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中村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特有的現象,城中村改造是推動城市化、建設現代化城市的應有之義。本文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對鄭州城中村改造過程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其中,以祥營村的改造工作為典型案例,針對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對策
一、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況
鄭州城市建成區內原有124個行政村,下轄228個自然村,占地面積約為70k㎡,城中村人口約30萬。2003年,鄭州市政府出臺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2004年發布了《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劃、土地、拆遷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等一系列相關政策,著手對全市城中村進行改造。并且在《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2005年鄭州城中村改造全面鋪開。2007年市政府又下發《進一步規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規定》(鄭政文(2007)103號),對城中村改造進一步進行規范和細化。
二、祥營村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問題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碰到的是大規模拆遷安置。這是這項工作最為棘手的頭等難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有一定的“土地情節”,在與祥營村的一些村民進行交談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表示對自己所生活過的地方懷有深厚的感情,土生土長的村民習慣了有自己的宅基地,有自己的小院,雖然人均耕地較少,甚至不足一分,但是在小院里種些蔬菜之類的還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在這里的生活方式,不太愿意搬遷。
(二)資金籌措問題
城中村改造中最大的難題是改造資金的籌集,它涉及征遷補償和安置房建設。如下表所示,單單對祥營的征地補償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按照相關規定的拆遷安置補償費用,在資金的籌集方面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三)居民安置問題
居民的安置問題是當地村民最敏感的話題之一。目前,大多數農轉非居民都是依靠自己擁有所有權的住房和廠房的出租來維持生計,而城中村的改造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房屋拆遷,拆遷之后是否會影響到村民的生活,這是城中村改造的瓶頸問題,也是村民的實際利益是否會受損的問題。
三、相應對策
(一)提高思想認識
城中村改造是一項“必須做”的工作,而且遲做不如早做。因為城中村違章搭建多、安全隱患多、社會治安差、環境衛生差,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臟、亂、差”,直接影響城市品位和形象。城中村改造工作量大,面廣周期長,必須由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因此,政府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干部群眾要摒棄封閉、排斥和落后的小農意識,樹立城市意識,要把自己當做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現代城市文明當中。
(二)創新融資渠道
資金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難題之一,必須把融資渠道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一是需要設立城中村改造項目專項資金。該專項資金的主要用途為支付改造規劃編制和與此有關的調查研究費用、平衡本地區全面改造項目資金、建立本地區城中村改造動態監控信息系統、支付相關的宣傳費用。二是要搭建融資平臺,可以探索成立城中村改造融資平臺,有條件的可以由拆遷平整出來的土地先用以抵押,以保證資金及時到位。三是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積極爭取對城中村全面改造項目提供寬松、便利和優惠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
(三)因地制宜安置
安置相關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僅是一個生活居住問題,也是一個生活出路問題。因此,要堅持區分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認真分析不同城中村的特點和問題,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城中村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安置措施,保證群眾安居樂業。由于一些村民沒有交物業費的意識,所以跟市民的生活習慣可能會有某種程度的差異,即使住進了小區,但依舊保持了以往在村落當中的生活習慣,所以可以考慮將安置房和商品房的區分進行劃分,這樣,也比較符合一些村民的心愿。
四、小結
祥營村是科學大道向西打通的需要,是高新區拉高城市坐標的需要,也是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需要,并且對當地群眾創業、生活質量的改善都會有很大的提高。此外,祥營村內部“臟亂差”的環境不僅影響了高校城的形象,并且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因此,祥營村的改造對于高新區的發展具有非凡意義。
參考文獻:
[1]傅晨.廣東城市發展戰略[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
[2]韓毅.城中村:農村城市化必須破解的難題[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2).
[3]張潤梅.試析城中村形成的原因[J].商場現代化,2009,(4).
[4]陳磊.“城中村”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經濟(下半月 ),2012,(10).
[5]曹東,蔡榮軍.廣州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和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
朱晨飛,男,漢族,河南開封人,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徐菁,女,漢族,河南許昌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數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