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被發現之前,在北京市朝陽區麗都廣場熱力井底,蝸居者們的生活尚且平靜。
2013年12月4日凌晨,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的音樂人樊沖在麗都附近取車時,看到一個老太太鉆進了熱力井,井里有燈光、孩子的笑聲和被褥。應該是睡著人,樊沖這樣推斷。
在這條微博中,他最后寫道:“我轉身離開,有一陣命如草芥般悲涼的感覺。”
出乎他的意料,一天后,井底蝸居人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得到了迅速蔓延。
馬上,這些熱力井迎來了它們作為“住人井”的最后的日子。12月6日上午,有人用水泥將住人井井口封死,管道內的物品取出后被拉走,管道內的大部分“居民”不知去向。
在12月6日的封井現場,封井的工作人員不肯向媒體透露身份。據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是麗都公園地區的基層政府聯合相關單位封住了這些地下管道的井口。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經朝陽區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調查,這些住人地下管道的產權單位已明確為某酒店,是其自用井。
封井的那個夜晚,樊沖蹲在被封的井蓋前抽了半包煙,他感到自己“哭不出來,笑不出來”。
秘密“家園”并非首次被發現
在井底“社區”,居住時間最長的是來自懷柔區遙嶺村的王秀青,在井下已居住了整整10年。
夜里10點,王秀青朝四周望了望,沒人注意,他雙臂一抖,挪開二三十斤重的井蓋,回到“家”中。
樊沖看到的井底燈光,實際是一支蠟燭發出的微光。井底蝸居者是這個城市為數不多的蠟燭使用者,一旦“屋頂”有動靜,他們一口氣就能把蠟燭吹滅。
附近居住在此的一名叫全友芝的老太太,她的“家”中除了一床棉被、一些方便面,就是5元一包的紅蠟燭。
這些井底蝸居者怕城管、警察,甚至是路人驚奇的目光。這些都可能導致他們被驅逐出熱力井這個避風港。盡力防止引起別人的注意,是他們居住在此的守則。
據悉,在北京,城市的熱力井下住人并非首次被發現。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崔紅對此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住人井今天被水泥封死。早在15年前,我跟著熱力集團的工人體驗熱力小井,就看見井里住著流浪漢。大家都不去打攪他,因為不論外面暴風驟雨還是漫天飄雪,井里總是溫暖如春。”
不只在北京。2012年2月19日,有媒體報道,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解放廣場附近的熱力井里,住著身無分文的外來務工人員。難以找到固定工作的他們,逐漸搬出小旅館,搶占熱力井取暖。
王秀青的“家”只有一平方米左右,在這一平方米的空間里,王秀青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硬紙板,上面是一床破破爛爛的被子。通往井口的7截鋼筋上放著幾件衣服,這是為了防止突然有人向井里扔東西。
晚上睡覺時,他會打開腳邊的井蓋,避免自己在井底憋悶致死。
井下蝸居者們最怕下雨。如果雨水灌到井下,水漫井底,他們就不得不“搬家”。下雨時,全友芝會撐開雨傘,搭在井口,并把一些重物吊在傘把上,防止風把雨傘吹走。
但在暴雨中,這種辦法并不奏效。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沒多久,井下的雨水就沒過了膝蓋,全友芝只能另尋住處。
蝸居者的井外生活
爬上3米多高的井壁,就能看到北京城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王秀青居住的熱力井所在地段的房價基本上在每平方米4萬元以上。4萬元,這是他辛苦工作一年都掙不來的錢。
一直以來,王秀青以擦洗出租車為生。凌晨三四點鐘,他走出熱力井,從周圍的公共廁所或洗手池找來清水,給在附近交接班的出租車司機們擦車。每擦一輛車,王秀青賺7元錢,每天最多100元的收入,維持著家中五口人的大部分花銷。
王秀青的3個孩子都是超生,罰款的金額高達數萬元。如果不交罰款,王秀青無法給自己的3個孩子上戶口。
為了給3個孩子上戶口,王秀青從2013年年初開始湊錢,除了老家的親戚,經常找王秀青擦車的出租車師傅李偉借給他5000元,環衛工王景如借給他3萬元,還有附近的保安、守門人等等,他們最終幫助王秀青湊齊了這筆罰款。
朝陽區將臺路派出所的民警介紹,他們曾派社區民警尋找這些蝸居在井底的人,但是如果這些人走出了“家門”,就應該由該地區的城管隊員負責。
王秀青與城管相處的經歷總是不愉快。“開始時會沒收我擦車的水桶和抹布,我只能再去買水桶。后來見城管來,就不擦了。”
據媒體報道,2008年,因在路邊擦車,城管甚至將王秀青關進籠子里。
北京市熱力集團宣傳部長張傳東曾向媒體表示,近幾年的熱力井年檢中,他們發現,冬天經常會有人住進熱力井中。一旦發生泄漏事故,管道內的高溫熱水足以致人死亡。同時,這些人在進入熱力井時都要蹬踏控制閥門,久而久之還會對閥門造成損壞。
“熱力集團所有的熱力井都會有人定期檢查,發現井下有人會勸說其離開,如果有不聽勸阻的人,工作人員則報警。”張傳東介紹。
不愿接受救助
樊沖的微博不僅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也引來了媒體和管理部門的關注。
12月5日清晨,王秀青和鄰居們發現“家門口”來了好多人,這一次,不僅有警察、城管隊員,還有記者。憑著多年蝸居在井下的經驗,王秀青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這個“家”估計回不去了。
果然,12月6日上午,該地區的熱力井被全部封住。
這樣的情況曾發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當時,所有的井蓋都被大拇指粗細的螺栓封住,而這些螺栓不久之后都被人撬走,王秀青重新回到了井下的“家”。每次,他們都是等風頭過去后,再回到井下。
在國外,也有一些人蝸居在地下。不同的是,他們住的不是熱力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龐大的下水道系統里有上千名蝸居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年齡,來自不同的地方,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回到自己地下的“家”。
被封前,全友芝曾回到過自己地下3米處的“家”,她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地方可去。
在此之前,有民警來到王秀青等人居住的熱力井附近,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去救助站,同時民警還告誡了他們居住在熱力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可是,王秀青和兩個鄰居都拒絕接受救助。
按照規定,救助站的主要職責是救助外地三無人員,即無居住地、無生活來源、無工作。對于這些井底的蝸居人,警方須首先詢問其是否需要救助,對于拒絕接受救助的人員,民政部門不能實行強制救助。
這并不是民警第一次詢問王秀青,是否去救助站。每一次,王秀青都給出同樣的回答:“要救助就連我們一家五口都救助了,救助我一個沒用,一家人沒吃喝。”
近日,王秀青對某報記者說,他和北京某高校達成初步意向,該高校向其提供月薪3000至4000元的工作,并提供食宿。近期,他就會去上班。此外,鄉鎮和村里也找到了他,讓他提交申請低保的手續。
曾住在井底的全姓老人則已被河南省民權縣政府部門接送回家。當地敬老院可為老人提供一份做飯的工作,老人也挺愿意。
而其他的井底蝸居者仍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