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愛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研究,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生自然就會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得輕松而高效。生物學科具有激發學生興趣的獨特優勢:學習素材的來源貼近生活、生動有趣、資源豐富、易于探究。這對學生學好生物是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一、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永遠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問題情境的創設,導引著學生的思考方向。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問題的解決環境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有什么層次的問題,就有什么層次的思考。創設情境可以把問題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如在學習“種子的萌發”這一課時,可以用“萌發的種子”精美的圖片、視頻導入,并設問:“種子的萌發需要什么樣的內部條件和外界條件?”也可以用古詩詞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引入。這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有的一些意象和經驗,經過設計的情境,學生會感到熟悉并自然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起來,興趣油然而生。
二、注重實驗設計,體驗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個概念、規律、觀念的提出都要依靠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科學家的實驗探究過程??茖W地設計學生的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有重要的意義。
中學生物學中涉及的實驗較多,有許多實驗與實踐活動,學生都有條件參與探究,教師要認真計劃,精心設計學生的實驗探究過程,對科學探究的六個環節,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說、進行實驗(包括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搜集證據)、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進行細節性指導。在這六個環節中,實驗設計是聯系問題和結論的橋梁。沒有巧妙的切實可行的實驗設計,一切科學探究都很難得出可靠的結論。
如在“種子的萌發”課中,有“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活動,我與學生一起討論設計了四個實驗:取四個透明茶葉罐,都墊上薄厚相同的棉花,各放入大小、數量相同的紅豆種子,1號罐直接密封,2號罐加入大量水(種子完全浸泡在水中)密封,3號、4號加入少量水密封,1、2、3號罐都放在溫暖(室溫)的地方,4號罐放在冰箱冷藏室(4℃),每天觀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實驗過程思路清晰,對結果充滿期待,對實驗結果解釋頭頭是道,甚至有學生還提出了不同的設計思路。這樣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滲透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
三、增強課堂趣味性,加強語言幽默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趣味游戲,可增加課堂的靈動性和調劑課堂氣氛。如在七年級生物第一堂課里,我讓學生扮演各種常見生物并說出該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又比如在學習顯微鏡的使用后,學生常記不準使用步驟,可以幫助他們用生動的順口溜進行記憶:“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降鏡,八升細調找物像,看完低倍換高倍,左眼看像右繪圖,高倍結束退玻片,還原原態鏡歸箱?!痹偃缭趯W習了食物的消化后,可以用這樣的口訣:“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自胃始,胃腸胰液氨基酸;脂肪消化進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旌夏c胰液,變成甘油脂肪酸?!边@些生動有趣的語言,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學也彰顯一定的活力,更加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四、巧設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采取新穎的教學形式,多種教學方法交互使用,恰當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師對知識有系統、準確無誤、生動熟練的講解等都可以引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如在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個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身邊的生物是怎樣適應它們生存的環境的?我們親自去看看。”然后,我將學生帶到學校的杏園和梨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學生分組找尋,先記錄,后總結。不一會兒,就有了許多答案。這一組說:“螞蚱有的通體綠色,適應在草茂盛的地方生活;有的跟泥土顏色相近,適合在草比較稀疏的地方生活?!蹦且唤M說:“長在水渠邊的草葉片比較薄而狹長,而長在遠離水源的沙地上的野草葉片小而近似圓柱形,這種形態也是對環境的適應”……學生興趣高漲,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現。
五、巧設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練習設計的質量,對訓練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促進智能的開發和轉化,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都有積極的作用。
如在學習“傳染病”的內容后,可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這個話題設計練習“爭當合格好醫生”?!敖處煹昧肆鞲?,教師是該病的_________,教師不斷地咳嗽打噴嚏,導致全班學生得病,該病的傳播途徑是怎樣的?針對這種情況,對教師應采取怎樣的措施?對沒有得病的學生怎樣保護他們?”看著那些高舉著的手,就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興致有多高!
六、體驗成功,穩定學習的興趣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不同的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品嘗成功的樂趣。在設計問題或練習時,有層次有梯度,要讓學習困難的學生解決較簡單的基本的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當學生完整、準確地回答問題時,對問題有新穎獨到的見解時,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時,教師都不要吝惜自己的語言,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在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時,教師多點耐心,多點提示,多點鼓勵,就會消除他們的緊張與無措,以后就不會產生畏懼和厭煩,就不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時,教師的循循善誘與扶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扶上一把,讓他們取得哪怕點滴的成功,再加上真誠的肯定和表揚,他們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從而逐步體會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善于學習,善于交流,善于應用,就一定能找到激發和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做法,學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