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從智慧城市優勢及構建基礎、城市信息化完善的具體表現、推進城市信息化的對策措施以及對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化發展的思考等方面對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化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智慧城市 建設 信息化 發展
前言:智慧城市作為新的城市發展模型,其發展將會是一項長期工作,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給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加強對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化發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發展概述
2010 年,每一個人已擁有了 10 億個晶體管,這為人類步入數字化時代提供了基礎條件。一個更智能的城市能夠改善它的核心系統并且能從集成的資源里獲得最大的優化。智慧地利用資源的方式將大大推動創新,因此智能系統在鞏固競爭力和經濟增長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可持續地利用資源的投資方式也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現代城市所面臨的挑戰貫穿于城市的各核心系統。
城市在為市民提供健康、愉快、安全的生活環境的同時,努力匯聚商機,使自己在全球城市中更具競爭力。我們必須關注城市運行中所依靠的系統,使智慧城市的核心系統具備高效的運行方式,系統內部間相互關聯和系統的智能化。系統的內部關聯性意味著核心系統的各個部分可以連接起來并且可以彼此“對話”,把數字信號轉化成信息。
2、城市信息化完善的具體表現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基于一定的物質基礎與經濟基礎之上,而信息化發展也需依托我國當前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因此,從根本意義上分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智慧城市的構建以城市信息化工程完善為前提,在構建過程中,需城市具備四通八達的信息網絡,其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2.1嵌入式信息設施的完善程度
城市信息化完善的標志體現在城市的各區域具備完整的發送與接受信息網絡系統,如電視、電臺、移動通信、導航、以及城市廣播系統,嵌入式信息設施的完善標志著現代科技在城市建設中的有效應用,重塑了現代科技以人為本的重要內涵,也重新定義了城市居民的角色、應用價值、協同的內涵以及大眾的力量。
2.2城市信息網絡的覆蓋面積
城市信息網絡應覆蓋公共場所與私人建筑區域等所有范圍,如車站、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的電視廣播系統,以及通信網絡系統。同時,城區外圍與城市所屬鄉鎮也是信息網絡覆蓋的重要區域,嚴格來說,城市的發展與所屬鄉鎮的發展應當協調一致,否則,單一的城市發展會造成貧富差距拉大,以及人口與經濟空間分布不協調等弊端,會嚴重阻礙城市的經濟發展。
3、推進城市信息化的對策措施
3.1制定城市信息化發展目標
我國大中小城市數量較多,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問題突出,各城市的問題差異明顯,加上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同時推進,我國城市信息化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也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因此應該在國家層面上制定城市信息化戰略,明確大、中、小城市信息化水平的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并賦予地方合理自由地為實現目標采取相應的措施的權利;在國家層面上對信息技術選擇范圍和遵循的標準進行相應的規定,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在國家層面上確定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標準、信息共享規則,同時允許地方在標準和規則范圍內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進或補充。
3.2完善城市信息化建設機制
建議在建設運營機制上借鑒其他基礎設施的成功經驗,按照不同的業務功能,采取相應的方式。在電子政務方面由于涉及到較多的機密,采取政府投資建設并運營的方式;在醫療保障、應急管理領域,采取政府投資和管理為主的方式;在部分公共事業領域的信息化,如水電氣查詢、物價信息、車輛違章查詢等,采取行業企業、網絡企業或者其他企業建設運營,政府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即可;在交通物流、生活就業、文化教育、金融證券、消費購物、數碼娛樂等領域主要采取企業投資建設并運營的方式。因此在部分領域需要建立城市信息化建設基金或者在其他信息化相關基金為城市信息化建設保留預算,在其他領域需要建立系統的管理制度。
3.3改進城市信息化管理制度
城市信息化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到信息系統建設運營、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網絡信息安全、數據保護和個人隱私幾個方面。目前我國關于上述幾個方面都已經有相應的一些法律規章制度,在城市信息化層面,應該查漏補缺,針對管理上的制度空白和盲點制定相應的制度,如城市不同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共建共享、城市政務和部分公共事業方面的信息安全和保護等。
3.4編制并落實城市信息化推進路線圖
各大城市應該借鑒國外經驗,銜接國家城市信息化目標,結合城市本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城市信息化推進路線圖。明確多長時間內,通過哪些技術手段,哪些方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哪些領域的信息化應用,解決哪些突出問題,將城市信息化的目標分階段、分領域、分輕重緩急進行瓦解,最終實現建設目標。
4、對智慧城市建設中信息化發展的若干思考
4.1發展經濟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基于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因此,在構建智慧城市的總體目標下,促進城市信息化發展的前提是重塑與發展城市經濟。簡而言之,發展城市經濟有兩項主要措施。
4.1.1科學規劃城市人口與經濟的空間分布
當前,隨著城市人口基數的逐漸增大,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具體而言,人口與經濟的關系可概括為經濟發展與人口的增長成反比。當人口在區域內達到一定規模時,其不僅不會促進技術的進步,反而會抑制技術的發展。誠然,人口增長會為一個區域帶來引進性的技術增長,然而當現代科技趨于成熟并飽和時,區域發展所需要的是技術創新而不是技術引進。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科學規劃城市人口與經濟的空間分布即是發展城市經濟,且在一定程度上為構建智慧城市創造條件。
4.1.2協調城市與所屬鄉鎮的經濟比例
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建設城市內部,還包括開發與協調發展城市所屬鄉鎮與城市的經濟比例,力求做到全面建設,全面發展,為城市與城市所屬范圍內的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
4.2加強城市信息化建設
加強城市信息化建設,其根本目的是為構建城市物聯網系統,并使物聯網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發展。
4.2.1政府投資
建設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資金的利用效率,全面投資建設城市與所屬區域的信息網絡。同時,研究分析已初具智慧城市雛形的城市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現狀,如對上海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聯研究,以及人才吸引與促進社會建設的關聯研究,等等。在吸收其他城市發展經驗的同時,引進高科技人才,并吸引信息化產業在城市內的資金投入,結合政府投資加大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力度,三方聯合,全面促進城市信息化發展。
4.2.2扶持信息化產業
扶持城市信息化產業不僅要加大力度配合現有信息化產業的發展,還需引進投資力量,設置專項資金,獎勵對城市信息化發展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以刺激行業的發展,扶持科技進步,使城市信息化產業的科研成果成為城市信息化發展與智慧城市構建的中堅力量。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信息化產業表面上默默無聞,然而實際卻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扶持信息化產業即是促進城市信息化發展,以及向構建智慧城市所邁出的關鍵性步伐。
參考文獻:
[1]佚名.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最新趨勢[J].衛星與網絡,2012(9):I0059-I0059
[2]呂磊“.數字長安·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探索[J].世界寬帶網絡,2012(9):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