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結合以住的研究成果,通過室內外試驗和理論分析等研究方法,從材料、工藝、技術標準和效果評價等方面,對道路注漿加固技術展開研究。
關鍵詞:細砂路基病害 注漿處治 效果評價
1 前言
對于路基缺陷和破損的修復,以往經常采用翻挖、置換的養護技術,施工周期長、對結構擾動嚴重、對交通影響大,難以適應道路交通運行和城市環境的要求。近十多年來,注漿加固技術的應用逐步從巖土工程擴展到道路工程。從早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脫空注漿,到近年來的路基修復,注漿加固技術憑借其免翻挖、少擾動、少影響等優點,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 細砂路基注漿理論
2.1漿液擴散理論
細砂路基的注漿加固具有充填、滲透、擠密劈裂等效應。漿液在壓力作用下充填和擠密路基,漿液首先劈入強度最低的部分細砂土體,然后隨壓力增大,再劈入另一部分強度較高的部分細砂土體,地層產生隆起抬高效應,最終充填至路基范圍內所有可注縫隙中[1][2]。在實際工程中,由于道路路基實際地質情況較為復雜,注漿往往是滲透、劈裂、壓密三種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具體某種頻度注漿工藝中只是某種效應起主導作用而已。
(1)滲透注漿是指在注漿壓力作用下,漿液克服各種阻力而滲入路基土體的孔隙和裂隙中,所用注漿壓力相對比較小,基本上不改變路基土體原有的結構和體積。
(2)壓密注漿是通過鉆孔將極稠的漿液注入路基土體中,在注漿處形成球形漿泡,漿體的擴散靠對周圍土體的壓縮來實現。
(3)劈裂注漿是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引起土體結構的破壞和擾動,使土層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漿液的可注性和擴散范圍增大,從而獲得更多裂隙滲流的通道,使低透水土層的可注性和注漿量提高,從而達到增加路基強度,降低路基滲透性的目的。
2.2注漿理論
隨著注漿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注漿理論和工藝相繼產生。最著名的有球形擴散理論(即假設漿液在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中流動時按球形擴散)和柱形擴散理論(即假設漿液在地層中呈柱形擴散)。
(1)球形擴散理論
1938 年,馬格(Magg)首次推導出牛頓型漿液在砂土中的滲透公式,后來各國學者又相繼尋出了一些理論公式。Maag公式計算假定:a.被灌砂土為均質的各向同性體;b.漿液為牛頓流體;c.采用填壓法灌漿,漿液從注漿管底端注入地層;d.漿液在地層中呈球形擴散。
在達西定律基礎上并結合邊界條件,漿液擴散半徑r1的最終表達式如式(2.3):
(2.3)
式中:K為砂土的滲透系數(cm/s);β為漿液粘度對水的粘度比;r1為漿液擴散半徑(cm);h1為注漿壓力水頭(cm);r0為注漿管半徑(cm);t為注漿時間(s);n為砂土的孔隙率。
Maag公式比較簡單,對粘度隨時間變化不大的漿液能給出滲入性的初步輪廓,到現在為止它仍然被廣泛使用。
(2)柱形擴散理論
該理論假設被注砂土為均質的各向同性體,漿液在地層中呈柱形擴散。漿液擴散半徑r1的表達式為(其中各字母的含義同上):
(2.4)
漿液擴散形式取決于注漿方式:當由鉆桿端孔(如悶頭直口注漿管及袖閥管)注漿,注漿孔較深,這時相當于點源,漿液呈球面擴散;花管式分段注漿,漿液呈柱面擴散。
3 細砂路基注漿材料
目前,細砂路基中常用的注漿材料大致可分為水泥注漿材料、化學注漿材料、綠色注漿材料三大類[4]。
3.1水泥注漿材料
水泥注漿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漿、水泥黏土漿、水泥-水玻璃漿和超細水泥漿四類。由于細砂路基滲透系數較低,水泥漿、水泥黏土漿很難注入,所以注漿材料一般不用水泥漿和水泥黏土漿[5][6][7]。
(1)超細水泥漿
超細水泥顆粒的最大粒徑小于20μm,平均粒徑4μm左右,比表面積大,凝結體強度高、穩定性好,滲透能力強,是很好的注漿材料。但其成本高且儲存、運輸難度大,制約了其使用范圍。
(2)水泥-水玻璃漿
水泥-水玻璃漿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為主劑,兩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雙液方式注入,必要時加入速凝劑或緩凝劑所組成的注漿材料,可分為水泥—水玻璃漿、超細水泥—水玻璃漿兩類。它克服了單液水泥漿的凝結時間長且不易控制、結石率低等缺點,提高了水泥注漿的效果,其中超細水泥-水玻璃漿可注性較好,具有較高的早期強度,可以考慮用作細砂路基的注漿材料。
3.2化學注漿材料
化學注漿材料應用較多的主要有水玻璃和有機高分子注漿材料兩類。
(1)水玻璃注漿材料
1)水玻璃漿
以水玻璃為主劑,加入膠凝劑,使其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大量的硅凝膠從而凝結硬化。水玻璃漿凝結時間不夠穩定,可控范圍較小,凝結體強度低,穩定性較差,主要用于臨時或半永久性工程中。
2)改性水玻璃漿
又稱酸性水玻璃,是根據地層酸堿度用強酸將堿性的水玻璃改為酸性,其凝膠時間可以從幾秒到數小時可任意調整,材料來源廣泛,價格較便宜,且無毒無污染,粘度低,凝膠砂層后固砂體強度并不高,一般在0.1~0.6MPa,因而不適用與高層建筑物基礎加固、封堵高壓力地下水或作為受力結構的加固等,但是對于細砂路基的加固修復,還是比較理想的。
(2)有機高分子注漿材料
有機高分子注漿主要包括丙烯酰胺類、聚氨酯類、木質素類、環氧樹脂類、不飽和酯類等。有機高分子注漿材料滲透性能好,強度力學性能優,但其價格昂貴,不適合應用于細砂路基加固。
3.3綠色注漿材料
綠色注漿材料利用的工業廢渣主要有粉煤灰、冶煉渣以及脫硫廢渣三類。目前,我國粉煤灰、冶煉渣、脫硫廢渣等工業廢渣排放量大,資源化高附加值利用率低,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已有研究表明,這些工業廢渣能被堿激發,其固體顆粒較普通水泥顆粒細小,且顆粒級配分布也更合理,可以作為原材料替代部分膠凝材料,配制注漿材料。這種注漿材料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減少了工業廢渣對環境的污染,故被稱為綠色注漿材料。
綜合考慮材料的性能和價格,在細砂路基中宜選用的注漿材料主要有超細水泥漿、改性水玻璃漿、超細水泥—水玻璃雙漿液和綠色注漿材料。
4 細砂路基注漿工藝
4.1 施工技術類型
按照注漿加固作用原理的不同,從施工工藝的角度上考慮,目前存在的注漿工藝大體可分為三類:靜壓注漿、高壓噴射注漿和振動注漿。當前在道路路基注漿加固工程中的注漿工藝主要為靜壓注漿技術,其方法主要是采用靜壓注漿設備將漿液壓入有裂隙的路基當中,通過填充既有的孔隙和空洞來增強路基的強度和整體性。靜壓注漿技術漿液擴散范圍大,對砂礫石、砂卵石地層注漿效果好,注漿固結體強度較高,利于膠結碎裂結構物,注漿漿液能全部進入結構層中,漿液利用率高,因此細砂路基注漿一般采用靜壓注漿技術。
4.2施工流程
注漿施工的主要步驟包括孔位放樣、固定鉆機、成孔、下鋼管并封閉孔口、配制漿液、分序壓力注漿、止漿和養護等方面。
5 注漿效果評價方法
當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道路注漿施工規程和技術評價標準,工程實踐中主要通過鉆孔取樣法和物探法來評價道路的注漿效果。
(1)鉆孔取樣法
開挖取樣法是在注漿28d后對注漿處漿液細砂固結體進行鉆孔取土,通過觀察注漿加固的效果并測試固結體的力學參數指標(CBR、回彈模量),從而對注漿效果進行有效評定。但鉆孔取樣法對路基破壞性大,一般在檢測手段有限時采用,這里不再詳述。
(2)FWD彎沉檢測法(物探法的一種)
目前瀝青路面設計及養護指標中最重要的參照值為路表彎沉值,所以常通過彎沉指標來對道路路基注漿加固的效果予以體現和評價。本文推薦利用注漿前后FWD(落錘式彎沉儀)彎沉檢測結果的對比對注漿加固的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具體要求如下:
①注漿完成28d后的路表彎沉應小于設計值;
②利用彎沉盆參數反算得到的道路整體反應模量比注漿前提高25%以上;
③若②中的模量計算較困難,可用彎沉降低率((原彎沉-注漿后彎沉)/原彎沉)進行評價,彎沉降低率應大于30%。
6 結論
1)漿液在壓力作用下充填和擠密路基,伴隨著滲透、劈裂、壓密三種效應的共同作用,對細砂路基進行加固。根據注漿工藝的不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注漿擴散理論:球形擴散和柱形擴散。
2)細砂路基注漿一般采用靜壓注漿技術,其施工流程包括孔位放樣、成孔、下管、配制漿液、注漿、止漿和養護等方面。
3)根據我國瀝青路面以彎沉值為主要設計指標的現狀,提出采用彎沉指標對細砂路基的注漿效果進行評價的方法,并對具體的指標要求做出詳盡說明。
參考文獻
[1]朱梅生.軟土地基[M].北京:鐵道出版社,1989.
[2]蔡勝華.注漿法[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3]方貽立.高等級公路橋頭跳車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長安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1,12.
[4]許茜,王彥明,范延勇等.注漿材料的發展及其應用[J].21世紀建筑材料,2010, 2(1):58~62.
[5]陳耕野等. 新世紀巖土加固技術的展望.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 2002年增刊.
[6]杜嘉鴻,張崇瑞,何修仁,熊厚金. 地下建筑注漿工程簡明手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