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日益增多,投資額越來越大,在各級政府要求下,審計工作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而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項目竣工結算審計領域尤其如此。如何規避、降低工程建設項目結算審計風險對審計機關、審計人員來說是個重要的課題。現根據歷年來建設項目竣工結算審計的實踐,就防范和控制建設項目竣工結算的審計風險進行原因分析和風險分類,并提出幾點結算審計風險的控制程序及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項目結算審計風險分析
1前言
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工作具有周期長、專業性強、審計依據復雜等特點,因此其所面臨的風險也較其他審計事項要大。如何有效地識別風險,正確評估風險存在的范圍,管控和防范審計風險,對于進一步提高竣工結算審計的質量顯得非常重要。
2建設項目竣工結算審計風險的種類及成因
建設項目結算審計過程中會涉及各種各樣的風險,如內控制度不健全、人員職業道德低下、專業能力不強、審計方法過于簡單、審計手段缺乏等等,但歸結起來,可以分為三種風險,即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審核風險。
2.1固有風險。固有風險是指假設建設沒有有效內部控制制度時,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工程造價的行為發生錯弊影響實際工程造價的可能性。固有風險的存在與建設、設計、監理、施工等各方人員的道德品質、專業素質、業務能力以及市場環境等各個方面均有一定的關系。形成固有風險的主要原因:一是建設、設計、監理等有關人員因技術水平、責任心等原因,被利益相對人所欺騙。二是設計圖紙、工程變更、洽商記錄、隱蔽驗收資料、施工(監理)日記及竣工驗收資料要素記錄不全,甚至與實際不符。三是材料的市場價格難以確定。材料品種、品牌較多,詢價較為困難;即使同一型號規格的材料,不同渠道,價格差別很大。四是施工單位造價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主觀故意。一方面,施工單位造價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編制的結算質量不高;另一方面,施工單位追求利益最大化,造價人員刻意虛報工程量、高套定額、調高含量、提高組價,或者故意漏算漏報變更減少工程,甚至提供虛假變更。
2.2控制風險。控制風險是指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工程造價行為發生錯弊且未能被建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糾正的可能性。控制風險與建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有關。形成控制風險的主要原因:一是建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項目管理不規范。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崗位分工與授權審批、工程款支付控制、變更金額大小控制等一系列內部控制制度。但從當前政府投資項目現狀看,很大一部分建設單位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即使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未得到有效的執行。二是監理工作不到位,對造價控制缺乏有效監督。投資控制是監理工作的三大任務之一,是建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監理的作用往往僅體現在工程質量和進度兩個方面,沒有對工程造價形成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這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建設單位限制了監理單位的職能,剝奪了監理單位造價控制、變更簽證等權限;另一方面,由于監理單位自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低下,使建設單位對其失去信任。
2.3審核風險。審核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未能有效審查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工程造價的錯弊行為的可能性。形成審核風險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觀原因。工程結算審計與財務審計有本質的區別,各項經濟活動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不存在平衡關系;而財務審計可通過試算法去驗證勾稽關系。因此,工程結算審計存在一定的客觀風險。二是審計人員自身原因。由于審計人員經驗和能力的局限性,審計業務能力相對有限,難以適應當前工程技術的發展要求;另外由于部分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作風不正,工作不嚴謹,造成人為疏忽或錯漏,如對疑點問題未能擴大審查范圍、審查判斷失誤、遺漏重要的審計程序、采用不恰當的審計方法等等,將會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三是審計方法存在缺陷。工程結算審計一般情況應依據工程的不同類型、特點采用適當審計方法,但同時審計方法又往往受到審計成本、時間和審計風險的約束。
上述三種審計風險中,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與項目建設、監理、施工等單位有關聯,不能由審計人員所控制,但可以通過審查和了解情況對審計風險做出評估,而審核風險往往與審計人員密切相關。三種風險可以通過定性分析進行預測,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再進行定量分析,將風險量化為一個公式,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審核風險,為下一步的風險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設項目竣工結算審計風險的控制程序及方法
結算審計風險控制是指在審計過程中對尚未發生的審計風險,采取積極的措施和方法,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有效的控制,將審計風險控制在預期的可承受范圍內。
3.1審計風險控制的主要程序:明確審計目標,分析審計環境;預測各種可能發生的審計風險及風險危害程度;明確審計風險的允許范圍;制訂控制審計風險的方案。
3.2審計風險控制的主要方法
3.2.1風險回避法是指在審計過程中,經過風險預測和評估,審計人員認為所面臨的審計風險無法控制或控制風險成本過高,為避免承擔過多的審計責任和損失,影響審計機關的信譽,而采取的有意識的回避策略,即放棄審計任務。實際工作中,審計任務往往是上級或本級領導要求的,審計部門一般情況下無法回避也不能回避,但是在下列情況下審計部門可靈活采取風險回避法:當所面臨的審計環境不具備開展審計的前提和條件,審計部門可中止審計,責成建設單位進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再實施審計。
3.2.2風險轉移法是指審計人員采取不同形式,將所面臨的風險或責任轉移給其他組織、人員或其他有關方面的策略。例如,在實施審計時分清審計部門與建設單位的責任,要求建設單位書面承諾和書面認定某項審計依據的真實、合法性;邀請專家進行評審;向建設工程造價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協助等等。
3.2.3風險承受法是指審計人員經預測、評估后,認為完成審計任務所帶來的效益遠大于風險產生的后果,準備承受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但是,審計風險如果轉化為現實將不可避免對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帶來一定的損害,所以即使在采取風險承受策略的情況下,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也必須遵守謹慎性原則。否則,盲目采用風險承受策略,將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審計風險,并承擔更多的不應承擔的審計責任。
3.2.4自我保護法。對于政府審計來說,由于性質和職責所在,更多情況下是采取風險承受策略。在承受審計風險的前提下,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就更需要加強自我保護。一方面,在審計過程中,審計部門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規范,嚴格依法審計,嚴格按程序辦事,不斷完善審計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審計系統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審計人員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增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4結束語
總之,工程結算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也是比較容易出成效的工作,結算審計將面臨著諸多的考驗,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要正視審計風險的現實性,增加防范審計風險的意識,在加大審計力度的同時,不斷改進和完善審計的方式和方法,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去認識和對待審計風險,力爭將潛在的審計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
參考文獻
[1]區明德,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風險預警系統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10月
[2]肖宇翔,試析國家審計風險的分類[J],湖北審計,1999年第l2期
[5]姜小舜,許莉,審計風險、道德失范與審計文化[J],審計署網站,201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