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年,在羅馬,根據教皇諾森三世的指示,世界上第一個“棄嬰島”設立,當時叫“棄嬰輪盤”。棄嬰輪盤設在建筑物外墻,內設可容納嬰兒的圓柱箱子,將棄嬰放入其中,旋轉圓柱箱子送進教堂,然后用旁邊的鈴鐺通知教堂收養。
◎中世紀后期,棄嬰輪盤在歐洲很普遍,甚至在1825年傳播到南美的巴西。當時,教會認為設置棄嬰輪盤,可讓母親以隱秘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虐殺的方式放棄自己的嬰兒。
◎1709年,在德國漢堡,一名商人在孤兒院設置了棄嬰旋轉抽屜。由于棄嬰太多,令孤兒院在財務上難以承受,故五年之后,即1714年,這個棄嬰旋轉抽屜便停止了使用。
◎棄嬰輪盤在1880年后逐漸消失,但棄嬰問題在世界各國仍普遍存在,棄嬰的生命常常得不到保障。在隨后的一個世紀里,歐美國家一直在棄嬰問題的立法、設施建設、流程管理等方面進行不懈的努力。
◎由于屢屢出現棄嬰被丟棄在嚴寒的場所凍死等情況,促使“棄嬰島”再次大量出現。1996年,匈牙利率先設置了“棄嬰島”,并為此修改了法律,使之成為棄嬰的唯一合法場所。此后,歐洲各國相繼設立“棄嬰島”。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數據,從2000年至2012年,德國共設立了99個棄嬰保護艙。其體系完整,設備先進,母親一旦反悔,還可在八周內接回棄嬰。
◎近年,“棄嬰島”也陸續在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日本、南非等亞非國家開始設置。
◎在美國,并沒有設置形式上的“棄嬰島”,但通過立法引導“安全棄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