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秀“錢墻”
2010年,陳光標將募集到的4000多萬元善款壘成“錢山”,以“大放送”姿態示人。隨后,這4000多萬元現金被裝入8萬個紅包,送至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特困戶手中。
2011年,陳光標 “赴臺慈善愛心之旅” 共捐出5億新臺幣(約1.13705億人民幣)。
2013年8月30日,在“中國夢青年創業公益基金”啟動盛典暨“中國夢名企公益聯盟”成立儀式上,陳光標讓員工用小車和籮筐裝著3270萬現金亮相現場,并承諾這些錢款用于扶植青年創業,5年內不用付利息。因分量過重,挑錢的小扁擔斷了。
2013年8月31日,陳光標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登了半版廣告,上有釣魚島照片并聲稱“釣魚島是中國的”。
2013年12月24日晚, 江蘇南京,偌大的“錢帳”內,陳光標站在據說用16噸百元人民幣堆出的三面“錢墻”旁,說:“我就是要用這種夸張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并積極參與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據數據控們統計:如果是剛出庫的新鈔,一張百元鈔票重約1.15克,那么,陳光標此番秀出了13.91億元。
幾年間,陳光標對砌“錢墻”樂此不疲,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在媒體面前宣傳的機會,慈善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砌錢,他還賣空氣、穿綠衣、曬照片、分錢、展示證書、送豬羊拖拉機、當指揮交通員……
當一切匯集之后,“暴力慈善”就成了扣在陳光標這一系列行為上的帽子。對此,陳光標在公開場合回應:“慈善只有高調和低調之說,沒有暴力之說,做好事如果都成了暴力,那就真的是善惡不分了。”
夫唱婦隨
陳光標出生在江蘇泗洪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大學畢業后到南京淘金,做一些醫療健身器材之類的小生意。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陳環境,是和前妻生的;一個叫陳環保,是和現在的老婆張婷生的。
1995年6月的一個傍晚,27歲的陳光標拿著剛拍出來的一筒彩色膠卷,吹著口哨,信步走進了路邊一家照相館。就在這里,他巧遇來洗照片的張婷。
“嗨,你的耳朵很好看,耳垂很大。” “你會看相?”女孩轉過頭,眼前這個一臉英氣的男人,讓她覺得有些奇怪,卻并不討厭。
“你說對了,說說看,你是哪年生的?”陳光標努力擺出一副星相師的架勢,他幾乎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屬相知識,并迅速篩選出其中最好聽的內容。
臨別前,陳光標鼓足勇氣找張婷要了電話號碼。當天晚上,擔心號碼有誤,他迫不及待打了過去。
第二天是周末,他試探著問:“要不要出來喝杯茶?”“我周末更喜歡去中山陵爬山呢!”張婷答道。陳光標一聽樂了,她怎么知道我最喜歡爬山,就是她了!
“我當時對她說,我比你大6歲,我屬猴,你屬兔,絕配。我們一起生活的這十幾年,也證明了這點。”時隔多年,陳光標說起兩人的初識,就如同發生在昨天。
1996年,正是陳光標事業最困難的時候,也正是這一年,在政府部門當公務員的張婷決定嫁給這個窮得連單人間都租不起的鄉下小伙。隨后她拿出自己的工資,甚至借來她父母的工資,統統交給他。與陳光標的健談相比,張婷不愛多話,但他始終牢記著她對他說的每一句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當時陷于絕境的陳光標奮起。
在外面,他是一個言論家,在家里,陳光標更愿意做妻子的傾聽者。陳光標夫妻很少起爭執,偶遇張婷發火,他總是“讓她把話說完,就是不對也要聽完放在心里,不要直截了當去批評指責,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巧妙交流。”傾聽并不代表沉默。“我從沒選擇過沉默,我善于用甜言蜜語哄她,先把她哄開心,再給她講道理。”說到這里,陳光標面露得意的笑容。
有了錢,張婷和丈夫首先考慮的是怎樣回報社會。2005年的一天,張婷從電視上看到青海玉樹的藏族孩子學習條件非常差,便決定親自過去幫助他們。因為當地海拔4000多米,內地人到了那里都會產生嚴重的高原反應,對一個女人來講這太危險了,陳光標說什么也不讓她去。
第二天,陳光標帶著妻子的囑托出發了。到達青海后,因越走地勢越高,他感到頭痛胸悶,沿途吸了3袋氧氣。晚上到達時嘔吐不止,吃多少吐多少,在教育局領導陪同下剛走近教室,對方卻攔住說:“您就不要進去了,里面危險。”陳光標一看房間四個轉角處全是裂縫,孩子們坐在土坯凳子上,寫字看書就放在大腿上,他心里頓時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陳光標讓孩子們先在自己買來的兩個大帳篷里上課,當了解到玉樹這樣的學校還有很多,他就一口氣捐贈了46所小學。每塊磚頭每片瓦每包水泥都要從西寧去拉。從省城到玉樹大貨車要跑30個小時,就算每塊3毛錢的磚頭用大貨車從西寧運到玉樹,砌到墻上都變成了1.5元,成本就這么高。
46所學校全部建成,花了1200多萬元。陳光標前去驗收,把當地的藏族牧民樂壞了。有位老人家走了50多公里路,只為見見為她孫子建學校的好心人。
由于丈夫癡迷慈善,尤其遇到洪水、地震之類的搶險活動,他總是拼命三郎般沖在最前面,這也讓張婷常常為他提心吊膽。“5.12”大地震發生后,陳光標帶領120名操作手和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日夜兼程,幾乎與部隊同時抵達災區,成為自發到達地震災區的首支救災民間隊伍。
當時張婷并不知道陳光標去了地震災區,接連幾天打電話都無法接通,后來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匆匆說了幾句就掛了電話,張婷的心一下就揪了起來,憑預感,她知道丈夫一定在干一種危險性很高的活。還好,后來陳光標平平安安地回來了,他向災區捐款捐物過億元,受到溫家寶總理的表揚,這讓張婷油然產生一種自豪感。
兒子6歲那年,看完春節晚會上小沈陽的表演后套用劇本里的話說:“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兒子又轉過頭來一本正經地指著陳光標說:“換到我爸,或許是人還沒死,錢就被他捐完了。”笑得全家人前俯后仰。
“我雖然沒有比爾·蓋茨先生那么富有,但自己的精神境界并不比他低。”
張婷說,最終讓他們夫妻下決心“裸捐”的是自己的孩子,陳環保現在學習上進,各方面發展不錯,尤其彈得一手好鋼琴,還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少兒鋼琴比賽中得過大獎,她認為孩子只要繼承“靠雙手吃飯”的精神,未來人生道路上肯定沒問題。“常言道,富不過三代。你就是給子女留100個億,他要是不爭氣,也會很快糟蹋完。父輩的創業精神、勤勞品質、慈善胸懷,才可以保證后代基業長青。”
張婷一直很簡樸。她自己買的衣服從沒超過2000元,甚至不知道雅詩蘭黛、路易.威登為何物。她的父母身體不好,而最令她感動的是,老人生病住院,即使再忙,丈夫都會盡力抽時間親自到醫院日夜陪護。陳光標認為這是自己必須做的事,請個陪護很簡單,但和自家女婿比起來,當然是后者更令老人家放心,更利于病情康復。
張婷說丈夫雖然發達了,但是生活仍然很簡單。從沒去過KTV或桑拿等娛樂場所,平時既不抽煙也不喝酒。穿的衣服都是從夫子廟大市場花幾十元買布自己做的,鞋也是幾十元一雙,手機用了多年最多值1000多元,有趣的是,他的手機彩鈴設置的是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