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行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建筑業是一個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的行業。本文就建筑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設計
一、綠色建筑普及與推廣
通過現在的社會形勢能夠讓建筑設計師及房地產、工業開發商通過一些簡單清晰的方法,可以明確的估算出綠色建筑的經濟性。深入挖掘出綠色建筑的經濟特征,從而提高人民發展綠色建筑的主觀能動性。驗證綠色建筑在環境、生態、社會、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使人們對于綠色建筑經濟回報的可能性認識有個深切了解,剖析綠色建筑對經濟社會的巨大影響,使公眾從客觀的被接受要發展綠色建筑,到主觀意識上提倡發展綠色建筑,從而推動綠色建筑的普及與推廣。
二、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在人們時不時的都能說上一句“注意節能、環保”這樣的口號情況下,可見節能環保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建筑物作為能源消耗的大戶,更應該引起建筑設計師的密切關注。我國的建筑設計行業有關節約能源的規范規定是從《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開始的,這部規范提出從保證室內熱環境的角度來節約能源。僅僅提出了一些保證室內熱環境的驗算方法及要求,尚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但是讓建筑設計師接觸了節能意識。2005年《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的推出,提出了要求建筑節能至少50%,建筑節能問題這才真正引起了建筑設計師的重視,才感覺到國家對于節能問題的執行力是刻不容緩的,在隨后的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師才通過一些措施來實現建筑節能,再通過具體方法計算這些措施是否能達到建筑節能50%的效果。《綠色建筑評定標準》GB/T50378-2006的出臺比較系統的講述了綠色建筑的評定依據。綜觀這些規定標準陸續發行,說明我國對于建筑節能這一塊的重視,因為綠色建筑的核心是建筑節能,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推行綠色建筑,建筑節能是重中之重。然而建筑設計師對于建筑節能的初步認識實施卻是在節能標準推出后達十年之久。從建筑設計師真正開始實施建筑節能標準至今又有七八年了,在執行了建筑節能之后,我們城市中的建筑是否符合綠色建筑標準,其經濟效果如何呢?建筑設計師并沒有一套相應的理論方法來驗證。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建筑設計師只是盲目的根據國家一些標準法規來設計,只是要求能夠滿足國家規范標準即可。無法根據一定理論標準來評價自己設計出去的節能建筑是否真正經濟可行,更別談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如何了。作為建筑設計師的我有必要也有責任來搞清楚這個問題,因此選擇了“從建筑設計角度談綠色建筑的經濟性”作為一個課題來討論。
三、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理論、效益和費用分析理論
全壽命周期評價的概念是指對給定的某種產品或者服務,調查和評估在其生產、使用和消亡的過程中所對應的環境影響及相應的社會成本。全壽命周期是個寬泛的概念,具體到綠色建筑領域,其基本概念可以簡單地用圖表2.1表述:
圖表3.1全壽命分析示意圖
綠色建筑成本效益評價指標分為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大類。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和施工階段采取節能、節水等措施,雖使設計和建設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因持續產生資源節約效益而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采取減少污染、生態保護與環境改善等措施,雖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但減少了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減輕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設施的處理負荷,并通過改善物理環境以及周邊生態環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適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建立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如下圖:
圖表3.2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所談論的綠色建筑經濟性主要基于以上所說的全壽命周期理論,在進行費用和效益分析時也是以其為依據。
由于綠色建筑具有外部性特點、環境資源具有稀缺性特點,在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時需以綠色建筑的特征為基礎,在全壽命周期內,以最經濟的方式滿足使用功能,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的狀態。在技術經濟分析理論中,費用效益分析方法正是這樣一種理論,將外部不經濟(外部成本)、消費者剩余(外部收益)等思想與技術經濟分析方法相結合。費用效益分析是鑒別項目的經濟效益和費用的系統方法,是經濟學家用來評價項目合理性的最普遍應用的方法。費用效益分析法是建立在帕累托(Parero)準則基礎上,費用效益分析的實質就是通過對總費用與總效益的比較,從中選出最好的方案,這種方法決定了費用效益分析是一種既重要又實用的經濟分析方法。經濟費用效益分析從全社會的角度考察項目的費用和效益,不僅要識別和估算項目發生的經濟費用和效益,還要識別和估算項目引起的外部效果,例如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
四、綠色建筑經濟性評價體系的構建
4.1“綠色建筑經濟性評價”中忽略有關“節地”方面的分析和評價
合理選址是決定建筑是否節地的首要條件,也是決定綠色建筑外部安全環境的重要前提。為了有效達到節地的目的,綠色建筑在規劃和建設中應符合有關部門制定的相關指標。由上述結論可以看出,節地這一環節對于建筑設計師來說并沒有選擇余地,選址意見書一般是由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完成的,建設單位拿到土地以后,通過設計任務書把設計項目委托給某一設計單位進行方案及施工圖設計。因此設計階段一般都按照有關設計任務書的指標來優化完成設計的,與普通建筑對土地使用和優化的內容并無太大差異,尤其是在經濟性方面的表現并不十分明顯。為了突出重點,明確綠色建筑經濟性,在綠色建筑經濟評價中不涉及關于“節地”方面的分析和評價。
4.2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經濟性分析
節材與材料利用主要體現在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型結構所產生材料資源大幅度節約。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及利用相對落后發達國家。因此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在整個綠色建筑生命周期里所占比重不大,集中體現在在初始投資階段和拆除回收階段,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內容主要為可循環建材部分和廢棄物原料及既有可利用結構、材料。其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材料節約的費用、可循環建材的回收價值、可利用既有材料所節約的價值等。
4.3節能與能源利用中強調電能的節約與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保證建筑物室內熱環境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采暖供熱、空調制冷、控制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是我們建筑設計師應盡的基本職責。而空調系統與照明節電等的收益都可以通過電價的形式度量與評價。利用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建筑的空調采暖、熱水供應、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要領域,對促進建筑節能具有重要意義。由上述可知,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間接受益,也體現在對電能的節約與利用上。
五、結束語
我國發展綠色建筑是趨勢所在,而對于綠色建筑經濟性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引起了相關行業的關注,相信未來對于綠色建筑經濟性的研究文獻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辟。尤其是對于綠色建筑進行基于全壽命周期費用效益分析研究,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研究對這部分只是進行了一些淺顯分析,所談論的經濟性評價方法可能還不夠成熟,對綠色建筑經濟性的評價方面還不夠全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完善綠色建筑經濟性評價體系,建立全面的綠色建筑信息數據庫,針對不同區域因地制宜的研究。未來對于綠色建筑經濟性研究的深入完善,有利于建筑設計師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根據相關理論,結合考慮挖掘出更加經濟適用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