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以提倡和諧社會為主要發展目標。其目的是能夠使民眾在平等自主的社會里互助發展,以求共同進步。這項偉大的目標要想順利實施是要以城市的化共利益規劃做為支撐的。本文就這一問題針對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利益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化共利益;城市規劃;共同發展
在現代的經濟發展下,城市規劃是十分重要的。現今的城市規劃也可以說其是一門科學,是一項政府必須要履行的職能。同時,它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力。在現代城市規劃中是諸多問題需要考慮的,其最為重要的則當屬公共利益問題。公共利益這一規劃目標已然貫穿于城市發展中的每一個環節,并在很多條件下是牽引著規劃走向決策的。因此,城市規劃也就是圍繞著公共利益進行的。城市規劃如今已經成為了協調社會上不同利益的一種手段,其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雙轉型階段,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中,由利益問題所引發的城市建設矛盾已經成為了如今天民眾茶余飯后的熱點話題,城市規劃工作中所要經常面對為民眾爭取各種權力的局面,如陽光權、綠地權、藍天權、隱私權等等,因此經常會引發大量的行政訴訟問題。但市民的所有訴訟并非是僅僅為了維護個的利益,而是更多地為了公共的共同利益。
一、城市規劃中公共利益理論的提出
城市要發展,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協調好城市各民眾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城市規劃中的公共利益達到最大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城市平和穩步向上發展。
1、什么是公共利益
所謂的公共利益是指一定社會條件下或特定范圍內的不特定多數主體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它不同于國家利益和集團(體)利益,也不同于社會利益和共同利益,具有主體數量的不確定性、實體上的共享性等特征,如何識別公共利益是司法和行政實踐中的重要問題。另外,從漢語的構詞方式看,公共利益屬于偏正結構,可以分解為“公共”和“利益”兩部分,其中“公共”是用來修飾“利益”的。其實,“公共”主要是指利益的“受益對象”,而“利益”才是真正的內容,所以,公共利益的不確定性主要就表現在“公共”的不確定性和“利益”的不確定性。
2、公共利益提出的目的
在市場經濟大展中,公共利益做為城市建設的主體已經貫穿到了方方面面中,追求個人的利益是實現公共利益的前提和保障。但有些情況下,個人主義思想與城市化公共利益建設容易出現很多矛盾,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矛盾的存在所以政府部門才會將城市規劃公共利益建設做為一個城市發展的主體目標,以此來協調民眾的需求,即能滿足于少數民眾的特殊利益,又能兼顧使大多數民眾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需求,這也就是城市規劃公共利益的主要目的。
二、城市規劃以公共利益為重點的原因
公共利益也可以說是一個與私人利益相呼應的概念,它們一起構成了城市建設中兩種最基本的形態。由于在現代發展中,對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范圍并不是十分的明確,因此公共利益常常被當成了一種價值的取向和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存在著,甚至有時候還會因此概念出現很多的分岐。從理論上來看,在城市規劃中以公共利益為主的價值取向就很容易被民眾所接受并達成共識,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規劃問題上的理論問題,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從理論上來看,城市規劃具有其公共性。城市發展空間與其城市自身土地所帶來的巨大財富,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條件下,已經作為了一種特殊的商品被許多商家以不同的利益及目的掙搶著,作為城市資產擁有者的開發商、投資商所把守的信條是經濟人理念,其追求利益的目的和方式則是城市空間土地財富的經濟價值最大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包括城市土地在內的各利益空間并不僅僅具有經濟價值,而是整個市民所共同構建的生活空間。
其次,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城市公共利益規劃是政府政策的一部分。城市規劃建設作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其在規劃和建設實施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規劃行為中,政府與土地開發商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城市的公共利益,使大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三、影響城市規劃公共利益的因素
城市規劃作為一種政府職能,其是具有一定的社會代表性的。同時也因著這點不可避免地受到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在城市規劃中,規劃師所處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而現實規劃中常常使規劃師們處于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矛盾之中,雖然規劃教育和職業道德使規劃師們有著強烈的感,但在現階段經濟并不發達且法制并不建全的社會條件下,社會價值正處于急劇轉型的時代,這促使人們的自私自利性不斷攀漲。
2.規劃師們作為一個團體來講,其是擁有著資產配比權的。因此他們高高在上,自動扮演著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而作為這一團體中的一份子,就很難逃脫團體的特點,將他們的利益附加于其它的團體利益之上。城市規劃現如今已經越來越成為了領導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手段,同時也成為了開發商等人群的代言人,為此,公共利益問題也不再無從談起了。
3.城市規劃部門的自利性也是影響城市規劃公共利益的重要決定因素。城市規劃部門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其不僅具有管理公共事物的本能性,也有為了自身行業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的本質性。在各部門殘酷的競爭中,維護自身的權力與地位。城市規劃部門一方面來說是政府的職能部門,而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利益的群體部門,是其所有成員共同利益的代表者,因此,為了部門的利益和政府其它部門的競爭情況不可避免,至此導致了許多城市規劃部門成為了政府各部門利益競爭之中的犧牲品。
四、城市規劃公共利益的辦法
城市規劃具有公共利益的代表性,但由于上述的幾方面原因,而使規劃公共利益得不到具體的實施。人們價值觀取向的自利性也是影響著城市公共利益規劃的宏觀因素,為改變這一局面,使城市公共利益規劃徹底落到實處,使其有賴于社會,有賴于改革發展,就必須要對其進行重新的規劃與修整,具體實施如下:
1.城市規劃公共利益改革首先要從技術科學向政策科學進行轉變。引起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的共同研究成果,更好地讓執行部門做到將城市規劃放在部門運行的社會大經濟環境中進行驗證,學會從社會的根本問題上進行土地利用與生存空間之間的發展問題,這樣才能使城市規劃公共利益真正向科學化發展。
1.城市規劃真正走向正軌還必須要徹底清理社會利益的機制問題,尤其是必須有針對性地研究社會發展體質下經濟市場的產權制度問題,只有了解了社會經濟的主要需求點,才能從中發現問題,從而真正做到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
2.城市公共利益規劃要想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要從規劃師的強化教育入手。強化規劃師們的職業道德和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信念,同時要建立完善的對規劃師們的處罰機制,從而約束規劃師們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權利維護城市的公共利益建設。
3.另外,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講,在實際的規劃操作中建立一整套的利益機制,即要規劃核心利益問題,那么就要按照一般的技術問題及工程問題進行規劃與決策,要從機制上保證城市公共利益的公平性原則。
結語:綜上所述,從本文中不難看出,想要對城市公共利益進行徹底劃,就必須要先找出其影響規劃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據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只有徹底清除問題隱患,才能真正實現城市公共利益最大化,才能使社會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麻寶斌,公共利益與公共悖論[J],江蘇社會科學.2003(4)
[2]張兵,城市規劃理論問題對規劃發展現狀的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05(2)
[3]姬美蘭,淺談城市規劃應以公共利益為重、強勢群體利益為先[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