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軍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伴隨而來的卻是身體機能的下降。許多人去健身房、體育館,好像不去這些地方就不叫運動。回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即使生活物質匱乏,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依然執著,而那些在貧困年代帶給我們快樂的傳統體育游戲,正在逐漸被人們們遺忘。
“我們那時候的游戲多好玩啊,不管是課間還是放學后,踢毽子的、跳繩的、跳房子的……三五成群,玩得瘋了去了。”一位同事回憶起小時候玩的各種游戲,他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另外一位同事也感同身受:“那時候拿一本用完的作業本就做成紙毽子了,不用花錢,又玩得高興,現在花錢去運動,感到的卻是無聊和疲憊。”誠然,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看似豐富的體育活動已然失卻了當初原有的樂趣,更多的卻是競爭和壓力。
在我們的傳統體育活動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寓樂于體”,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身體,通過游戲使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游戲中體味快樂,讓學生在隨時隨地的娛樂中練就健康的身體。現在的學生生活富裕,而精神需求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很多的學生只有依靠網絡去尋找簡單的感官刺激,來找尋日常生活中缺失已久的快樂。如果我們讓學生多參與這類曾經帶給一代代的學生健康快樂的傳統體育活動,那么我們是否還需要天天強調體育的重要性呢?
現在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已經到了一個“極差”的地步,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指標20年持續下滑,近視率持高不下,肥胖的檢出率快速上升。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學生在軍訓的時候,站10分鐘甚至5分鐘就能暈倒,試想他們能在未來擔當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嗎?
為此,筆者將傳統體育活動與現代中小學常規課程結合,在所帶的班級努力開展一些積極性的嘗試,現將整體思路和盤托出,與諸位同仁探討。
一、讓傳統體育活動與課間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怎樣充分利用這短暫的課間十分鐘,科學證明學習一段時間后,適當運動更有利于下節課的學習,它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調節學生的精神面貌,還可以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現在許多學校學生人數眾多,受場地器材等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課間體育活動。若在課間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就會過量消耗體力,不利于下一節課的學習。但若合理加以利用,將傳統體育活動與課間結合起來,進行一些運動量比較小的游戲,像沙包是一種小器械,可以進行拋接、踢、扔等的玩法,很受學生歡迎,跳皮筋也是女孩子們的最愛,還有跳繩、踢毽子等傳統體育活動具有不受場地、時間、器材、限制的優點。
因此,我們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園現有條件,深入挖掘豐富的有特色的民間體育文化資源,以傳統體育活動作為課間的主要活動,同時融入民俗文化教育,真正地實現體育與智育、德育的結合。
二、讓傳統體育游戲走入課堂
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新環境下,學校體育課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項目選學生,讓學生去適應項目,突出體育競技,學生對此非常厭倦。如何讓學生不“煩”體育課,只有豐富教學的內容。把傳統體育活動引入課堂,例如,耐力性項目的練習許多學生不想嘗試,這時以改變活動的形式進行,如跳繩可以加強耐力練習,夾包跳可以練習雙腳同時起跳,發展下肢力量和協調性,拋接沙包可以練習臂力,發展靈敏性等等,這就比單純地依靠現代體育競技訓練項目鍛煉學生身體素質能取得的效果更好,并且這種活動也適合中小學年齡段學生的特點。
總之,這些傳統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自覺鍛煉的積極性,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真正地完成體育課程所要求的素質目標。
三、創新傳統體育活動
有些傳統體育活動學生經常玩,時間久了就會感覺“沒勁”,失去了當初的興趣。為了使傳統體育活動既玩得持久又不感覺膩歪,在“怎么玩”時,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大膽地對傳統體育活動進行改造、創新,促使體育與智育結合,突出“寓教于樂”的特點。
如同樣是玩沙包,有的學生就將沙包的每個面做成一尺見方。在大沙包的六個面貼1~6的數字。學生每6人分為一組,每人確定自己的數字,石頭、剪子、布決定由誰開始,先拿到包的學生雙手向上拋包,沙包落地后向上的一面是數字幾,與之對應的學生則上前來拋包,反應慢的、錯的停玩一次,游戲反復進行;還有的學生把繩子當作竹竿來跳“竹竿”舞:三人一組,兩人分握兩條繩的繩把并拉直拉緊,然后按一定的節奏將兩條繩合并分開,跳的學生要在繩合并時,兩腳分開跳到繩的兩邊,兩繩分開時兩腳跳到中間;另外有些學生將繩子挽成球狀,當沙包踢,或者做投擲練習,還有的將幾根繩子連接起來跳大繩,將跳繩擺成各種各樣的圖案。
這些被改造創新后的體育活動,能夠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展現獨特而豐富的想像力,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也促使學生主動地將體育和智育聯系起來,加強體育對智育的推動作用。
通過嘗試此項活動,我感到,體育教師應該采用適合學生興趣特點的方式努力引導他們去發現、生成新的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運動的參與熱情,讓興趣充斥體育課堂,才能將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教學完美結合,使學生在尋找樂趣中自覺完成體育、智育、德育目標,達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讓我們的教育能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應當讓傳統體育活動回到學生的身邊,讓傳統體育活動和現代體育教育結合在學生的身上綻放出時代的光華。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