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橋北江畔明珠小區里,胡建發可謂名副其實的“房叔”。可走進一看,又會嚇一跳,完全沒有裝修的毛坯房里,擺一張床就是臥室,放幾把椅子和一臺電視機就成了客廳,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三間,包括胡建發妻子在內一共住了六人,還有一些是聾啞人。
而在小區的另一住處,同樣的毛坯房成了倉庫,堆滿了廉價的魚竿、收音機、計算器、剃須刀……角落里的一張床則是胡建發兒子胡皖寧睡覺的地方。“我們家奇怪吧,一家三口住在三個地方。”胡建發一邊笑,一邊給前來拿貨的兩個聾啞人取貨,一沓100張的駕駛證皮套只賣了12元。
從30年前胡建發經商起,他就沒有和弱勢群體分開過。
為“低端人群”,他放棄
最來錢的生意
胡建發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鳴鳳村,4歲喪母,父親癡呆,他和妹妹吃著百家飯長大。因為要照顧妹妹,胡建發斷斷續續讀了小學一、三、五年級,輟學后學做瓦工,師母對他格外關心,只要她孩子有的,都會給胡建發一份。
兒時的經歷造就了胡建發的性格,也讓他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他說,人和人之間就得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系。
1983年,15歲的胡建發開始經商。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回到村里,同齡的孩子們都嚷嚷著要他帶著出去闖闖,從那時起,胡建發做起了小頭頭,這一做就是30年。
賣布、賣麻將,后來又做了建筑,最輝煌的時候,胡建發擔任泰興市六建公司隊長,帶領100多號鄉親大興土木。因為甲方認為這幫兄弟是低端人群,對他們不負責任,胡建發放棄了外人看來最來錢的建筑事業,“我就要走自己想走的路,一定要把這幫窮苦的人帶起來,既然帶了他們,就要像個老大的樣子!”
西裝外面,他穿著
長褂工作服
胡建發的裝束怪怪的,藏青色的長褂工作服,里面卻打著領帶。“我這是兩用的。”胡建發得意地把工作服一脫,里面竟然是一套西裝,因為有時候要見一些上面的人,得穿西裝。不過,胡建發每天更多時間還是和大大小小的店主,以及來進貨的殘障人士、低收入者打交道,“搞得富麗堂皇,別人在你身邊就呆不下去”。
在江畔明珠小區里,胡建發租了11間房,除了三間住人外,其他都是倉庫,分門別類地堆滿了各種廉價的小商品。掛著“南京磨礪百貨二分部”牌子的出租房里,除了廉價小商品外,廚房里還有最簡單的廚具灶具,“他們來進貨,要是我不在,就自己取貨,然后把錢放在桌子上。有些外地來的會在廚房里燒飯吃,我定期買一些米、菜。”胡建發笑笑,“誰叫我是丐幫幫主呢。”
二分部有個臥室,胡建發兒子胡皖寧就睡在這兒。“我住對面那幢樓,三分部那兒,老婆和那些聾啞人住在另一個房子里。”說起來,胡建發也有些無奈,“太忙了,他們又只相信我,所以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天天忙到次日凌晨一點多,就直接在倉庫躺躺算了。”
拿貨不給錢,他仍然
笑臉相迎
事實上,除了自家麻將桌的生意外,胡建發每天忙的都是數以百計底層兄弟的事。
30年前,他帶著鄉親出來闖,后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愿意帶領大家發家致富,都一心跟著他。被奉為“幫主”后,胡建發利用手上的資源,從廠家低價進來大批小商品,幾乎以成本價批發給這些殘障人士和低收入者。
給不起錢,就先拿去賣,賣不了,就再還回來。拿了貨賣掉了又沒給錢的,胡建發也從來不去計較,他說,為了千八百,不值得。不僅不去追究,當這樣的人第二次來拿貨時,胡建發仍然笑臉相迎,還給出更低的價格。胡建發的想法很簡單:他還能來,就是想著要還我錢的,我再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平臺,等他們賺錢賺多了,不就能還我了嗎?
為了這幫最底層的兄弟,胡建發每天騎著機動三輪車,穿梭在金盛百貨橋北店以及各個倉庫間。
發大水,他先想著
金盛的店主
胡建發是在2005年帶領兄弟們進駐金盛的。
2011年6月底,罕見的大暴雨把金盛淹得不輕。“一樓全被淹了,那里地勢低,淹了差不多50厘米這么高。”時隔兩年多,胡建發仍然記憶猶新,“店家都急死了,眼看著貨全泡水了。”
其實,地勢低的絕不只是金盛,緊挨著金盛的江畔明珠小區地勢更低,加之胡建發的所有倉庫都在一樓,家里的情況也是慘不忍睹。“老婆當時打電話給我,說家里淹了,水都快到膝蓋這么深了,我當時就甩話給她,家里由你搞定!”
看著大大小小的店主焦急萬分,胡建發想到了鄰近的護橋部隊,他利用私人關系,聯系了一個排36位官兵,運來一車沙袋,全力抗洪,最后在官兵的奮力搶險下,壓制住洪水,保全了門店和業主的財產安全。
胡建發在大伙心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來,但他沒覺得有什么。“你說兩萬和七八十萬的貨比起來,孰輕孰重?”自家的麻將機全被水泡了,胡建發也沒有一絲怨言,“我是黨員,也是會長,當然要兌現自己的責任,不然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放棄建筑生意,帶領鄉親們致富;放棄自家倉庫,一心只顧店主的貨;欠著10萬多元的債務,卻幫家鄉修起了大道。做這些,胡建發到底圖什么?
“上次修完路我回安慶去,一個80多歲的老人拄著拐杖過來,”說著,胡建發激動地站起來,學著老人家的樣子,“發孩啊,家里有只老母雞你帶回去吃。”
胡建發認真地說:“你能理解嗎?我帶領那幫兄弟致富,他們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就千里迢迢給你帶了幾棵大白菜,就像這個老人家一樣,她摸著你的臉和你說這些,那心里,真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