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中心,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工業生產規模的越來越大,城市對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水資源的供給和排放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城市供排水中所存在的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城市供排水 問題防治 對策
一、目前我國城市供排水系統的現狀
“十二五”期間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城市布局的合理進行,我國大部分的城市供排水系統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城市供水水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高,城市用水量穩定增長,城市供水水源的結構與供水利用結構明顯優化,城市供排水設施量顯著增多,
然而,在現階段的城市供排水系統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具體有以下方面:
1.供需矛盾突出
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城市對水資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工業用水、城市綠化與生活用水的增長大大超過了農業用水,使得供需矛盾加劇。目前,在我國的600多座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源短缺問題,其中有一百多座城市處于嚴重缺水狀態。大部分嚴重缺水的城市都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引起北方地區城市供水短缺的主要原因為當地的水資源總量無法承載城市發展的速度與規模,而南方城市的供水問題主要體現在水資源的污染問題。諸多問題使得我國的城市供水矛盾更加突出。
2.污水處理水平低下,排水設施不完善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多和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城市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也越來越多,在全國污水、廢水的排放總量中,工業廢水占據了總量的70%,而生活污水則占據了總量的30%,這些廢水和污水無法得到及時的排出和凈化處理,使得城市地表、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3.供水來源建設難度大
隨著近幾年城市規模和工業生產的擴大,水量消耗不斷增大,可繼續開發利用的水源越來越少,且城市的集中分布使得其對供水的量與穩定程度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很多遠離江河湖泊的城市,供水來源地建設變得越來越困難,且由于離水源較遠,供水系統的建設難度大,很多城市附近甚至已無可利用水源,只得依靠大規模跨流域的調水工程例如南水北調來緩解供水問題。而隨著城市供水水源的不斷開采,很多城市的地下水資源利用強度過高,造成地面沉降形成地下水漏斗,甚至引起海水倒灌,在北方城市尤為嚴重。
4.當前城市供排水體制的問題
造成城市供排水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的原因很多,如:水價問題,水價長期偏低,水價中缺少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等內容,水價改革無疑是重要的。但筆者認為在進行水價改革之外,有必要對傳統的城市供排水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以確保城市供排水行業良性發展。
二、防治對策方法
1.加強水環境污染防治力度,降低水環境影響風險,首先要大力加強水環境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保護力度,遏制水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加快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步伐,減少工業點源、農業面源的污染,從源頭逐步治理和改善水環境,強化水源保護措施,確保城市各類水源水量和水質安全。保護省級大型飲用水水源、跨行政區飲用水水源、主要江河、湖泊、水庫和其他重要的飲用水水源,以及這些水源的涵養區和各級保護區,劃定水資源保護區,提出并嚴格執行保護要求。
2.2.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能力,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按照開源與節流并重、節流優先的原則,應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制定鼓勵節水的措施和對策,建立統一的城市節水管理體制,實現對城市節水的統一管理。通過修訂產業政策,調整產業結構,用行政、經濟手段推行節約用水。降低水資源的消耗水平,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通過征收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和階梯式水價等措施,實現水資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3.強化水環境監管手段,完善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各級城市政府應努力建立健全城市水源、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節約用水等各類涉水行業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制,強化技術標準、運行標準、考核標準的建立和實施,從源頭項目設計、建設到運行和管理全面捋順城市涉水行業,從而全面改善城市水環境。
4.科學規劃,加大管理力度, 科學編制改造規劃,做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實現規劃一片、實施一片、見效一片。堅持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建立務實高效的管理機制。堅持高標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實施系統化改造、標準化建設、專業化管理。建立科學的供排水管理體系和水價制度,利用對水價的調節來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合理調整水資源使用費的征收標準,對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應實行超額用水累加價制度,對于自建供排水系統的城市單位,應加強對其的監督,對老舊城區的供排水網絡,要采取綜合手段,改造其供排水管道和設備,進行科學規劃,加強日常維護和檢修,減少系統漏洞。
5.完善供排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供排水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管理城市供水系統,對存在著嚴重水源污染的企業要依法促使其進行合理改造,嚴格依據《水法》、《城市供水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加強對城市供水體系的監督,并進行實地考察,依據城市的實際特點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供排水管理體系。
6.城市供排水行業的體制改革,理順城市供排水行業的管理體制。城市供水和排水企業向一體發展,成立“產、銷、學、研”企業集團,鼓勵按流域兼并重組,使之成為更大規模的企業。負責制定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計劃、自來水供應、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等工作。國家對向國外開拓和向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的供排水企業集團給于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利于其不斷拓展業務空間,為國家多爭取市場份額。
結語:總而言之,我國城市供排水系統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嚴峻的問題,只有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強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努力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統,才能緩解我國城市供排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水生態環境的治理,特別是在大自然已經向人類做出警示的時候,更要適當的把經濟成果轉化成社會成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創造福祉,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東部地區要注重加強水資源污染防治,保護水源地;中部城市缺水嚴重地區更要注重開源節流,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西部生態脆弱地區一方面充分利用調水工程補充的水源,同時盡快轉變觀念,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水農業和工業;這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需要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城市飲用水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讓百姓喝上“放心水”最為緊迫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只有徹底改善這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為城市發展和社會生產解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1]唐秀家,顏大椿.基于神經網絡的管道泄漏檢測方法及儀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03).
[2]張素娟,李春友,常二梅,劉千里,趙志江,湯河公園植物景觀多樣性評價及生態效益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03).
[3]譚章榮.城市供排水的一體化管理[J].中國給水排水.20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