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曰建 王學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圖書館,河北 廊坊 065000)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賽局理論”,屬于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問,已經成為經濟學標準分析工具之一。它是根據信息分析及判斷能力,研究多決策主體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平衡,以使收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一種對策理論,是用來指導人們從紛繁復雜的對局中找出最佳行動方案的指南[1]。博弈論的精髓在于局中決策者必須在考慮其他局中人反應的基礎上來選擇自己最理想的行動方案,由于深刻揭示了人類理性思維與行為規律,博弈論逐漸跨越多個學科,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等領域,成為理解人類行為的有力工具。博弈論正成為社會科學研究范式中的一種核心工具,被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數學”。
博弈現象在圖書館工作中大量存在,如信息資源共享中,不同類型圖書館之間的博弈、圖書采訪中圖書館與書商的博弈、信息服務中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博弈、圖書館管理工作中館員之間的博弈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博弈論引入到圖書館學研究之中,對圖書館業務和管理活動中的眾多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了解我國圖書館學界應用博弈論的現狀,筆者對相關研究論文進行分析,總結研究成果,發現不足。
筆者選擇國內收錄期刊較全的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源。檢索式為:篇名(圖書館AND博弈)OR主題(圖書館AND博弈)OR關鍵詞(圖書館AND博弈),檢索時間為2013年7月10日。經過逐一排檢,剔除不相關文獻,檢索出相關期刊論文144篇。利用Excel,對文獻年代分布、文獻作者、文獻來源、關鍵詞分布和文獻主題分布進行統計,通篇閱讀論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論文的主題、內容、博弈論應用情況,最后得出結論。
對論文發表時間的研究,可以了解利用博弈論研究相關問題的歷程,從側面反映研究者對博弈論關注程度的變化。通過對論文時間分布統計表明,最早應用博弈論研究圖書館學問題的是2002年中山大學王瑋發表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3期上的《從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圖書館的發展》一文。在文中作者運用博弈論分析了公共物品生產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措施和途徑。此后,研究者將博弈論應用到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采訪、讀者服務、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參考咨詢、業務外包等圖書館具體業務工作之中。

表1 各年度論文發表數量
從文獻分布的期刊來看,文獻共分布于51種期刊上,其中27種期刊刊載論文兩篇以上。在刊載相關論文數量前10名的期刊中有7種為圖書館學情報學中文核心期刊(帶*號的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刊載論文量為76篇,占全部相關論文量的52.8%,且發文量排在前3位置的《圖書情報工作》《現代情報》《圖書館學研究》均為核心期刊。可見,研究者應用博弈論研究圖書館學相關問題的方法得到了核心期刊和學者的重視,這就能激發研究者將博弈論應用到圖書館研究的更多方面。

表2 論文的期刊分布情況(前10名)
3.3.1 合著情況
經統計,144篇論文中共有作者225人次,其中由研究者獨立撰寫的論文84篇,合著論文60篇,合著作者為136人次,合著率為41.7%。分析表明,合作研究相對較少且多為同一單位內部人員的合作,獨立開展研究的人數比例居多。博弈論源于數學,在經濟學領域有深入的研究,但目前數學或經濟學領域與圖書情報學領域研究者的合作匱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運用博弈論分析圖書館學相關問題的發展。

表3 作者分布情況
3.3.2 作者發文情況
按第一作者統計,共有134位不同的作者,發表論文1篇的有127人,其中發文兩篇(包括兩篇)以上的作者有7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文最多的是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系的孫瑞英,發文4篇。這表明,應用博弈論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但是核心作者的隊伍有待擴大。

表4 發表論文兩篇以上的作者分布
3.3.3 作者機構分布
對全部論文第一作者所在機構進行統計分析可知,78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各類型的圖書館,且主要是來自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因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更多地接觸圖書館的具體業務,能更加詳細地分析相關決策者的立場和行為。就具體機構而言,發文機構最多的是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系,黑龍江大學師生是應用博弈論研究圖書館相關問題的重要力量,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表5 期刊論文作者機構分布(篇數詞頻≥5)
經統計,144篇論文共使用508個關鍵詞。筆者對意思相近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后,得到出現頻率大于等于5次的關鍵詞共計16個。綜合這些高頻關鍵詞可以發現,應用博弈論研究的熱點領域有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圖書館聯盟、激勵機制、數字圖書館、圖書采訪、業務外包等,而合作博弈、囚徒困境、納什均衡則是作者使用最多的博弈論術語。

表6 關鍵詞詞頻統計表(詞頻≥5)
博弈論的突出特點是,在研究各種博弈關系時,研究者提出大量符合該類博弈特性的案例,如“囚徒困境博弈”“智豬博弈”“斗雞博弈”等,通過分析這些案例能使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局中人的策略對其他局中人和整個系統的影響。這些博弈論學者提出的著名案例模型是博弈思維的代表,可以稱為經典博弈模型,其具體應用可以稱為經典博弈模型的擴展。此外,也有些學者根據研究的問題自己構建博弈模型。經統計,在144篇論文中,有60篇論文使用了經典博弈模型及其擴展模型,29篇論文中研究者自建博弈模型,其余55篇論文沒有應用模型,只是用博弈論的思想分析了相關問題。

表7 博弈模型應用情況
使用最多的經典博弈模型及其擴展模型是“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困境是一個非合作博弈模型,該模型表明了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即從個體利益出發的行為往往不能實現團體的最大利益。研究者研究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采訪、圖書館聯盟、館員激勵中的博弈關系時使用了該模型?!爸秦i博弈”是一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是一個重要的存在納什均衡的例子,“智豬博弈”揭示了強者和弱者合作過程中,弱者采用“搭便車”戰略的根源。研究者使用該模型研究了圖書館聯盟和信息資源共享中大小館的合作問題、圖書館外文期刊訂購、業務外包、人才流動等問題。斗雞博弈模型強調的是如何在博弈中采用妥協的方式獲取利益。研究者應用該模型研究了信息資源建設中的標準化問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小館和小館合作的問題等。
此外,研究者還根據研究的需要自建博弈模型。如白君禮等人根據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的需要,建立了采購經費優化模型;孫瑞英、馬海群建立了公共圖書館立法與運行的“非零和博弈”模型;董瑾借鑒進化博弈論的研究成果,構建了圖書館與電子供應商之間的談判進化博弈模型。結合圖書館實踐活動自建模型,便于有針對性地分析相關問題。
對于研究主題的梳理,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究應用博弈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和取得的成果。筆者在對論文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以下結論。

表8 論文主題分布情況
4.3.1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應用博弈論研究的熱點領域。按照參與共建共享活動的圖書館的規模與實力,我國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活動分為小館與小館之間的合作、大館與大館之間的合作、大館與小館之間的合作。研究者應用博弈論對不同規模和實力的圖書館之間的共建共享活動中涉及的管理機制、效率等問題進行研究。如孫瑞英利用“斗雞博弈”模型,分析了制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協調合作因素[2],利用“智豬博弈”分析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的效率和公平問題[3]。余以勝、姚軍運用博弈論的方法分析區域合作各主體信息資源共享與配置深層次原因,并以“廣佛同城”為例進行了分析[4]。
圖書館聯盟是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圖書館聯盟目標的完成有賴于各成員館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學者普遍認為圖書館聯盟是“非零和”合作博弈,合作效益大于零。主要研究成果有,蔣麗艷和蔣麗紅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觀點分析了圖書館聯盟建立的必要性[5];胡臻、李龍利用博弈論分析了圖書館聯盟資金籌集問題,并提出了類似于“智豬博弈”模型的“強弱聯盟”模型[6];陳天倫基于博弈論的視角,綜合理性交換與社會認知的觀點,討論了圖書館信息服務聯盟的信任機制[7];袁麗芬以獵兔博弈和合作博弈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兩館一體化運作的融合性聯盟建設方案[8]。
4.3.2 讀者管理與服務
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對象,也是圖書館工作的中心和出發點。但是在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讀者個人私利與讀者集體利益和圖書館利益的沖突,如占座、圖書滯還、開館時間等問題就是這一矛盾的突出表現。如何正確處理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提高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徐曉琳、曾鳴提出要樹立服務質量管理意識,創新服務理念,研制主動信息服務機制,提高信息服務人員的服務技能機交互技巧,加強對讀者的宣傳教育,引導讀者利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9]。徐靖分析了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心理契約關系,構建了讀者滿意于圖書館獲利的正合博弈[10]。盧燕從語言、行為、利益3個方面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員和讀者之間的博弈關系,提出加強換位思考、對讀者進行教育、制定嚴格可行的規章制度、提高監管力度、嚴格執行處罰等措施[11]。還有一些研究者利用博弈論研究了影響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具體問題。如陳云飛、蔡東宏、孫兵等人分析了圖書館占位問題,苑媛、溫暄、繆婷等人分析了圖書滯還現象。
4.3.3 文獻采訪
圖書館的文獻采訪活動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基礎。在采訪過程中存在圖書館與書商的博弈、圖書館與其他館資源共享的博弈、電子資源與傳統資源配置的博弈、資源采訪原則與用戶滿意度的博弈等多種博弈關系[12],其中圖書館與書商之間的博弈和圖書館內部采訪經費的分配是研究的熱點。在圖書館與書商之間的博弈關系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認為圖書館和書商之間是一種非零和合作博弈關系,雙方的合作可以實現共贏,但在合作過程中,書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可能以次充好給圖書館造成損失。陳新紅認為在中文圖書館采購過程中,圖書館和書商之間存在選擇博弈、價格博弈和服務與成本博弈[13]。彭飛、陸玲認為溝通和信任是二者關系中的關鍵問題[14]。此外,有研究者研究了圖書館和數字出版商之間的博弈關系,圖書館合作采購等問題。
在采訪經費分配研究方面,白君禮、王麗娜、林亞新等人運用合作博弈的相關理論建立了高校圖書館圖書、期刊、電子資源三大類文獻的采訪經費分配模型,并且運用Shapley對模型求解[15-17]。金潔琴以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外文期刊采訪工作為例,應用博弈論分析了訂購類型的博弈、訂購建議的博弈、是否訂購的博弈、按需訂購的博弈。此外,還有學者具體分析了采購某一類型文獻的經費分配問題。
4.3.4 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
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博弈分析集中于人才流失、館員評價和激勵制度3個方面。在人才流失問題上,武春福通過對博弈模型進行均衡分析得出,圖書館人才流出的概率與圖書館為防止人才流失而建立的有關規章制度的成本呈正相關[18]。鄒萍從博弈論視角分析了圖書館人才流失的困境,認為管理是解決圖書館人才流失問題的關鍵[19]。劉叢利用“智豬博弈”解讀了高校圖書館人才流動的模式[20]。在館員評價問題上,王娜、蔡艷艷、王金平利用博弈論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年度考評中的館員自我博弈、館員互評中的博弈、領導測評中的博弈等,指出了現存考評制度的弊端。王金平、夏有根、劉劍虹通過對館員自我評價的博弈分析,剖析了圖書館績效評價中館員自我評價的有效性[21]。在激勵機制的建立方面,石彩英、朱雪剛利用博弈論的方法論證了圖書館建立完勝的激勵監督機制的必要性[22]。朱雪剛等人則運用博弈分析方法來探討物質激勵的效用發揮問題[23]。孫超、程璐璐以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的年底獎勵作為案例,建立了高校圖書館薪酬激勵模型[24]。杜西紅認為圖書館和員工心理契約的締結是重復博弈的結果,并從心理契約的角度建立雙方實現有效溝通的激勵模型[25]。此外,徐興余、黃汝倫利用博弈論分析了圖書館集群中人力資源共享的問題。王一華通過博弈分析,探討了加強圖書館科研監管,提高員工科研積極性的措施[26]。
4.3.5 數字圖書館
對數字圖書館的博弈分析主要有數字圖書館與作者的博弈以及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在數字圖書館與作者的博弈關系中,周麗霞分析了數字圖書館與作者之間的沖突及合作關系,通過矩陣探討數字圖書館與作者的戰略選擇博弈,得出的結論是在尊重作者著作權的前提下,作者與數字圖書館合作會使二者都達到利益最大化[27]。車艷紅認為尋找到解決兩者合作的最佳途徑,才能使兩者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28]。在知識產權研究方面,趙杰則認為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版權法律問題解決的關鍵是看博弈各方利益是否失衡[29]。胡靖根據社會效益最大化原則和利益均衡原則,對制定版權相關法律策略進行了博弈分析[30]。程文艷等人則運用博弈論的方法分析了許可使用活動中圖書館與資源提供商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并以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為例探討了建立圖書館與資源提供商雙方共贏的許可使用的具體實現策略[31]。此外,靳月香認為高校圖書館數據庫主體主要包括數據庫服務商、高校圖書館、讀者,三者之間存在博弈關系,作者利用博弈論相關理論平衡了各個數據庫主體之間的權益關系[32]。
4.3.6 業務外包
圖書館業務外包使得圖書館的核心業務更加集中,便于圖書館實現核心競爭力,是圖書館和外包商雙贏的發展策略。但在合作的過程中,由于雙方信息不對稱,圖書館業務外包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著信息博弈。研究者認為圖書館業務外包過程中存在圖書館與外包商、圖書館內部的信息博弈。董真、韓廣峰、劉傳璽、王浩在對信息隱匿行為可能造成的風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可以通過建立外包風險小組、進行溝通及有效處理館員內部的相關信息等措施控制風險[33,34]。周劍、王艷、司有和構建了圖書館和外包商之間的信號控制模型以控制外包的質量[35]。
4.3.7 參考咨詢
研究者對參考咨詢活動博弈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合作館之間的博弈以及館員和用戶之間的博弈兩方面。CDRS是圖書館自發形成的,采用自由結合、松散管理模式,沒有政府有關部門的參與,缺乏統一規劃,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因此,合作參考咨詢的圖書館之間可能存在“搭便車”現象。王儉敏、張聯鋒認為可以從資源、人才和用戶評價3方面對合作伙伴均衡機制進行優化。鄢凡則提出從分工、質量控制和補償上對合作參考咨詢的機制加以改進,使得成員館一旦加入聯盟便不能自由退出[36]。在用戶和參考咨詢館員的博弈研究方面,焦雪利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對網絡參考咨詢工作進行分析,認為用戶和咨詢館員之間存在信息隱匿是影響參考咨詢質量的主要原因。方宜仙、鄢朝暉分析了科技查新工作中的信息博弈行為,并對查新工作質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議[37]。
4.3.8 其他
除了關注上述熱點問題外,研究者也關注了其他問題。如楊曰建利用“斗雞博弈”模型分析了圖書館信息資源標準化問題[38];何萍采用博弈模型對圖書情報學畢業生求職過程進行了剖析[39];孫瑞英、馬海群利用“非零和博弈”理論分析了圖書館法的決策過程,建立了圖書館法運行的博弈模型[40];王知津、張麗麗利用博弈論分析了圖書館的營銷策略[41]。
綜合對博弈論在圖書館學研究中應用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博弈論在圖書館學中的應用已得到了學者的肯定,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規模,已經具有一批有實力和能力研究該問題的研究者和機構;信息資源共享、讀者管理與服務、圖書采訪、數字圖書館等是應用博弈論進行分析的熱點領域;研究者不斷探索復雜的博弈模型的應用,開始關注混合博弈、演進博弈等理論,應用不斷深入。但是,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雙人博弈,如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博弈。在實踐活動中,圖書館的活動往往會涉及多個參與者,研究者需更多地關注多人博弈的應用。同時,研究者也應注意,在圖書館學研究中使用博弈論,不能照葫蘆畫瓢,生搬硬套,將博弈的理論和模型強加到所研究問題之上,而應靈活運用,切合實際。
[1]李瀚.博弈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2]孫瑞英.基于博弈分析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協作機制研究[J].情報雜志,2009(3):179-183.
[3]孫瑞英,蔣永福.信息資源共享的效率與公平問題研究——基于“智豬博弈”模型視角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9(2):7-11.
[4]余以勝,姚軍.博弈視角下的區域公共信息資源共享與配置探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1(6):50-54.
[5]蔣麗艷,蔣麗紅.圖書館聯盟有效實施的博弈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4(6):80-82.
[6]胡臻,李龍.給予博弈論的圖書館聯盟資金籌集[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6):8-9.
[7]陳天倫.解析圖書館信息服務聯盟的信任關系[J].圖書館學研究,2012(21):67-69,84.
[8]袁麗芬.博弈論視角下大學城圖書館聯盟實證研究——張家港大學城圖書館聯盟成功運行案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6):27-29.
[9]徐曉琳,曾鳴.博弈分析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具體應用[J].情報雜志,2005(11):43-45.
[10]徐靖.讀者和圖書館的心理契約關系博弈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0(8):18-20.
[11]盧燕.高校圖書館員與讀者在管理上的博弈[J].情報探索,2012(5):121-123.
[12]秦亞歐,關鋒.文獻采訪工作中的博弈問題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5):49-52.
[13]陳新紅.高校圖書館與圖書供應商在中文圖書采購中的博弈與合作[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6):13-15.
[14]彭飛,陸玲.關于圖書館與書上關系的博弈論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6(12):53-55.
[15]白君禮.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訪經費分配的博弈研究[J].情報雜志,2007(2):114-116,10.
[16]王麗娜.基于合作博弈的高校圖書館采購經費優化配置模型研究[J].現代情報,2010(8):25-28,35.
[17]林亞新,唐振宇,李慧穎.文獻資源招標采購的資金分配模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12):88-91.
[18]武春福.圖書館人才流失的經濟學分析及其啟示[J].圖書情報知識,2004(2):37-39.
[19]鄒萍.納什均衡與圖書館人才流失困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5):28-30,82.
[20]劉叢.用博弈論解讀高校圖書館人才流動模式[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2):23-25.
[21]王金平,夏有根,劉劍虹.基于博弈分析的館員自我評價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1):239-241.
[22]石彩英.圖書館建立激勵監督機制必要性的博弈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4):112-113,115.
[23]朱雪剛,張喜來,高紅陽.圖書館物質激勵問題博弈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2):30-33.
[24]孫超,程璐璐.高校圖書館員激勵機制模型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31):29-31.
[25]杜西紅.基于重復博弈的圖書館心理契約研究[J].現代情報,2008(1):11-13.
[26]王一華.圖書館科研監管的博弈分析[J].情報探索,2001(3):53-54.
[27]周麗霞,王萍.數字圖書館與作者的博弈生存[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35-38.
[28]車艷紅.數字圖書館與作者的博弈分析——以Google數字圖書館為例[J].科技之光,2011(1):152-153.
[29]趙杰.利益平衡理論視野下的數字圖書館版權法律問題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5):75-79.
[30]胡靖.基于博弈分析的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版權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09(16):16-17.
[31]程文艷,于成杰,張軍亮.基于博弈論的數字資源學科使用協議研究[J].情報科學,2009(9):1343-1346.
[32]靳月香,馬海群.高校圖書館數據庫主體的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1(7):1-5.
[33]董真,韓廣峰,劉傳璽.基于信息博弈的圖書館業務外包風險研究[J].深圖通訊,2007(3):32-35.
[34]王浩.基于信息博弈的圖書館業務外包風險研究與對策[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9(4):9-11.
[35]周劍,王艷,司有和.圖書館外包質量控制的信號博弈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2):67-71.
[36]鄢凡.合作數字參考咨詢的博弈分析及改進策略建議[J].情報雜志,2005(8):126-127.
[37]方宜仙,鄢朝暉.科技查新工作中不完全信息博弈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4):32-34.
[38]楊曰建.信息資源建設標準化問題的博弈分析[J].今日財富,2011(10):148,159.
[39]何萍.以博弈為視角談圖書情報畢業生職業競爭力的提升[J].中國報業,2011(3).
[40]孫瑞英,馬海群.基于“非零和博弈”視角的公共圖書館立法與運行研究[J].圖書館,2011(2):49-52.
[41]王知津,張麗麗.基于博弈論的圖書館營銷策略[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