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城市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城市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其生態維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城市生態公園景觀規劃設計進行論述,從而為做好城市公園景觀規劃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城市形象;以人為本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城市化的普及,全國各地加速發展城市基礎建設。公園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開放空間,是市民健康所必須的生態基礎設施。公園不僅具有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功能,同時又以其獨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園形象,吸引著周邊地區的人們前來觀光、游覽、娛樂,因而還具有城市名片的功能。[1]
2、城市公園的定義及意義
2.1城市公園的定義
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的生活領域,同時兼具健全生態、美化景觀、防災減災等綜合作用的城市基礎設施[1]。行業標準CJJ/T 91-2002 J 217-2002園林基本術語標準定義公園:“公園是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戶外科普、文體及健身等活動,向全社會開放,有較完善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地”。[2]
2.2建設城市公園的意義
城市公園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園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改善生態環境。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了空氣。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音,調節城市溫度,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因為城市綠化是物質文明的體現,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園綠化布局合理,設施配套齊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運轉有序,加上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四季蔥翠。在這樣景色美麗、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里生活,人們的身心將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創造力更旺盛,必將促進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使城市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規模與建設質量同城市環境的改善密切關聯。
3、城市生態建設中城市生態規劃的重點
3.1城市生態和諧度評價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與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發展時段都存在著人類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即“生態”。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條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技術水平、生態意識等的差異,這種城市中“人類與其周圍環境”關系質量的優劣程度可稱為!城市的“生態和諧度”\"。這種城市生態和諧度應包括三層含義:⑴城市人類的健康;⑵城市環境的持續;⑶兩者之間的和諧。
在進行城市生態規劃時,應在城市現狀進行生態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綜合性、代表性、發展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則,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生態因子作為評價指標,按照城市人工和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特點,結合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多種結構和功能,從城市人類與城市環境關系的和諧度著手,運用生態學、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以及和諧度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以確定系統的發展水平、發展潛力和制約因素,確定生態恢復、生態建設和生態調控區域,以到達人口的增值與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相適應、土地利用與區域環境條件相適應。
3.2創建城市生態管理系統
對城市的大氣污染物、廢水、廢渣以及飲食業、屠宰業、農副市場、大眾娛樂場所等系統排出的各種廢棄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點及時進行處理和處置,同時加強對噪聲的管理,使城市生態環境潔凈、舒適\"! 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統,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運轉系統,以及人口控制、資源利用、社會服務、醫療保險、勞動就業、治安防火、城市建設、環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統,是城市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有力保證。
3.3做好生態功能分區規劃
生態功能分區是進行城市生態規劃的基礎,是在對城市生態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運用生態學理論與方法進行生態敏感區、生態控制區、生態功能區等的用地規劃。通過土地適宜性分析和生態敏感性分析,確定對城市生存、運行和發展具有關鍵制約作用的生態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間區域;通過對城市周邊地區生態系統的彈性研究,確定城市發展的用地性質、建設項目、建設強度等規定、管理和控制的區域;通過對人類聚居地生態健康分析,確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觀區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擬自然景觀區域。
3.4加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建設
城市森林作為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和維持城市生態環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邊生長的以喬灌木為主體的綠色植物的總稱,是以成片森林為主體,喬、灌、草相結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和景觀系統\"! 這些森林對于保證城市的發展及補充城市綠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5提高城市生態規劃中新技術應用的含量
目前,大多數的生態規劃還停留在現狀描述和運用統計分析、聚類分析等分析方法上,造成生態規劃的操作性和指導性不強。隨著人們對自然過程與人類活動關系認識的加深,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多屬性、大范圍的空間模擬成為可能,從而可以在定量模擬的基礎上對城市生態系統的變化和持續服務能力進行準確預測,提高城市生態規劃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
3.6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
濕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濕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對改善和調節人居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被譽為“自然之腎”,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 其生態服務包括:提供豐富多樣的棲息地,調節局部小氣候,減緩旱澇災害,凈化環境,滿足感知需求并成為精神文化的源泉,為公眾環境教育提供機會和場所等\"! 所以在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保護、恢復城市濕地,避免其生態服務功能退化而產生環境污染,這對改善城市環境及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7注重綠色建筑、生態住宅的建設和推廣
在城市的生態規劃建設中,要重視生態建筑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積極推廣生態住宅的建設,保障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要以綠色經濟為基礎,綠色社會為內涵,綠色技術為支撐,綠色環境為標志建立一種有著全新要領的建筑體系??! 住宅建設要注意改善小區的水循環和局地氣候,保持風與水的流動性,生物的多樣性,符合噪音量小、通風好、空氣清新的標準,利用生態技術改善原來的水泥、屋頂、垃圾、污水等景觀,實現生態化,在小區內提供適宜人們室內外棲息環境,形成生態智能系統,注意建筑風格的適合性和環境的融合性,從點、線、面、體四面體現生態景觀的生態美。
4、結束語
園林景觀作為現代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已經成為了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城市的投資環境、人民居住舒適度等影響深遠。科學的規劃、合理的規劃設計使得園林景觀既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節能型也要具有很好的科學合理性,這是每個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人員所必須加以考慮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