就是刻骨銘心的、刺痛的好材料。而“習作共同體”的構建、特色題材的評比,正鼓勵學生挖掘了自己獨特的“寫作金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彼此啟發、分享,能夠發現更多的寫作素材,使他們能夠逐漸作文的本質就在于寫自己最為真實的感受。寫作的源頭在于生活,生活能夠為寫作提供無窮無盡的素材。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用心體驗,從而獲得作文的源頭活水。
二、開展活動共體驗,豐富生活,讓兒童在交流中探尋技巧
新課標提出:學生的生活越豐富,寫作內容就越完美。所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還要時刻留心學生的生活情緒,通過開展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生活,發掘習作素材,并通過“習作共同體”間的交流,進一步探尋寫作技巧。
我嘗試讓各“習作共同體”群策群力,設計富有創意的活動,形成習作素材,并進行全班習作指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學環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如“妙筆生花隊”的成員們一起精心設計開展了“走進襪娃娃的樂園”主題活動。他們利用襪子制作各式各樣精美的襪娃娃,生活中的“臭襪子”竟然成了可愛的娃娃,這樣,在兒童面前展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幻想王國”。這樣的活動點燃了學生習作的激情。
習作指導課上,我便精心預設,用圖片、音樂再現襪娃娃的樂園情境,喚起學生對樂園場景的記憶,激活學生內心真切的感受,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打開學生的選材思路。課堂上,通過呈現情境,馳騁想象,讓學生在童言稚語中吐露童真、童趣。當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暢所欲言,說真話、吐真情時,出示句式,描述場景,由一個分句到三個分句,由標點符號到總分結構,由內容到形式,循序漸進。這樣,學生通過“習作共同體”在共同學習中親身感知,豐富體驗,攜手合作,自由對話,學以致用,培養能力。豐富的活動,全班的共享,使得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循環日記共創作,互賞互評,讓兒童在借鑒中提高水平
陶行知先生倡導民主教育,主張師生平等互愛;提倡教師要愛護學生,要邊教邊學,才能教學相長;提倡學生之間互為“小先生”,即知即傳,在教中學。而在以“學習共同體”為組織形式的課堂上,師生學習共同體之間便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智慧碰撞,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認知更加完善、合理,產生1+1>2的效果。
于是,我借班級“習作共同體”又出一招——循環日記,互賞互評。每個“習作共同體”共用一本日記本,共同商討日記本名稱及口號,每小組每天有一位同學寫一篇日記,下一個同學對前一個同學的日記要給予點評,包括眉批和總批,周末,組長進行一周總評,然后在語文課上將寫得好的日記及點評進行分享,并在習作共同體之間展開競賽。小組每個成員之間也展開比賽,看誰的日記或點評得的星星數最多,哪一組的日記或一周總評最棒,這樣,學生寫日記、評日記更加積極了,循環日記成為了這樣,學生自由評價的天地。他們在借鑒中學會了從各個方面發現他人文章的亮點,針對不足提出合理性的建議,在提高鑒賞水平的同時,不知不覺間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更對大家的寫作熱情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可是終身受益的。
作文是生命的律動,生活是生命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與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想: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通過建立“習作共同體”,在生活中充分開掘兒童的“習作金礦”,帶領兒童走進習作的樂園,真正做到貼近生活,讓學生展開習作與生活的雙翼,真正感受到“我手寫我心”的無窮樂趣。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