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的病徹底好了。”2007年6月的一天,當主治醫生宣布這一消息時,母子倆抱頭痛哭。而在面對眾鄉親、老師、同學、朋友們時,他撲通一聲跪下,含淚說道:“謝謝大家!要不是你們,我恐怕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他是“85后”楊爽,五歲時父親去世,靠母親四處打工掙錢,再加上親戚鄉鄰的幫助,母子倆的生活勉強維持。懂事的楊爽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母親欣慰之余,常告誡他要知恩圖報,日子就這樣平靜而溫馨。
可是不幸再次降臨。2006年7月,楊爽還差一年就要大學畢業時,母親被查出患癌。這無異于晴天霹靂,母親才50歲呀!
楊爽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取出幾年來省吃儉用的一萬元錢,加上親戚鄉鄰們湊的一萬元,匆匆趕到醫院。可是這僅僅維持了半個月時間。“要想癌細胞不擴散,加上動手術至少也要七八萬。”醫生的話讓楊爽感到絕望,他蹲在角落里大哭,“不!我不能失去母親!我一定要想辦法救她!”
擦干眼淚,楊爽向大學里的班主任求助。很快,全班乃至全校師生都給他捐了款。有同學把他的不幸發到網上,四面八方的網友向他伸出了援手……僅半個月,他就獲得愛心捐助十萬余元,母親的病得到了及時治療。望著康復的母親,楊爽暗自發誓:以后一定盡最大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這份愛心傳遞給他人。
說到做到。2007年7月,楊爽拿著剛剛到手的第一筆工資2200元,留下基本生活開銷1000元后,剩余的1200元全部打到諸城愛心小屋公益組織的賬戶上。楊爽很開心終于有能力幫助別人了,母親也欣慰地說:“媽媽支持你!做人一定要知恩圖報啊!”
每月固定捐助開啟了楊爽愛心之旅的第一步。不僅如此,他還以行動來實踐愛心接力。
一天,他發現朋友李娜每天早出晚歸,只為照顧一位八旬老人。原來,老人劉桂蘭是李娜老家的鄰居,全身癱瘓,兒女常年在外打工無法照顧。得知原委后,楊爽堅定地對李娜說:“讓我跟你一起照顧老人吧。”
從此,在這個簡陋的出租屋里,老人多了一個勤勞能干的孫子。楊爽每天5點準時從宿舍騎車出發,到出租屋給老人做早飯。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屋子里充滿了異味,楊爽經常給老人清理屎尿、換好干凈床褥、擦臉洗身,然后點上熏香,驅散難聞的氣味,最后再喂老人吃藥。這樣的看護,一天至少三次。老人時常拉著楊爽的手,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
2012年8月的一天,楊爽在網上看到一個13歲女孩相雯娟的心愿:“想讓高位截癱的爸爸有一張舒適的床。”他隨即從錢包里拿出銀行卡,用700元買來一個能折疊的舒適的床。他想:700元錢就能幫助這個孩子實現夢想,這比給自己買件衣服或換輛車子要有價值得多。
是的,楊爽不舍得買好衣服,也沒想過買小汽車,每天上下班穿的是干凈樸素的衣服,騎的是簡易自行車,用的是老款諾基亞黑白屏手機,這種簡單清爽的生活讓楊爽過得自在。
被愛感動而關愛他人的楊爽,也在用愛心感動著周圍的人。2012年9月,為幫助更多人,楊爽參加了中國骨髓庫造血干細胞血液采樣,誓將愛心接力進行到底。在他的影響下,同事王夕鵬隨后參加了中國骨髓庫造血干細胞血液采樣,同事杜高峰也加入了諸城愛心小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