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技術是緩解能源緊張的重要途徑,結合實例,主要分析了新能源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首先介紹了綠色建筑的概念,并對其加以設計,然后從利用太陽能、空調系統安裝等方面進行了仔細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新能源技術;太陽能;空調系統
0 引言
隨著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綠色節能、美觀性、經濟性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面臨著環境污染及能源緊張的現實,綠色建筑的概念被提出,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可,必將成為今后建筑行業的主流方向。同時,經濟帶動了技術的飛躍,為緩解能源緊張,如何開發、利用新能源成了當前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新能源技術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它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1 工程概況
某住宅小區位于天津市和平區,占地面積168500m2,共有6座樓,1#—4#樓均為27層,設有1層地下室,5#、6#樓為32層,設有2層地下室。小區內有大小兩個水池,養有多種觀賞魚,池上架有木橋,周圍是綠化帶及草坪,另有花木栽植,樓群錯落有致,整體搭配效果良好。為打造綠色建筑,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樓層采用玻璃幕墻作為圍護結構,并對建設做了詳細設計。
2 綠色建筑的設計
2.1 概念
綠色建筑,是在環境污染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提出的,并非簡單的“綠顏色”,而是一種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理念,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對現代化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節能減排為基本理念,從各方面降低建筑消耗、減輕污染程度,為人們提供環保健康的居住空間,以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材料上,使用高新節能材料;在技術上,積極開發新能源技術,如風能、核能、太陽能等。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尚有差距,自上世紀80年代起,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在30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經驗,近些年,政府對此更為重視,并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很多跡象表明,我國的綠色建筑日臻成熟。
2.2 設計
在該工程中,“4R”理念貫穿于整個建設過程,保證每個人員都對此十分熟悉,“4R”即①Reduce,盡量減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率;②Renewable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③Recycle ,對廢舊物加以回收;④Reuse,有選擇性地重新使用舊材料。
在建設、裝飾時,對環保、節能予以高度重視,多使用節能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使得室內空氣質量大幅提升,且建筑材料可循環使用,符合節材理念;各樓頂陽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并設置有水箱間,陰面可做觀光用,使樓頂空間得到充分利用,而地下室則供停車、堆放雜物,符合節地理念;室外設置了雨水收集系統,在多雨季可儲存雨水,補充池塘所用,室內則全部使用感應式水龍頭,廚衛間是用水的主要區域,對此做了仔細考慮,如衛生間使用再生水沖廁,符合節水理念。
3 新能源技術的實際應用
為實現綠色建筑的建設,建設單位對節能尤為重視,以節約能源為核心,兼顧環保、居住舒適度等因素,做了詳細規劃。
3.1 圍護結構
該小區內,4#樓正對一水池,遠看呈蓮花形狀,為與其相對應,玻璃幕墻外傾近65°,在夏季可反射陽光,減少輻射。同時,玻璃幕墻采用呼吸式結構,分內外兩層,內層使用溫屏玻璃,具有陽光透射比小、傳熱系數低、性價比高等優勢;外層選擇的是普通鋼化玻璃,并設有通風窗,內外層之間設置有空氣夾層,小區冬季較冷,如此設計可合理利用太陽能,對夾層起到加熱作用。
根據天津地區的氣候推算,1月份白天的室外溫度約為﹣0.96℃,幕墻夾層由于利用太陽輻射,溫度約為2.7℃,假設室溫為16℃,消耗熱量不到普通建筑的75% ,至少可節能25% 。夏季炎熱時,玻璃能夠減少陽光輻射。而平時窗戶打開時,通風效果良好,室外空氣穿過夾層進入室內,可實現自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提高空氣質量。
3.2 遮陽
考慮到遮陽,樓板處按照出挑結構進行設計,同時為清潔幕墻提供了方便,另外,在出挑處可栽種季節性花草,改善空氣、供人欣賞。因幕墻太陽輻射較大,該小區采用了移動遮陽板,在太陽移動時,也可最大限度地遮擋正面輻射。在遮陽節能方面,將太陽能電池板安于遮陽板上,借助太陽能發電,以維持遮陽板移動,若無陽光或陽光較暗時,則通過市政供電網進行補充。
3.3 太陽能利用
太陽能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一種清潔型能源,投資相對較小,而且利用率高,在世界各國都有廣泛應用,該小區作為秉承現代化理念,在生活用水方面即采用該技術。為進一步節約能源,路燈使用太陽能路燈,樓道、走廊則使用太陽能發電系統進行發電,在能源轉換中,傳輸損失是不可避免的,為此,在13—17層安裝有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家用電器方面,如照明燈的設計,選擇的是白色發光二級管,其優勢在于:①光照度較大;②可直接利用直流電,節省了逆變器等設備的費用;③使用壽命較長。
3.4 空調系統
該小區在設置室內空調時,選擇了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新風機則使用熱泵型溶液除濕降溫型式。在夏季,利用溴化鋰溶液減除新風濕度,然后與蒸發器進行換熱降溫,再送入室內,此過程中,低濃度的溶液首先與排風機進行全熱交換,而后吸收冷凝器的熱量,對溶液加以濃縮,可使其再生利用,由于對熱量的合理利用,機組的COP值可達5.5左右。在冬季,將四通閥的方向加以調整,對新風起到加濕加熱的作用,根據回風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新風量可進行自動調節,進而維持室內空氣較高的質量。
安裝獨立新風系統,可減輕空調末端的濕負荷。相關試驗表明,與普通形式相比,干盤管形式可將冷水溫度提升10—13℃,從而使得冷水機組的COP值大幅提高,同時降低了室內送風溫差,使舒適度有所增強,此外,還能有效抑制各種病菌在室內滋生、蔓延。
3.5 冷熱源的選擇
在眾多能源中,環保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當前最受重視,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占據著重要地位,相關數據表明,二者的初投資及運行費是最低的。相比之下,水源熱泵在實際回灌時頗為困難,而該小區有2個水池,底部面積較大,因此,選擇地源熱泵作為冷熱源,一般而言,建筑在冬季從土壤吸收的熱量要低于夏季排放的熱量,長此以往,必將使土壤溫度增加,經考察計算,該小區冬季吸收與夏季排放的熱量區域平衡,可忽視以上考慮。
3.6 玻璃幕墻不舒適性的改善
比普通結構的墻體相比,玻璃幕墻在夏季會對人形成熱輻射,冬季會形成冷輻射,舒適度較差。為此,在樓板300mm高的坎墻和屋頂梁下的混凝土墻內埋有一組塑料管。冬季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阻擋冷空氣的輻射。夏季,冷氣流下行,有效地阻擋部分熱輻射,使人體的不舒適感得到部分改善。
4 結束語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建筑行業朝著綠色建筑的方向發展,綠色建筑以節能減排為主要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需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發展新能源技術,并將其合理運用于綠色建筑中。
參考文獻
[1] 俞舟濤.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J].建筑知識,2013,22(6):187-188
[2] 侯恩哲,佟昕.綠色建筑中新能源技術的應用與思考[J].節能,2013,20(4):133-134
[3] 張樹華.新能源與綠色建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1(35):120-121
[4] 張明.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分析[J].建筑知識,2012,25(1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