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史上,喜歡飲酒的文人很多,且留下了許多頗耐人尋味的趣事。
著名作家老舍喜歡飲酒,他愛與三兩位好友下小館共飲。老舍會唱京戲,每當三杯酒下肚,酒酣耳熱之際,便是朋友同行們欣賞其清唱京劇的最好時機。
飲酒作詩,則是老舍酒后的另一大樂事。在老舍先生的詩作中,與飲酒有關的詩時有所見,且筆調清新,情趣盎然。上世紀40年代初,他在《村居》一詩中寫道:“偶得新詩書細字,每賒村酒潤閑愁。”“半老無官誠快事,文章為命酒為魂。”老舍先生常以酒待知己,他在《中年》詩中寫道:“貧未虧心眉不鎖,錢多買酒友相親?!睂懡o好友吳組緗的詩句:“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笨梢姡仙嵯壬膫b肝義膽。
上世紀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薈萃了聞一多、梁實秋等國內一流的學者和作家,他們當中那些好飲酒的人組成了著名的“酒中八仙”。他們常常在薄暮時分,把30斤一壇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大家開懷暢飲,夜深始散。
同在上世紀30年代,葉圣陶在上海開明書店主編《中學生》雜志。當時,開明書店創辦人章錫琛、王伯祥等聯合發起成立了一個“酒會”。葉圣陶被推舉為酒會會長,并立下章程:一頓能喝5斤以上紹興黃酒者可成為會員。當時,著名書畫篆刻家錢君匋也想入會,但酒量只有3斤半,于是在豐子愷的通融下,被葉圣陶吸收為預備會員,并鼓勵他“要鍛煉酒量,早日把預備兩字拿掉?!苯袢兆x來,仍讓人感到情趣盎然。
這些文人喝酒,喝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情調,一種友情?;厥讱q月,是酒讓這群天真爛漫的文人,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一段韻味悠長的記憶,在歲月的匆忙中,如一輪皓月永遠嵌在歷史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