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核電工程的建設數量及建設規模在不斷加大,這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核電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由于目前核電選址對地質情況的要求,灌注樁施工通常只能選用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該種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承載力強、操作方便、噪音影響小、施工震蕩弱的優點,這使得其在工程施工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本文就主要對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核電工程中的應用進行簡單分析,并對其常見事故的預防進行簡單分析,有利于其施工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核電工程;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應用
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我國出現比較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施工工藝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這使得其在各項工程施工過程中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其設備結構非常的簡單,操作起來非常的方便,但是由于其施工工藝比較復雜,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容易因為操作不當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對整體的工程施工產生影響,本文就主要對其在核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予以簡單分析。
一、沖孔灌注施工過程中樁位的確定
樁位的確定是核電工程沖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內容,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施工技術人員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考察,并要對工程施工地點中的巖土情況進行詳細勘察,制作相關的地址勘察報告,在保證對施工現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做好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防工作,保證成孔質量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進行樁位的放線,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對孔徑、孔的垂直度等進行嚴格的控制,以便于保證樁位中心點與成孔中心位置的準確性,要將其偏差值控制在15毫米的范圍之內,相關的施工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地質勘查報告對場區下伏基巖面的起伏情況、分布形態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將工程施工隱患降到最低程度,并要在具體的施工活動中,依據工程施工實際特點,做好施工質量的預防工作。
二、沖擊成孔工藝分析
首先對護筒的埋設進行簡單分析,在施工過程中,護筒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對樁孔的位置予以固定,以便于對樁孔實施保護,維持孔壁的穩定性,所以在實際應用中,要保證護筒的內徑大于樁徑,將其尺寸值控制在200毫米到300毫米之間,并要在此基礎上,保證其剛度,具體的埋設深度要依據施工點的地下水位情況及土質情況來確定,在砂土中的埋設深度不能小于1.5米,并要保證孔中的泥漿面高出地下水位的一米以上,在受水位漲落影響時,泥漿面應高出最高水位1.5m 以上。
沖擊成孔,其施工原理主要表現為:通過卷場機懸吊起沖,以便于形成勢能,通過沖錘的自由落體運動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在該沖擊力的作用下使巖層破碎成孔,其中渣石一部分會擠入到孔壁中,另一部分可以應用泥漿浮起進行排除,也可以進行掏渣筒處理,沖擊過程開始時需要實施低錘密擊,將錘高控制在0.4米到0.6米的范圍中,當孔深超過護筒底的3米到4米之后,可以加快速度,轉入正常擊,但是要對泥漿的比重進行隨時的測定與控制,具體應用的沖擊方法需要依據巖土層的性質來進行確定,比如說在黏土層中進行沖擊時,沖孔過程中的最小沖程應該保持在0.5米到1米之間,并要對清水及稀泥槳進行及時補充,防止出現糊錘,在開孔階段中,要盡量的保證石渣擠密孔壁而不需要進行掏渣,但是當其沖到4米到5米的深度之后,就要保證掏渣的次數,并要向孔中加護壁泥漿。
在整個沖孔過程中,要對護壁泥漿隨時進行補充,以便于對泥漿的比重進行調整,在沖孔過程中,護壁泥漿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夾帶被擊碎的土石顆粒,使其不斷的從孔底溢出,起到排渣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對于孔底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能夠有效的避免地下水的深入,具體施工過程中,護壁泥漿的配比要依據施工地點的土層性質來進行確定,例如在粘土成孔施工過程中,可以應用孔中顆粒及清水在沖擊作用下自造泥漿護壁,而排渣泥漿的比重要控制在1.1到1.2的范圍中,而清孔之后的泥漿比重則應該控制在1.1左右。
三、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藝分析
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階段,其施工工藝可以劃分為水下混凝土配置與水下混凝土灌注量部分,其中水下混凝土的配置強度應該在設計強度的基礎上,提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其坍落度的適宜距離應該控制在180毫米到220毫米,在水泥品種的選擇過程中,可以選用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及火山灰泥,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礦渣水泥,應該要注意防離析措施的處理問題,水泥的初凝時間不能早于2.5h,每立方米的用量不能小于350千克,并要保證其強度值大于42.5級,如果施工過程中摻入了拌和劑或者是外加劑,可以對上述參數進行適當調整,粗集料的粒徑應該小于導管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剛勁最小凈矩的四分之一,而細集料則要選擇級配良好的中砂,并要保證其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在實際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的速度應該盡量的快,灌注時間的縮短能夠有效的避免最上部與泥漿接觸的混凝土出現假凝現象,并且能夠有效的降低其流動性,施工過程中,可以應用運輸拌罐車將混凝土直接投入到料斗中,以便于保證持續的灌溉,另一方面,需要保證混凝土的生產與供應能力,必要時可以配置發電機,以便于保證施工的正常運行,如果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停水停電現象,并且其時間超出了允許的間歇時間,造成混凝土的假凝,需要及時的加入混凝劑,并進行相關的處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四、施工過程中的常見事故與預防
1.偏孔
核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現象的地質條件通常比較復雜,如果同一根樁范圍中的巖面傾斜,兩邊的軟硬不一致,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沒有注意到該問題的存在,一味的加快沖孔速度,很容易導致出現偏孔現象,為了有效避免該問題的出現,做好施工現場地層軟硬度的監測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看其是否存在傾斜及軟硬度不同的現象,并要在沖孔施工過程中,對樁錘的高度予以有效的控制,一旦發現存在偏孔現象,要及時的向孔中進行堅硬石頭的回填,對其垂直度進行有效的調整。
2.堵管
堵管主要是指地下灌注砼將導管堵住,最正常的澆灌工作產生影響,出現這種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導致整根樁的報廢,所以在澆灌施工的過程中,保證所有機械的正常運行是非常必要的,并要保證有足夠的砼,以便于實施聯系的灌注,在此基礎上,需要加強砼坍落度及砼攪拌時間的控制,在水下,要保證砼具有較好的和易性,并要保證其與導管連接部位之間的密封性,實際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試壓,避免在其運行過程中進水。
3.沉渣過厚
施工過程中出現沉渣過厚,主要是由于檢查驗收不夠仔細、塌方、鋼筋籠碰撞孔壁、下放鋼筋籠時間過長、第一次清孔時間不足所導致的,要做好其預防工作,這就需要對泥漿的粘度及密度進行嚴格控制,不能應用清水進行置換,并要保證鋼筋籠的吊放時,孔位的對準垂直,防止其碰撞孔壁,并要在安裝好之后,對沉渣厚度進行檢查,如果不能滿足實際要求,需要進行二次清孔。
結束語
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由于具有諸多的優點,使得其在各種工程施工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本文就對其在核電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分析,并對其施工過程中的常見事故與預防措施進行了簡單分析,有利于施工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景益.對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7).
[2]鐘作遠.建筑工程中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9).
[3]徐曉博,李慧瑩,李傳輝,趙倩.超厚軟土層小直徑超長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研究和應用[J].廣州建筑,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