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王紅梅
ICU是以搶救各類危重及多系統功能衰竭病人為主的治療場所,也是醫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場所[1]。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多發性,搶救機會多,儀器設備復雜,治療措施多樣,醫療垃圾多。病人無家屬陪伴,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產生的垃圾多。保潔人員不但要負責環境的清潔維護,還要完成床單元、物體表面、儀器設備的消毒隔離工作,任務量極大;由于工作性質的關系,保潔人員與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醫療廢物的接觸機會最大,導致該人群成為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之一[2]。在保潔人員管理方面,各醫院普遍存在人員配備不足,將ICU保潔人員配備按照普通病房對待,沒有考慮此區域的特殊性。待遇及地位低下導致人員的流動性大,保潔人員普遍文化素質、綜合素質偏低,不能理解消毒隔離的重要性,從而不能很好地貫徹執行規章制度。以往依靠保潔公司或護士長的監管存在監督力度不夠,監管不到位的現象。針對ICU保潔存在問題及現狀,我科從2014年1月開展了醫護人員與保潔合作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干預研究,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科室現有保潔員1名,半年前來科室后,進行過簡單培訓。收集干預前和干預后我院ICU室內地面、拖把、床欄細菌培養數值以及醫院感染發生率。首先調查了解干預前現狀,包括科室現有保潔員文化水平、工作態度、對有關消毒隔離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調查科室環境、物體表面感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干預前同期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制訂干預策略,針對薄弱環節由感染控制護士對保潔人員進行消毒、隔離等方面重要性和相關知識培訓,感染控制護士及護士長定期考核及不定期抽查培訓效果。建立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擦拭登記本,由保潔人員在完成工作后,登記消毒擦拭的區域及完成情況,該區域負責護士監督檢查效果并簽字。3個月后再次進行環境、物體表面采樣細菌培養,對比干預前同期醫院感染發生率。
初期調查時,保潔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對具體工作流程、工作標準概念模糊,不能準確說出消毒隔離的具體溶液濃度配置方法,經采樣細菌培養ICU室內地面、拖把、床欄等多處出現細菌超標現象。經過干預,保潔人員對工作有了明確的認識,工作安排更加合理,效率增加,護士的監督簽字保證了保潔工作執行到位,ICU室內地面、拖把、床欄等處細菌數明顯減低,見表1。干預前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3.54%,干預后醫院感染發生率為7.47%,明顯降低。

表1 干預前后ICU室內細菌培養結果
醫院感染的發生不僅影響危重病人的預后,還給病人及醫院造成經濟方面的巨大損失,引起醫療糾紛。ICU收治的病人通常病情危重、經常處于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態,多種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進一步破壞了免疫功能,多項侵入性檢查與治療裝置(如動靜脈置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和導尿管等),使ICU病人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比普通病房病人高5倍~10倍[3]。因此,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醫院質量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現代醫學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4]。由于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現有保潔人員多為小學文化或下崗工人,對于ICU環境中潛在的細菌及交叉感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大多數保潔認為地面只要用拖布拖過就行,臺面用抹布擦干凈就可以了,所以在以前的日常保潔中,經常出現毛巾、拖布混用、混放的現象,不能做到一床一巾,不同區域拖布分開,導致交叉感染現象屢禁不絕,不僅病室之間互相污染,而且由于保潔人員還要負責辦公室、值班室、衛生間等區域的環境打掃,不能很好地做到消毒隔離還會將各種細菌帶到半污染區甚至清潔區域,進一步加重交叉感染,甚至給醫務人員帶來危險。通過干預后,保潔人員認識到了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掃地擦桌子不規范給病人帶來的危害,工作責任心有所加強,增強了工作主動性及慎獨精神。保潔員的工作比較瑣碎,除了日常常規的保潔任務之外,有時還會出現突發狀況需要處理,如病人分泌物的突然涌濺、短時間大批量病人的轉出轉入,都會干擾保潔員正常的工作流程,增加工作負荷,保潔員由于統籌安排能力欠缺,在慌忙之下會遺漏部分區域,不能保證保潔到位,個別慎獨精神不夠的人員還會壓縮工作范圍,采用醫護人員與保潔合作的干預后,由于所有區域都交由在該范圍內活動的不同護士負責,護士可以及時指導保潔開展工作,并監督檢查保潔工作是否到位。
由于現在醫院后勤社會化,醫院保潔人員的聘任及培訓管理均由保潔公司進行管理,病房護士長進行監管,但實際上,不論是保潔公司巡查人員,還是護士長,都不能做到隨時監控,實時指導,而一線的護理人員在從事臨床工作的同時,可以監管保潔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是否真正完成了每項保潔任務,切實起到督促作用。環境物體表面消毒擦拭登記本的建立,落實了責任人,在感控監測出現問題時,做到有據可查,可進一步加強臨床護士及保潔人員的責任心。
[1] 元春花,姜永杰,呂榮菊,等.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感染的發生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4):494-497.
[2] 李月東,武迎宏,高彤,等.醫療廢物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138-140.
[3] 張莉莉,左改珍.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與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7(2):103.
[4] 姚小紅,黃秀良,徐明初,等.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環境因素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