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政工程建設的加快,市政工程項目引發的環境影響日益嚴重。本文就施工階段的環境問題,提出全過程控制在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重要性,并針對市政工程項目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環境意識;市政工程;環境保護
環境意識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對環境的依賴以及環境對人類活動的限制作用,認識或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思想、情感、意志等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的總和。環境意識是人們對環境和環境保護的一個認識水平、知程度;是人們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及社會行為,協調人和環境、人和自然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
市政設施是指在城市區、鎮規劃建設范圍內設置、基于政府責任和義務為居民提供有償或無償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設備等。市政工程通常隸屬國家基礎建設,是指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公共交通設施、給水、排水、燃氣、城市防洪、環境衛生及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對外開放的基本條件。
1市政工程建設中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1.1施工大氣污染
施工揚塵是市政工程施工中使得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指因各類作業、裸露地面風蝕、車輛運行等散發到空氣中的各類粉塵。風蝕揚塵、道路揚塵、施工工藝揚塵都屬于施工揚塵。生產過程中各施工工藝造成的揚塵稱為施工工藝揚塵,如裝卸土方和材料,清理和平整施工現場,回填土方,篩選和拌合建筑材料等都易產生施工揚塵。
1.2施工噪聲污染
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干擾周邊生活環境的聲音就是施工噪聲,施工噪聲的噪聲源穩定,噪聲的發生時間波動較大。噪聲污染主要產生于施工現場和構件加工場,各種施工機械就是噪聲源。
1.3施工水污染
施工水污染是施工現場的生活污水排放導致的;又或者是水體中滲進施工場地的地面沖洗水、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流失的漿料而產生。人為或自然因素的會影響施工場附近的水質,增加了水體中的懸浮物、石油類及COD等污染物的濃度,尤其是水環境受跨河流的市政橋梁的施工的影響更顯著。
2市政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2.1工程前期對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市政工程的規劃、設計人員主要以滿足城市規劃功能要求、降低建設造價和維護費用、節省運行費用等為目標,而對于環保問題該如何解決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從管理層到設計人員,往往忽略工程建設與使用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市政規劃與設計在環保方面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市政規劃與設計在環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現為:不合理占用價值較高的土地(如農業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動植物保護用地等),使土地資源嚴重浪費;破壞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質污染,影響沿線動植物生長;穿越風景名勝區且未很好地結合自然,破壞景區景觀;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區,造成大氣、噪聲污染,影響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體健康;侵占有價值水體,改變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態,造成局部區域水資源枯竭等等。
2.2工程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樣、場地清理、征地及拆遷安置、建立施工駐地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和正式組織施工兩大活動。施工期間擬建項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棄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等活動會造成地表植被破壞、地形改變、溝谷大量消失,惡化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加速地表侵蝕,增大地表徑流,增加水土流失,改變自然流水形態,加劇水質惡化,從而直接導致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建筑材料的運輸裝卸、各種混合料拌合、借土開挖及棄土堆放、土石方調運等活動會造成短期內粉塵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機械作業的尾氣排放,使空氣質量惡化。運輸車輛的增加和調運土石方的落土也會使相關公路交通條件惡化,對原有交通秩序產生較大干擾。施工機械作業及運輸車輛作業產生較大噪音,對周邊民的正常作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3項目營運期對環境的影響
營運期意味著項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發揮作用,同時也意味著對周邊環境產生長期負面影響的開始。隨著交通量的與日俱增,噪聲和汽車尾氣及粉塵污染逐漸加劇,噪音對周邊居民、學校和機關單位的學習、工作和休息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尾氣、粉塵、油污對沿線居民生活、農田、土壤、水質等影響較明顯,呈逐步加重的發展趨勢
3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全過程環境管理
環境管理是人類針對環境問題而對自身行為進行的調節,環境管理的內容包括所有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全過程控制是指對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管理控制,所謂全過程可以指邏輯上,也可以指時序上。將此理論應用于市政工程項目施工,就是針對建設單位的建設行為在整個施工期時序上進行全過程控制的環境管理行為。也就是對整個市政工程施工期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全過程進行控制。
3.1政府的環境管理
是指運用行政、經濟等手段,限制施工活動帶來的環境損害。通過全面規劃使項目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達到既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又要保護環境的目的。就我國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環境保護的現狀來看,必須強化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能,正確處理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設。
3.2業主的環境管理
業主作為工程項目的決策者和工程項目實施的組織者,對工程項目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同時也對項目管理的成敗負有全面責任。在招投標過程中,要對施工單位的投標書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措施進行嚴格評審。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
3.3監理的環境管理
由于市政項目的一次性特點,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和環境管理應該是一個綜合過程,所以有關部門應加快健全制度,擴大監理權限,使監理對施工現場的環境問題也能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管理。
4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4.1揚塵防治措施
運輸道路要經常灑水養護,運輸水泥、土方等粉質材料的車輛必須加蓋篷布,從而降低道路揚塵;施工所用粉末材料在現場應加蓋蓬布,作業時盡量輕拿、輕放、輕裝、輕卸,并且盡可能采用現代化設備,從而降低施工工藝揚塵;對開挖形成的裸露地面和現場堆放的土方用綠網進行覆蓋,從而降低施工現場的風蝕揚塵。
4.2噪聲防治措施
盡量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和先進的施工技術,特別對市政工程項目,應及早淘汰落后機械設備,增加使用輕型震動設備;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將施工作業時間安排在白天,如需夜間施工,必須提前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施工;運用吸聲、消聲、隔聲等降噪技術,加強機械保養,降低施工機械噪聲。
4.3水污染防治措施
妥善處理泥漿水、攪拌站廢水等施工廢水,未經處理不得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或河流中去;施工現場生活污水和糞便等必須進行集中處理,否則不可直接排入水體;對現場存放油料的庫房地面必須進行防滲處理。使用時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因滴漏而污染水體。
綜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環境保護是重要的管理內容。因此,建立市政施工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不僅有利于提高施工作業的工作效率,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還能夠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完善管理機構及相關環境保護意識,促進市政工程施工作業的高效有序的進行,為建設美麗的城市做出最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付超江.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芻議[J].科技與企業.2013(21):114-115.
[2]吳微,郭映芬.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與保護措施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7).
[3]劉鳳麗.環保節能型工程機械設計與趨勢[J].中國科技財富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