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材料對建筑物的質量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要使建筑物的質量達到標準和要求,就必須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把關。工作人員要按照標準和規范來進行取樣,并且控制好相關的影響因素,這樣才能夠確保材料檢測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并且為建筑物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建筑材料 檢測 影響因素
材料對于建筑工程來講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了建筑的整體質量,同時也關系著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材料的檢測手段也在隨之而進步。但也有一些因素影響了建筑材料的檢測,比如環境的溫度、濕度,試件的大小以及精度、檢測誤差等等。
一、建筑材料質量檢測的意義
建筑物是社會經濟建設的基礎設施,也是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的主要支柱。但建筑物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隨著建筑市場的繁榮,因為建筑材料而出現的安全隱患問題也層出不窮,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雖然國家在大力的懲治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仍然沒有完全的鏟除因為建筑材料而引發的安全隱患問題。
為了保證建筑物的質量,也為了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質量,并且進行嚴格的檢驗,防止出現任何威脅和隱患。同時,只有滿足了質量的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建筑行業的和諧發展,并且為建筑企業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建筑材料的檢測
(1)檢測的方法
目前建筑市場中常用到的材料質檢方法有:①外觀檢測,即通過對建筑材料進行直觀的外表檢測,檢查其型號、規格、產地以及外觀是否有破損等情況。外觀檢測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監理人員對入場材料進行質量監控的主要手段。②儀器檢測。主要是借助于先進的試驗設備及儀器,來對建筑材料的內部結構與化學成分進行檢測。常用的儀器檢測技術有直接檢測和間接檢測兩種方式,而且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檢測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新型的儀器檢測技術主要是對被檢測信號進行的檢出變換、分析處理、判斷、控制等環節的有機統一綜合過程。③無損檢測,該種檢測方法是利用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破壞建筑材料質量的前提之下完成材料的質量檢測,如超聲波檢測技術、射線檢測技術等。利用無損檢測技術,可以將被檢測對象內部的缺陷或結構的不均勻性檢測出來,并且檢測出具體的缺陷位置、大小、性質等信息,從而為判斷被檢測對象的狀態提供依據。
相比較而言,后兩種檢測方法對于質量檢測較為嚴格,需要借助于專業的儀器和設備,多發生在建設單位下屬的質量檢測部門。
(2)需要檢測的項目
施工所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的要求和規范,否則就會引起技術方面的問題,而針對不同的建筑材料其檢測項目也是不一樣的。就常用的建筑材料來講,其檢測項目分別為:水泥,檢測其凝結時間、強度、細度等;鋼筋,檢測其顆粒級配、含泥量、伸長率、重量等;墻體材料,檢測其抗壓力度、孔洞率、空心率等;混凝土,檢測其配合比設計、適配強度、表面密度、坍落度等;防水材料則需要檢測其透水性能、耐熱度、拉伸性能、粘結強度及延伸率等內容。
(3)取樣方法
建筑材料出廠時通常都帶有出廠合格報告以及質量檢測報告,這也是監理人員控制材料時的重點檢查對象。但這里的檢測報告所代表的是整批材料的質量,實際的檢測通常都是采集樣品進行代表性檢測,不可能每一個產品都進行檢測,因此檢測報告的準確性就取決于樣品的采集是否規范,是否有一定代表性,檢測的流程和方法是否無誤等。
這里提到的取樣的代表性是指對于樣本的檢測結果與取樣總體的實際符合程度,如果在一大堆產品中抽取若干樣品,對其進行質量檢測最后取得的成果與取樣對象的真實情況之間差異性越小,則表明所取的樣品具備的代表性越大。樣品的代表性不僅取決于取樣對象的變化情況,如樣品所在組中的均勻分布程度,而且也取決于樣品的數量、幾何特征以及采樣的方式等。我國目前針對于建筑材料的檢測標準,有明確地規定該如何取樣、取樣的數量以及取樣的頻率等。取樣過程中不僅數量要滿足要求,取樣的部位和取樣方法也需要滿足規范要求,樣品量少或者部位沒有代表性、取樣方法錯誤,都會使檢測結果產生誤差,甚至使材料檢測失去意義。以水泥材料為例,通常對于同一廠家、同一批次的水泥(不同建筑材料每批次的取樣數量是不同的),以400噸為一個驗收批,不足400噸的按照400噸計算,單位驗收批次的取樣數量為12Kg,為一組樣品。具體的取樣時,這12Kg的樣品水泥應當從具有代表性的20袋水泥中分別抽取,均勻混合之后分作兩份,一份提交給試驗室,另一份密封保存,以備將來校驗用。
三、影響材料檢測結果的因素分析
(1)檢測環境因素
為了得到準確的材料檢測數據,規范中明確要求了材料的養護以及檢測環境,如在對水泥進行強度檢測時,其溫度應控制在20℃左右,上下溫差不超過2℃,環境中的相對濕度不低于50%;養護箱的溫度同樣應控制在20℃左右,溫差不超過1℃,相對濕度不低于90%。如檢測過程中溫度不達標,則水泥的強度會跟著溫度的高低而出現強度的大、小不同,從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2)檢測條件的因素
檢測條件主要是指檢測的技術和設備的質量。如采用不符合材料性能的檢測技術,或者是檢測設備的性能老化、質量問題等因素,設備缺乏日常的維護管理導致在檢測過程中出現了故障,而檢測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工程材料進行了檢測,從而導致檢測結果錯誤。
(3)材料自身因素
建筑材料自身的因素,往往也會影響到檢測結果。如材料取樣過程中選擇樣品有特殊性,不能代表整體材料的屬性。又如,材料樣品在取材之后到送往試驗室的過程中,因人為、運輸、存儲等因素導致的損壞,使材料性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檢測。另外就是所選取材料的尺寸,如混凝土試塊在抗壓強度檢測時應先檢查其形狀及表面尺寸,試塊應相對兩面應平行,平面度公差不應超過0.0005d mm(d 為邊長),則算是合格產品,否則如果超出范圍則說明試塊不合格,對其檢測后的結果不能反映出真實的混凝土抗壓性能。
(4)檢測人員的因素
檢測人員是材料檢測過程的直接實施者,而因為檢測人員自身的素質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加上人為的操作失誤、疏忽懈怠、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等因素,使得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嚴重的甚至出現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反的現象。常見的因人的因素導致的結果誤差主要有:①同一組試件之間所產生的誤差,這種誤差如果沒有超出一定范圍,那么是允許的,但如果超出了允許的范圍,就必須重新取樣,并且進行檢測了。②同一份材料經過了不同設備的檢測,但檢測出來的效果卻不一樣,這又被稱之為再現性誤差,這種誤差所限定的范圍會比較大。③將同一個樣品分成幾個試樣,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而產生的誤差,這種誤差主要是源自于材料本身,技術上規定這一類誤差的范圍值很小,遠遠小于前兩類誤差。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的逐漸規范,以及國家關于建筑工程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開始重視建筑材料的檢測工作。只有企業從自身內部提高了對于材料檢測過程的重視,才能從根本上開展這項工作,為工程質量增添一道保障。
參考文獻
[1]高峰.淺談建筑材料質量檢測相關工作分析[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2(6):110-111.
[2]肖冬利.建筑材料檢驗項目及其數據的準確性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理論版,2012(5):391-391.
[3]吳南偉.淺談建筑材料檢測應注意的環節[J].建材發展導向,2011,9(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