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落歸根,故土難離,是千百年來積淀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情結,因此,移民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作為云南省水電移民大縣——永勝,在不到10的時間內完成了將近3萬人的移民搬遷工作,這是永勝干部群眾同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
為了讓廣大讀者對永勝縣的移民工作有深入的了解,記者于2014年4月20日采訪了該縣移民局副局長陳剛,“破解移民難,永勝縣的法寶就是踐行好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他一語道出了移民工作的精髓。
“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這是永勝縣移民工作者的真實寫照。永勝縣移民工作能變被動為主動,在于移民干部拿起了黨的群眾工作傳家寶,樹立起了“走進百家門”的理念,以“群眾在哪里,干部就到哪里”的作風,拆除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心墻”。面對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的移民工作,面對搬遷時間緊、任務巨大、群眾不信任等錯綜復雜的局面,永勝縣創造了將近3萬人的移民搬遷工作奇跡,他們探索出了一條新形勢下踐行群眾路線的新路子。
陳剛在永勝縣魯地拉電站移民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移民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主要負責永勝縣移民搬遷安置的一些政策性指導工作,尤其是仁和鎮的移民工作。
當記者問到陳剛對移民工作的看法時,他深有感觸地說道,“移民工作涉及的范圍廣泛,它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按照新時期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水電移民安置體制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進行分析,不斷探索移民安置如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體現在移民安置中就是要通過發展來解決移民安置難題,以搬遷促發展、以發展保搬遷。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在移民安置中就是關心群眾的利益、安全問題,比如永勝縣涉及到四個電站、四個庫區,每個電站都做到了綱舉目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認真落實各項移民安置政策,切實解決好移民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保障移民的合法權益,讓移民在水電開發中得到實惠,共享水電開發的成果。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移民工作中,永勝縣早在五年前就開始對需要移民的群眾做了思想動員工作。陳剛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永勝縣移民局就對移民群眾的財產進行了調查,繼而進行了2次調查公示,云南省政府當時下達了停建的公告,為搬遷工作做足了前期的鋪墊工作。永勝縣的移民工作做到了總攬全局,兼顧了移民的利益,逐步建立促進庫區及安置點經濟發展、移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社會保障健全、社會和諧穩定的長效機制。
當記者問到陳剛在搬遷過程中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時,陳剛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淡定、從容。因為在他的身邊,移民工作過程中發生的感人的故事真是數不勝數,感人的故事對他而言已經變得司空見慣了,并不是因為他沒有感情了,而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點點滴滴,涉及搬遷工作的每位干部及工作人員,其中包括一些年輕的女干部。是來到了搬遷工作的第一線上,他們齊心協力,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加快完成移民工作。
陳剛告訴記者,他從2011年11月進入移民局工作,當時主要是負責魯地拉電站庫區的移民工作,具體負責金江村委會工作。據了解,金江的移民人口比較多、戶數多、涉及到的民族多,所有的民族矛盾交結到了一個點上,移民工作最為困難。在移民動員工作時,白天談不攏,就晚上去談!在永勝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掛鉤干部和村干部分成無數工作小隊,利用晚上的時間挨家挨戶去移民家中做工作。
搬遷工作啟動之初,可謂是“艱險萬分,困難重重”。排斥和不理解的群眾占很大部分,有的甚至出現過激行為。但是,這點挫折可難不倒我們的工作人員,他們力排萬難,踏實肯干,和群眾講道理、說后果、聊家常。碰到不愿開門的群眾,隊員們就直接站在亮著燈的窗子下和他們耐心講解。最晚的時候,工作人員凌晨二點鐘才得以回到家。
當記者請陳剛用簡短的幾句話總結移民工作時,陳剛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就像一個經滄桑的老人為我們講解人生哲理一樣。陳剛說道,“情感移民、依法移民、政策移民是永勝縣在實施移民遷安中的特色和亮點。”
“帶著感情做工作,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年來,特別是2011年魯地拉電站庫區移民工作進入攻堅戰期間,永勝縣多名領導干部職工分別掛鉤到近3萬人的移民群眾中。在制定移民政策時,永勝縣始終做到凡是縣里出臺的移民政策都廣泛、充分、認真聽取移民群眾意見,力求科學、合理,全部做到公正、公開。在考察學習的基礎上自下而上、集思廣益,經過多次的討論和反復修改后出臺的分配方案,得到移民們的廣泛認同,確保了全縣近3萬移民切身利益的房屋分配工作得以平穩有序進行。
“用好國家的政策,為移民們爭取最大的利益。”把國家的政策最大惠顧于移民群眾的身上。同時,陳剛還告訴記者,在移民工作的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只有把握好公平這把尺子,才能使搬遷工作完成的更好。
“以法律為支撐,讓移民工作站得住腳。”。陳剛說,如果在移民中遇到一些重點戶之類,他們先是采取先做思想工作,動員干部去積極地勸說,如果在做完思想工作后,仍然不執行搬遷命令的,他們將采取強制措施,動用法律手段來使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移民工作最主要的難點,就是移民群眾的鄉土情結。告別故土,遠離家園,對祖祖輩輩扎根這里的百姓來說,搬遷的步伐是艱難的,老百姓們,有著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即使遷居地環境再好,他們仍然是故土難離。
另一個方面,就是移民群眾對搬遷有很多后顧之憂,所以,在永勝縣的移民工作中,他們做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工作,從而讓移民們打消了這種顧慮。永勝縣委、縣政府領導更深悉此理,陳剛說,用后期扶持性的政策來幫助老百姓,引導老百姓,打消他們的顧慮,用發展的眼光來移民,移民要搬得出,然后才穩得住,最后要發展得起來,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陳剛說:“移民工作完成后,就開始對庫區進行清理工作,那時候,我們干部和群眾心里同樣都是難過的。”當陳剛說到這話的時候,他的眼睛是濕潤的,聲音也變得哽咽、沙啞了,陳剛的臉上之所以會流露出這樣的表情,那是因為他蘊含著太多的情感在里面,看著他們數輩人用勤勞的汗水鑄就的家園,就這樣被淹沒了,揮一揮手,他們作別故園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別黃土下的祖輩魂靈。但是同時,他們的工作也是值得他們驕傲的,他們終于完成了黨和國家交付他們的任務。他發自內心地說道,“真的很感謝移民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支持,移民群眾都有著犧牲小我的精神,他們為了國家的建設,犧牲自己的家園來實現國家的富裕。”這是完成任務后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慨。讓千萬群眾搬出家園,這是一代人為國家建設,為永勝縣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奉獻。永勝縣的移民秉承著開拓創新的精神,正在進行華麗的轉身。
聽完陳剛講述的這一幕幕后,記者好像也回到當時移民的情景中,為了做好移民工作,他們曾經流過汗,甚至流過血,舍棄了自己的利益,更有甚者曾傷害到親人間的感情。但提及往事,陳剛似乎很是輕描淡寫,說自己只是盡了責而已。他們為國家水電建設付出了太多太多,但他們卻從不居功。這是怎樣的一種灑脫,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啊!
采訪結束,記者從村民的口中得知,原來陳剛也是3萬移民群眾中的一員,他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更要搬自己的家,其精神境界于此可見一斑。
萬眾一心 共謀發展
“移民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各種利益的再調整和再分配,牽一發而動全局,如果不把移民群眾視為親人、朋友、兄弟姐妹,不與移民群眾建立起良好感情,移民工作就會失去基礎與活力。”對此,永勝縣移民局副局長吳子成有著清醒的認識。
移民工作,堪稱是一次歷史壯舉,因為在全國各地每一次的移民工作中,都面臨重重困難,需要萬分謹慎,才能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不安定因素。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永勝縣創新了移民工作方法,豐富了移民經驗理論,把“情感移民”放在“依法移民、政策移民”之上,通過不斷地調查研究和工作實踐,探索出了在新形勢下做好移民工作的新路子,吳子成對記者講述了永勝縣在移民過程中探索出的一些方法:
首先,強化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國家對移民搬遷各種情況都出臺了政策標準,基層黨委政府只需要依法行政,按政策辦事,政策是我們處理和解決一切矛盾糾紛問題的關鍵和憑證。吳子成談到,“我們要設身處地為移民著想,換位思考,以心換心,對于移民群眾搬遷安置過程中的困難,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盡可能地予以解決;對于不符合政策的要求,耐心細致地進行解釋。無論是移民搬遷安置政策,還是后期扶持政策,我們都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以切實維護移民的合法權益。認真細致地開展群眾工作,把握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爭取群眾對客觀困難的理解和支持,讓群眾自覺把實現自身利益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引導移民樹立起“早搬遷、早發展、早致富”意識,讓“舍小家,顧大家”的移民精神成為廣大干部和移民群眾的強大思想動力。”
強化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務實性。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法律手段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加強調查研究,分類梳理,積極主動地向上級反映自身無法解決的移民個案問題,實事求是地解決反映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切實解決移民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等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起了移民工作干部的新形象。要動之于情、曉之以理,不僅要向移民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移民政策,表明黨和政府對移民的關心和關愛,而且要勸導移民正確看待自己的身份,消除“等、靠、要”的依賴思想。
發展穩定移民。“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所以,在移民搬遷安置的同時,移民后期扶持要逐步跟上,發展特色產業,充分促進移民的就業,不斷提高移民們的生活水平,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的思想。例如永勝縣濤源鎮的核桃、林地的開發等。為移民群眾牽線搭橋,做好產供銷各方面的文章。另外,對移民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分期分批對移民進行培訓,如:焊工、磚工、烹調等。多渠道、多角度地增加移民收入,實現庫區移民的穩定。
吳子成告訴記者,在“移民搬遷中,我們給移民當搬運工;移民建房,我們當勞工;移民發展,我們當引領者。很多干部,起早貪黑,一年沒有休息過幾天。但仍有移民不支持我們工作,可我們的干部卻從來沒有與他們紅過臉、吵過嘴。”每個干部與一個村級掛鉤,每個地方成立一個安置點和一個指揮部,責任到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召開會議,領導基本不存在雙休日。吳子成說,“我帶領的工作隊在村里租了房子,直接就住在村子里面。便于村民在不懂的或者對政策不清晰的地方需要詢問時可以及時找到人,便于服務群眾。另外,現場還專門安排兩人采訪報道移民安置的近況、誤區以及陷阱。在規勸移民中,工作人員用實際行動打動了移民群眾,并幫移民們采摘紅花,有些去了幾十次,移民們被感動后自愿遷移,將心比心,搬遷就能順利進行,整個永勝縣沒有一戶是強制拆遷的。我們設置了16個安置點,搬遷了兩萬四千多人,算上其他的總數接近3萬。云南省政府要求2013年4月30日全部搬清,5月底完全清點,比如房屋清點、垃圾清點等,我們都已做到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吳子成談到對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時說,“我們遵循了提前思考、提前謀劃的原則,隨著搬遷安置工作的深入推進,又面臨一道新的難題:如何確保有序搬遷,移民搬入新的地方后如何服務管理?”
實行了黨政領導掛鉤到村總負責,掛鉤單位分片負責,掛鉤人員包戶負責。各掛鉤領導要切實加強對掛鉤村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領導,做到深入群眾、親自研究、統一部署、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通過動員搬遷,收集解決問題,確保所掛鉤村搬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要發揚以主人翁的精神推動移民工作的優良作風,深入群眾,耐心細致做好掛鉤移民戶的相關工作。
加快移民搬遷安置房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完善。安置房是搬遷安置的前提,市政基礎設施是滿足生活正常有序的基礎,移民安置房質量關乎到移民群眾切身利益。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推進了安置房、水、電等的配套建設。
強化移民搬遷安置的宣傳動員工作。宣傳動員是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動員工作。一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搬遷氛圍,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二要圍繞什么時候搬、如何搬等移民關心的問題。三要宣傳好涉及移民普遍關心的政策層面的問題。
認真細化部署搬遷安置期間的信訪維穩工作。搬遷后正處于情緒的敏感期、矛盾的交織期,房屋位置、質量分配等工作與移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來信來訪急劇增加,加之移民進入新家后,服務管理功能不健全,客觀上存在著管理盲點;另外,施工隊伍來自四面八方,流動性大,與移民交織在一起,更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針對以上情況,派出所、綜治維穩中心、信訪辦、各村配合,認真排查情況,收集信息,梳理問題,細化方案,專題研究部署,確保和諧穩定。
及早研究和部署了服務管理工作。移民群眾搬入新家后,固有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變,對新家園環境共同愛護的程度各有不同,永勝縣各級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加強了管理維護和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同時本著遇事有人找,困難有人幫,切實為搬遷入住移民戶服好務的原則,由政府牽頭,及時搭建了搬遷入住移民的服務體系,并開展文明社區居民培訓,共同營造文明、和諧、美好新家園。
據吳子成介紹,他們在完成人口的搬移工作之外,仍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因為金沙江連接著大理州的一些縣和四川省,這里自古以來就很繁榮,對遷移地的文物保護是十分的重要,所以都做了復建工程。他們要對古樹進行移植,在沒有蓄水之前,他們必須搶救這批即將被淹沒的歷史文物,這項工作任務也是十分巨大的,他們做到了讓有價值的文物都進入到博物館。在永勝縣的這次移民工作中,他們做到了保護、維護與開發并舉。另外,吳子成談到,庫區、金沙江兩岸植被要好好保護與恢復,這樣才能繼續保持青山綠水長存,建設成為美好家園。做到了安置點、庫區兩岸的綠化美化工作,這項工作目前正在有序開展著。
讓吳子成記憶最深的應屬濤源鎮移民安置工作,他告訴記者,對于搬遷來說,最主要是濤源鎮,而濤源鎮主要是大壩工程建設點。濤源鎮涉及搬遷面大,移民的抵觸情緒大,很多鎮內的移民無法舍棄原來的良田沃土,因為濤源鎮的稻谷單產量曾居麗江全市第一位,曾獲得過國家水利科技部主持的獎項。這里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地方,水資源豐富,全鎮圍著一個大龍潭,所以灌溉起來很方便,而且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基于以上多種有利的種植條件,移民對養育他們的濤源鎮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在搬遷工作中難度最大。
吳子成憶及工作中的一些場景,他說道,他長期住在庫區,帶著三個人,兩個工作人員,一個駕駛員,他主要負責1021戶,3851人的搬遷工作,各項工作同步進行。從下去開始到移民工作結束,他一個星期開一次會議,涉及的部門人員必須參加,按時匯報工作。政策層面的問題由他解答,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會及時上報,由指揮部負責人解答,從進駐到清庫結束,即從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基本沒有雙休日。雖然離家近,但是他回家的次數也很少,很少有時間和家人團聚。
面對多重困難和壓力,吳子成沒有被困難壓倒,而是想辦法說服移民群眾。吳子成告訴記者,移民政策在永勝縣的搬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省政府的支持,實物單價補償滿足了移民群眾的要求,這才使移民工作得以順利地完成。
目前,永勝縣移民房建工程基本結束,移民群眾思想穩定,搬遷工作正有序推進。在變化了的時空里,“家園”已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時至今日,當大壩挺立在金沙江上的時候,我們回望那些面孔,那些身影,他們將自己的名字和身影都留給了這座大壩,留給了庫區,也留給了一個締造奇跡的時代。
永勝縣電站的建設,將為永勝縣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大建設促進大發展,大移民推動大變革。隨著時間的推移,永勝縣的移民將陸續搬入新家,永勝縣人民將過上美美滿滿的生活!
昔日滔滔奔騰的金沙江,隨著電站的下閘蓄水和機組的發電,就會蕩漾在金沙江兩岸的沿江的腳下,漁歌晚唱、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就會向世人呈現出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