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賓簡介
應懷樵 研究員、教授。中國虛擬儀器的創始人和奠基者,我國著名的振動噪聲與信號處理專家。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INV-DASP,簡稱:北京東方所)名譽所長、科技委主任,北京應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其學術創新始終走在時代前沿。1979年編纂了具有該領域應用成果的國內首部專著《振動測試和分析》出版發行;1982年《CZ測震儀與測震技術》出版發行;1983年出版了具有中國虛擬儀器早期構思實例框圖的《波形和頻譜分析與隨機數據處理》;1985年提出了卡泰儀器和“把實驗室拎著走”的目標,并將其變為現實。1985年創建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INV-DASP),組織二十多次行業學術會議,為實現中國虛擬儀器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0年被評為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
由中國市場品牌協會、市場觀察雜志社和影響力中國盛典組委會聯合推選的“2013中國市場品牌大獎”日前揭曉,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INV-DASP)榮獲“中國市場最具創新力品牌”殊榮。
1985年創立至今,北京東方振動和噪聲技術研究所(簡稱:北京東方所)在創始人、著名科學家應懷樵教授的領導下,取得了一系列領先國際、填補國內空白的開創性成果,應懷樵教授也被譽為“中國虛擬儀器之父”,其學術貢獻有望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日前,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應懷樵教授,請他結合北京東方所的探索足跡與創新成就,分享了他對中國科技工作者應該具有的理想情懷、創新意志與民族復興夢想的見解。
記者:您是東方振動所的創始人和核心領導,您被譽為中國虛擬儀器之父,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應懷樵:所謂虛擬儀器,并非是傳統的儀器,它是指以集數據采集和信號調理器、信號處理技術與PC機技術于一體的軟件為主制造儀器。1965年,我參加國防核爆炸防護工程課題—地下鐵道核爆炸震動噪聲與動力學測試分析的研究,遇到地鐵道床的下沉殘余位移(0HZ)用硬件無法獲得的難題時,就萌生了虛擬儀器的大膽構想—“用數字算法和軟件取代硬件”;1973年,我嘗試用數字計算機的軟件數字積分和數字譜DFT分析取代傳統硬件模擬積分和硬件濾波的方法解決上述難題,1979年獲得成功,成為虛擬儀器的最早成功范例。同年于杭州召開的國防科委核試驗全國防護工程學術會上,提出虛擬儀器的核心概念—“用軟件制造儀器”,獲得主持會議的中科院力學所原所長鄭哲敏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張維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李國豪院士的贊揚和支持,這一概念的提出,比美國NI公司提出的“軟件是儀器”概念整整早了7年。
記者:您被譽為取得了有望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的科學家,面對信息時代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創新心得?
應懷樵:夢想引領方向,創新成就輝煌。我們這一代科技工作者親眼目睹了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改革復興的曲折歷程,親身體會到科技強國、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始終有一種報效祖國,投身時代潮流的使命感。即使經歷“3次中風、4次心梗、7次至閻王殿”的病魔考驗,我也沒有放棄我的“科技報國”的青春夢想以及問鼎諾獎的雄心壯志。1985年北京東方所創建至今,自主創新121項新技術,攻克十大世界性難題并填補國內外空白,特別是對“傳遞函數的測試及實時控制和反演關鍵技術”的成功突破,為提高虛擬儀器測量精度和范圍開創新途徑,被眾多專家和國內外媒體評價為達到可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水平。我們的經驗證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有信心在高科領域取得世界一流的開創性成果,為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記者: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靈魂,作為北京東方所的靈魂式人物,您又是如何塑造東方所的創新文化的?
應懷樵:30年來東方所始終堅持“創新是靈魂”的觀念,我們將中國24節氣中的“驚蟄”定為北京東方所每年一度的創新節,就是希望東方所的每一個創新發明如驚蟄春雷一般,為國家帶來科技的進步,為人類帶來先進的技術。
以創新為靈魂,東方所樹立了“三個提倡”:1、提倡“勤奮、創新、堅持、自強、和諧”;2、提倡“高、大、深、快”(即高度的智力追求,大膽的探索精神,深奧的研究內容,快活的樂天主義)和完全自由的判斷與討論的“玻爾所”精神;3、提倡“堅持真理、自由討論、互相尊重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此基礎上,還創塑形成北京東方所涵蓋精神追求、道德情操的18條336字法則及幸福六大原則的企業文化,很好發揮了優秀文化的團隊凝聚力。
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我們與清華、北大等高校加強產學研合作,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批杰出的行業高端人才,成為虛擬儀器領域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1988年中國虛擬儀器應用于火箭激振錢塘江大橋模態實驗圓滿成功;1993年3月,該儀器參加北京新技術展覽會,并遠赴加拿大參展獲一致好評;1995年用于“長三捆”火箭全箭模態實驗;1996年用于神舟載人飛船移動發射平臺模態實驗;2004年用于航天員超重訓練設備臂架系統模態分析;2007年,在第二屆全國虛擬儀器學術交流會上,北京東方所的卓越貢獻受到高度評價,成為我國虛擬儀器領域創新發展的優秀典范。
記者:諾貝爾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更是一位深切關注人類社會和平與進步事業的實業家、企業家,對此,您有何體會?
應懷樵:虛擬儀器的科研開發,是東方所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創新成功的重大成果。幾十年來,推動我們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正是身處偉大時代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截至目前,我們的虛擬儀器研發產品累計銷往2000多家用戶,經濟效益超過兩億元,打破了此類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為國家節省外匯數億美元。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許多部門,參與完成上百項國家重大項目測試。如能在國內全面推廣,其經濟價值按中國2007年儀器產值估算,按軟件取代硬件30%到一半計算,將產生600億元/年到1000億元/年的巨大價值,為促進技術變革和推動新興產業形成發揮重大作用。
當前,以“云智慧時代”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向我們走來。我們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中國復興夢不可缺少的部分。2009年我們提出了“云”智慧儀器概念,即“VI+互聯網+物聯網+網絡高性能數采儀+智能傳感器+云計算”,真正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可行性目標?!霸浦腔蹠r代”的來臨,將推動儀器領域的重大變革,時代正召喚我們努力開創當代儀器儀表和測試技術的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