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電網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程質量直接關系到用戶安全和供電質量的可靠性。文章結合筆者的實際經驗,對電力工程配電網工程出現的一些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并對配電網施工技術的質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電力工程;配電網;施工;質量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及各類家用電器的持續增加,對于用電量及用電輸送能力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在供電系統的建設中,配電網的設計及施工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由于許多地區配電網的布設設計存在不足,導致相關工程質量難以滿足要求,并直接所在地區高峰時期的用電得不到滿足,從而給許多企業和用戶造成了不便。因此,電力公司必須加強相關工程的施工環節,并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及時解決。
1.配電網工程常見技術問題及應對策略
國家配電網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與整個電力系統的電能調配質量和應用效果有關,深刻影響著每一個用電企業和個人正常生活用電的質量與安全。如果采用的電纜長期處于高壓運載狀態且直接接入到用電設備中,極有可能會給配電系統及設備造成性能損害甚至報廢。伴隨著社會生產對于電能的需求量急劇增大,配電網工程在整個電力系統中電能調配的作用越發顯著。而就目前的施工技術水平而言,配電網工程尚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有:
(1)電源的布置問題
傳統的電源布置在其結構層次方面仍欠合理,這就會造成配電網工程施工進程受阻,大大折減了系統電源的使用效率。因此,解決配電網電源布置合理性的問題十分關鍵。地方有關的電力管理部門應該嚴格遵照設計圖紙要求合理選擇電源和變電站網點的分布地址,如配電電源與變電站之間的距離不宜過遠以便于未來對配電網的規劃及建設;配電電源布置網點要盡量繞開地下管線密集的地區以免除配電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另外,配電網中比較常用的配電電源設施應該強化改造力度,從而配電電源可持續穩定地提供電能,以保障配電網的正常運作。
(2)無功補償技術問題
配電網工程無功補償技術問題主要表現為:無功補償設施應用不夠科學造成配電系統受諧波影響,變壓器裝置不能有效發揮變電的效用。變電站接入配電網系統的發電機以后,發電機的額定功率參數不夠精確,供電傳送的有序性無法得到保障。另外,我們知道增加無功補償設施的目的是為提高配電網的運作功效和降低變壓器與輸電電纜的功損,從而創造良好供電條件。針對以上有關無功補償的技術缺陷,關鍵要嚴格按照配電網供電系統的真正需求選擇補償設施,如有必要也可增加一定數量的綜合監測元件。
(3)配電系統運作受技術條件束縛的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配電網工程要網蓋千城萬鄉。眾多城鄉自身的綜合發展水平畢竟迥異,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在推廣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條件十分有限,也缺乏必要的施工技術支撐。基于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的通信傳送模式較為落后,推廣與應用光纖通信傳輸技術則會受到硬件方面的束縛等等。
為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和平衡電力能源供需關系,配電網工程實現自動化是大勢所趨。自動化技術應用于配電網工程中可扭轉一直以來難以克服的“高功損”供電局面。同時,為能良好適應配電網工程自動化綜合改造的規范及標準,重點研究配電系統中如環網電纜、架空電網等接線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2.防范自然雷擊事故措施
配電網工程的供電電纜是遭受自然雷擊事故發生頻率較高的部位。如發生雷擊事故,供電線路供電能力將大大受損,配電網的運作效率將急劇降低。在施工階段,我保證配電網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必需要制定針對自然雷擊的專項施工技術方案。通常,我們以采取設置避雷裝置的方式來增強系統的抗雷擊能力。
a.絕緣裝置。增強配電網供電線路的絕緣能力是降低配電網工程遭受自然雷擊事故發生頻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配電網工程施工中應合理選用絕緣辦法,部分特殊區域應增加一定數量的絕緣子,如依照環境勘測結果對一些自然雷擊現象頻發地區或大跨度高桿、交叉進線等部位增設絕緣子片數的辦法要明顯優于一般供電線路的抗雷擊能力。
b.接地裝置。同建筑工程類似,選擇合理的接地方式可將自然雷擊引入到地下,從而避免自然雷擊對配電網工程接入設備造成重大損害。不同配電線路所能匹配接地裝置的施工方法就會有所不同。以高壓輸電線舉例說明,其抗自然雷擊的能力會因桿塔接地電阻增大而減低。由此特點,我們可以控制接地裝置的埋設深度(通常埋設深度不小于0.7m)和引線的截面面積(引線截面面積越大,抗雷擊能力越強),同時也要確保各支輸電線路的準確連接。
c.避雷裝置。配電網工程中常用的避雷裝置有避雷器等。如何合理安置和靈活應用避雷器是能否發揮防自然雷擊效果的關鍵。雖然有些配電網工程中的輸電線路中裝有避雷線且對控制過電壓具有明顯的效果,但經檢測試驗以后可以發現,仍有部分過電壓流通于輸電線路。為了周全配電網輸電線路免遭這部過電壓的損害,可安裝避雷器來徹底解決殘留過電壓的安全隱患,為配電網工程的安全運作創造良好條件。
3.配電網施工質量的控制策略
配電網工程對施工質量的控制應注重于流程管理和技術監督兩個方面,實際上在施工中流程管理是保證施工技術合理實施的根本,同樣也是保證配電網工程施工質量的根本。流程管理主要涉及到規范作業和控制進度等內容都是以施工技術方案全面落實作為大前提的。由此可見,僅依靠制定一套合理的科學的施工技術方案是遠遠不夠的,增設一項技術監督制度與流程管理相輔相成才能保證配電網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達到標準,即施工質量達標。
(1)流程管理。強化監督施工方案的落實情況,同時合理針對實際情況適當優化與改進方案;力求組織合理化,提高方案的實施效率,合理控制施工進度;融入安全管理,提高技術管理的事前控制能力;加強與成本控制的結合,即不論何種技術措施的選擇與實施都應當保證預算目標的實施,盡量避免技術工藝造成成本浪費,或者延誤工期。
(2)技術監督。任何施工的過程管理都必須將質量作為技術管理的前提,通常在電力施工的過程中都是分階段進行,挺好死每個階段完成后都會進行質檢,因此質量檢測的過程就必須進行監督與管理,這也可以作為技術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對于檢測質量的監督與管理應控制其檢測執行過程,不能在中間省去檢測環節,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質量檢測必須按照相關的執行標準來進行,因為這些都會危及到人員的安全,如果檢測不到位就會形成紕漏而影響人身安全。同時在施工中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并形成持續關注,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要有人員負責跟蹤,直至形成最終的改進成果。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家電網建設是有關民生民存的事業。施工企業在配電網工程施工中處理施工技術問題要嚴謹認真,以施工技術管理過程化、規范化來帶動整個工程管理的升級過程,才是保障配電網工程管理全面有效展開的關鍵。另外,配電網工程在施工中潛在的質量隱患也必然是施工技術分析與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有必要通過應用自動化監測系統輔助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形成一種管理思路清晰和覆蓋面廣且能充分為配電網工程施工服務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偉.配電網建設工程的技術質量分析與施工過程管控[J].2012(21).
[2]楊濤,孫洪偉.提高10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J].農村電氣化,2003(08).
[3]鄧佳成.10kV配電網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J].科學之友,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