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磚砌體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分析磚砌體施工的方法要領。從施工準備、砌體施工工藝流程、砌墻砌筑方法以及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對提高磚砌體工程的施工質量具有指導的意義,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砌體工程;施工工藝;質量控制要點
引言
磚砌體因具有容易就地取材、施工簡單和耐久性較好等優點,在工程建設中特別是量大面廣的住宅工程,得到了廣泛應用。它是通過人工將磚和砂漿結合在一起,按設計圖紙規定的位置、形態、砌成墻、柱、垛等。以下就對磚砌體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
1.施工前準備
各類工程施工前都必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這是保障一項工程質量和進度的最基本的程序,砌體工程施工也不例外。(1)施工前認真閱讀圖紙,對各種墻體的軸線、墻厚、砂漿標號、門窗洞大小、高度及過梁做法,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按圖紙施工。(2)砌體材料的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合格證,材料進場,由試驗室抽檢,合格方能使用,砌體使用前必須澆水,嚴禁干磚上墻.(3)砌筑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砂漿、石灰膏等提前進場,以供試驗室抽樣檢驗,做砂漿配合比,試驗員應經常檢查砂漿的性能并做好試塊。可以看出,施工準備工作同樣很繁雜,任何一處出現紕漏都會給后期的施工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毀掉整個工程。因此,必須重視施工準備工作。
2.磚砌體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
施工流程:找平→放線→立皮數桿→排列砌塊→拉線→砌筑→勾縫。
(1)砌筑前應在基礎面或樓面上定出各層的軸線位置和標高,并用1∶2水泥砂漿或C15級細石混凝土找平。
(2)砌筑前應按砌塊尺寸和灰縫厚度計算皮數和排數。砌筑一般采用“披灰擠漿”,先用瓦刀在砌塊底面的周肋上滿披灰漿,鋪灰長度為2~3m,再在待砌的砌塊端頭滿披頭灰,然后雙手搬運砌塊,進行擠漿砌筑。
(3)砌筑應盡量采用主規格砌塊,用反砌法(底面朝上)砌筑,從轉角或定位處開始向一側進行。內外墻同時砌筑,縱橫梁交錯搭接。上下皮砌塊要求對孔、錯縫搭砌,個別不能對孔時,允許錯孔砌筑,但搭接長度不應小于90mm。如無法保證搭接長度,應在灰縫中設置構造筋或加網片拉結。
(4)砌體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嚴實。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90%,豎直灰縫不低于85%,不得用水沖漿灌縫。水平和垂直灰縫的寬度應為8~12mm。
(5)墻體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腳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須留槎應設φ4mm鋼筋網片拉結。
(6)預制梁、板安裝應坐漿墊平。墻上預留孔洞、管道、構槽和預埋件,應在砌筑時預留或預埋,不得在砌好的墻體上鑿洞。
(7)如需移動已砌好的砌塊,應清除原有砂漿,重鋪新砂漿砌筑。
(8)在墻體下列部位,空心砌塊應用混凝土填實:底層室內地面以下砌體;樓板支承處如無圈梁時,板下一皮砌塊;次梁支承處(寬不小于400mm,高不小于190mm)等。
(9)對五、六層房屋,常在四大角及外墻轉角處用混凝土填實三個孔洞以構成芯柱。在砌完一個樓層高度后連續分層澆灌,混凝土坍落度應不小于5cm,每澆灌40~50cm高度應搗實一次。
(10)砌塊每日砌筑高度應控制在1.5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樓層后,應校核墻體的軸線尺寸和標高。在允許范圍內的軸線及標高的偏差,應在樓板面上予以糾正。
(11)圈梁澆筑應先在底一皮混凝土小砌塊上用C10混凝土封底,然后再砌墻工作底模,并在砌塊豎縫中預留孔洞穿入螺栓及夾具,固定圈梁模板,綁鋼筋,澆筑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混凝土嵌填孔洞。
(12)鋁合金門、窗安裝前,先將彎成Y或U型的鋼筋埋入混凝土小型砌塊墻體的灰縫中,每個門、窗洞的一側設置二只,安裝門窗時用電焊固定。木門窗安裝,事先在K3混凝土小砌塊190mm×190mm×190mm內預埋浸瀝青的木磚,四周用C15細石混凝土填實,砌筑時將K3砌塊側砌在門窗洞的兩側,一般門洞用六塊木磚,每個窗洞用四塊木磚。小型砌體施工應按有關規范設置構造柱和用砼填心。
(13)在砌筑過程中,應采用“原漿隨砌隨收縫法”,先勾水平縫,后勾豎向縫。灰縫與砌塊面要平整密實,不得出現丟縫、瞎縫、開裂和粘結不牢等現象,以避免墻面滲水和開裂,以利于墻面粉刷和裝飾。
(14)為保持墻面的整潔,每砌十皮磚應進行一次墻面清理,當該樓層墻體砌筑完畢后,應進行落地灰的清理。勾縫是清水墻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護墻面和增加墻面美觀的作用,勾縫應橫平豎直,深淺一致,橫豎縫交接處應平整,表面應充分壓實趕光,縫的形式有凹縫和平縫等,凹縫深度一般為4—5mm,勾縫完畢,應清掃墻面。
3.磚砌體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3.1嚴格控制進場材料質量
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于清水墻、柱表面的磚,應邊角整齊、色澤均勻。配制砂漿的各種原材料質量、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2磚砌體的質量要求
改進操作工藝,采用合適的砌筑方法 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很大程度是取決于砌筑方法,從目前的施工情況來看,采用“三一”砌磚法(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這種砌筑方法只要砂漿稠度適當,一般是能使砂漿飽滿度達到8 0%以上,而且豎縫也能擠進砂漿。能夠較好地控制水平灰縫的飽滿度。
為了保證砌體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應選擇合理的組砌形式,使上下兩皮磚的豎縫相互錯開至少1/4的磚長;不準出現通縫,否則在垂直荷載的作用下,砌體會由于“通縫”喪失整體性而影響強度,同時,縱橫墻交接、轉角處,應相互咬合牢固可靠。
為了保證砌體的整體穩定性,磚墻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臨時間斷的,先砌筑的砌體與后砌筑的砌體之間的接合處稱為接槎。接槎方式合理與否對砌體的整體性影響很大,尤其是抗震設防區的接槎質量將直接影響房屋的抗震能力,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為使接槎牢固,應保證接槎部分的砌體砂漿飽滿,一般應砌成斜槎。斜槎的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如留斜槎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須做成陽槎,即從墻面引出不小于120mm的直槎,并加設拉結筋,拉結筋的設置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一道,每道按墻厚120mm設一根Ф6鋼筋,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小于500mm。
砌體臨時間斷處是否銜接牢固,構造柱是否有夾層與斷柱情況,是否與砌體銜接牢固;組砌形式是否有嚴重缺陷(如包心砌筑磚柱)。對地震設防區的磚砌體更要嚴格要求,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臨時間斷處留直槎。對砌筑質量差、不能保證砌體整體性與穩定性的,一定要進行處理。
4.結語
磚混結構建筑是我國量大面廣的傳統建筑,其竣工面積占全部竣工面積的60%以上,占住宅竣工面積的90%以上。由于磚混結構是以砌筑墻體為主要承重結構,因此墻體的砌筑質量就為大家所關切,特別是我國地震設防區就更為大家所關切。如何做好砌體工程,保證砌體工程的質量除規范的設計外,還需要工程師及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在進行磚砌體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要把好技術管理的關口,及質量要求的關口,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這樣,才能使施工按時、按質、按要求完成,實現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標,才能建造出優質墻體,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多孔磚砌體結構技術規范.JGJ137-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 李志剛,李民. 磚砌體施工通病與防止辦法.《油氣田地面工程》,2005(07).
[3]楊全平.磚砌體施工質量分析[J].山西建筑,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