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達是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她在地鐵站工作五六年了。讓琳達奇怪的是,幾年來,每天都會出現一位穿戴整齊的老婦人,在站臺靜靜地坐一會兒,等幾趟車過后,再默默地離開。曾經有好幾次,琳達想去問問老人,為什么不乘車卻來此靜坐?
那天,琳達像往常一樣上班,照例看到了那位寂寥的老人,兩趟車過后,老人起身離開了。之后的幾天,她都沒有看到老人的身影,琳達有些不安。一周后的一個陰雨天,老人再次來此靜坐,因為客流少,琳達注意到老人似乎蒼老了很多,甚至有些失魂落魄。
或許是琳達眼神中流露出的關愛,讓老人起身稍稍猶豫后,走向了她。看著老人欲言又止的樣子,琳達請老人跟隨自己來到工作間。接過琳達遞過來的水,老人的手有些輕微的顫動。
老人的眼淚忽然就落了下來,她說,原先廣播里播放的“Mind the gap(小心站臺空隙)”是她丈夫錄制的。“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地鐵站的廣播。但對我來說,這是我最熟悉也最愛的聲音。”她回憶說,丈夫從戲劇學校畢業后曾經來參加過地鐵錄音的面試。丈夫死后,她經常在思念他的時候,來地鐵站聽聽廣播,仿佛感覺他依然還在身邊。可是,那句充滿磁性的“Mind the gap”在上周變成了冰冷的數碼錄音,再也聽不到丈夫的聲音了,她唯一的寄托消失了。說話的時候,老人大滴的淚又掉了下來。
“真想每天都能聽到他的聲音。”老人低語著,起身和琳達告辭。看著傷心的老人,琳達的心也潮濕起來,該怎樣幫助老人呢?她一整天都在思考。突然,一陣悅耳的音樂響起,琳達注意到是一位中年人在聽一首懷舊的老歌,她靈光一閃,為什么不給老人復制一份“Mind the gap”呢?那樣老人不就想什么時候聽,就能什么時候聽嗎?
琳達迅速向上司匯報,老人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是啊,這句“Mind the gap”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一直在地鐵站播放,幾乎所有人都聽過,至今仍令人懷念。只是因為電子系統升級,不得不使用數碼錄音。
給老人拷貝一份錄音不成問題,地鐵公司還專門召開會議,與大家商量如何更好地滿足老人的需求。有人提議改回播音,也有人說時代發展肯定會留遺憾。是重新啟用落后的管理系統,還是繼續使用先進的管理系統而無視老人的感情呢?經過商議,地鐵公司最終決定只將老人住所附近的那條地鐵線路恢復播音。當然,這條線要和已經啟用現代管理系統的其他地鐵線斷開,并重新改造。
那天,老人的電話響起,傳來了琳達美妙的聲音。她頑皮地告訴老人:“Mind the gap!請您來取這份錄音拷貝吧,當然,您還能收到額外驚喜哦。”
5分鐘后,老人走進了地鐵站,正在等候她的琳達微笑著迎了過來,身后跟著一群人,原來是地鐵公司的領導親自來給老人送錄音拷貝了。當老人戰抖著雙手,小心翼翼地接過拷貝時,地鐵站的廣播里傳來了老人再熟悉不過的聲音:“Mind the gap!”看著老人詫異的眼神,琳達告訴她,從今天起,老人住所附近的這條地鐵線全部恢復舊時播音。
世間真愛可以跨越生死,人們在為老人愛情感動的同時,更為地鐵公司貼心的服務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