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到8
一座8平方米的“島嶼”,內有一張嬰兒床,一個保溫箱,一臺冷暖式空調。只要推開門,紅外線感應報警器就被觸動,四五米外的門衛室鈴聲響起,等到門衛值班人員趕過來,會發現“島”上增加了新成員。他們或甜蜜入夢,或哇哇大哭,包裹內總有一張寥寥數語簡介病情或出生年月日的紙條。
這個“島嶼”就是人們常說的“棄嬰島”,亦即2013年民政部要求各地根據實際試點的“嬰兒安全島”。
“最早的只有2.5平方米。”石家莊社會福利院業務科工作人員秦波指著院內屋檐下保存的第一代“安全島”說,2011年6月1日,作為全國首家的石家莊社會福利院嬰兒安全島落成投入使用。
和其他城市情況類似,醫院、公園、社會福利院周邊是嬰兒被遺棄的高發地段。此前,每月有10個左右的孩子被遺棄在石家莊社會福利院附近的馬路邊、草叢中,甚至廁所內,因不能及時被發現,無法得到有效救治而夭折。
“既然無法阻止棄嬰的發生,我們為啥不設置一個專門的設施來保護他們?”石家莊社會福利院院長韓金紅認為,安全島彌補了嬰兒被棄和入院這段接收程序鏈條上的薄弱環節。
入島好存活
最初的安全島并沒有紅外線報警裝備,安全島的巡視由門衛兼任,每兩個小時巡查一次。
石同桃,小島接收的第21個棄嬰。在一個陰冷的早晨,門衛安玉紅發現了這個皮膚雪白的女嬰,她懷里揣著張紅色小紙條,寫著“2011年1月20日10點出生”,被棄時剛滿10個月。
“其實,安全島啟用后沒幾天,就有孩子被送來。”秦波說。
石家莊社會福利院始建于1917年,安全島的推出,讓這個河北省會城市的福利院成為眾矢之的。
“全國第一家,那個壓力你都沒法想象。”秦波說,當時,爭議的核心依然是“人性關懷還是縱容遺棄”。
有人認為,棄嬰是違法行為,設置專門接收棄嬰的設施,“鼓勵了不負責任的人做不負責任的事”,會變相縱容棄嬰行為,甚至可能導致棄嬰數量的增加。
事實上,嬰兒安全島并沒有像輿論預想的那樣引發棄嬰激增。
公開的部分數據顯示,2011年6月至年底,嬰兒安全島接收嬰兒24個,而石家莊社會福利院在全市范圍內接收的棄嬰是75個,低于2010年同期的83個和2009年同期的105個。
現在石家莊社會福利院接收的棄嬰每個月10個左右,和以前并沒有大的出入。相反,“以往遺棄在福利院附近的嬰兒入院后存活率約三分之一,棄嬰進入安全島后,死亡率明顯降低。”秦波說。
看見與看不見
采訪那天,正是石家莊難得一見的好天氣,天空湛藍,陽光透徹,福利院康復區內,四個孩子在保育員的帶領下玩著游戲。
一小女孩舉著杯子,向著刺透窗戶的陽光,瞪著漆黑透亮的眼珠特認真地咕噥了一句:“叔叔……”杯子的水里泡著幾塊不規則的橡皮泥—她親手調制的“奶茶”。
看到記者,幾個小孩拉著記者的衣角,咕咕噥噥地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根本沒有一句完整清晰的句子。
他們個頭不高,看著像三四歲,如果不是保育員的提醒,根本無法想象他們已經是過了5周歲將近6歲的孩子。
秦波說,這算是福利院狀況比較好的孩子,因身患疾病,相比同齡小孩,福利院的孩子大都身體發育遲緩,智力上也有明顯差異。
大多數人對于棄嬰的認識來源于電視或者報紙,鏡頭下,他們渴求溫暖的眼神讓人不忍直視。
在秦波看來,能夠被大家看到的只是福利院相對健康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重癥患兒,身體患有嚴重疾病并伴有并發癥,很多都是父母家人在專業兒童醫院無法治愈而被拋棄的。棄嬰中像兔唇這樣的輕微病癥患兒不多見,許多棄嬰坐在輪椅上,全部依靠阿姨們照顧。
安全島紅外線報警器響起的時候一般在深夜或者凌晨,鈴聲劃破漫漫長夜,等門衛室值班人員出來時,門口的路上已是一片沉寂。
“決心扔掉小孩,他們應該是白天踩過點的,不想被發現。”秦波說,即便有可能追上勸說他們帶走孩子,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把孩子扔到另一個地方呢?
在福利院門口這條并不寬闊的馬路上,一側是破落的廠房,或許那些扔掉孩子的父母,曾躲在夜色中的墻角,偷偷地遠望著自己寶寶就此骨肉分離,沉默,糾結,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