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住院置換人工心臟瓣膜,老人手頭拮據,向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兒子求助。醫生介紹了幾種國產和進口瓣膜的情況,兒子問清了價錢和使用期限后說,就用國產的吧,我父親身體不好,實事求是講,再活十年也差不多了。
換了瓣膜后,老人得知兒子有過這番言論,心里郁悶,但已用了兒子錢,也不敢多說什么,只轉彎抹角問兒子:你當初買轎車,說進口的雖價錢貴,但性能好,使用壽命長,還是合算的,這回沒用進口瓣膜,怕以后不合算吧?誰知兒子嘻皮笑臉說,因考慮到你是老黨員,從愛國主義精神出發,還是用國貨比較合適。老父聽了氣得噎住。
這個故事是這對老夫婦在醫院候診廳里對我這個陌生人說起的。我聽后問這對老夫婦,你們培養他也不容易吧?老人嘆氣道:就像俗話說的,從小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想要啥盡量滿足他。我們兩個普通工人,工資就這么點,培養他讀到大學畢業,以后又幫他成家帶孩子,一直帶到小孩中學住校。原以為苦盡甘來他會懂孝順,現在倒好,處處跟爺娘算錢。幫他們帶小孩時,夫妻倆上門來還拎點水果,不帶孩子了,上門來就空手蹭飯吃;現在換瓣膜用了他一些錢,一家三口上門吃好后還要帶走冰箱里的菜。
我也嘆了口氣:你們的心沒換來他的心啊!老人苦笑道:我們的苦心只換來他的私心。一顆心沒換來另一顆心,問題出在哪里?想起一位老學者的話——現行的教育培養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人子女者,為人父母者,教育和受教育者都該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