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和丈夫竭盡所能買了一套新房,生活一下就拮據起來。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危機,我漸漸學會了精打細算過日子。記賬,就是我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年底盤點家庭開支的時候,兒子的開銷榮登榜首,全年各項費用共計3.26萬元。和兒子的開銷相比,鄉下父母的開銷就寒酸多了,父母全年花費不過4000元。
人到中年,明明知道贍養父母和撫養孩子同樣重要,可是心里的天平總是有意無意地偏向孩子:怕孩子將來沒有好前程,就拼著血本進行教育投資;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自己節衣縮食也不想委屈孩子;孩子稍有點感冒咳嗽,就心急火燎地領著他去看醫生……
也知道父母在鄉下的生活是冷清和寂寞的,卻總是一次次推遲回家的日期;也想過給父母買輕薄保暖的羽絨衣,可是翻看著衣服標簽上的價格,總是會猶豫再三;每次打電話,父母總說他們身體好著呢,因此幾乎沒帶他們去過醫院,其實知道父親血壓高,母親有關節炎,都需要常年服藥。
以前我沒有記賬的習慣,盡管知道孩子的開銷比父母的開銷要多,卻沒想到如此懸殊,看著3.26萬元和4000元這兩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想著平日對父母的忽略,感覺內疚而心痛。
孩子以后的路還長,讓他適當地吃點苦,這對他的成長有益無害。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應該盡己所能讓他們度過一個富足而幸福的晚年。
在今年的家庭開支計劃上,我大大壓縮了孩子的開支,增加了父母的旅游費、體檢費和生活費。我要努力窮養孩子富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