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關系、同事關系、人際關系,均基于本性兼容,不必刻意搞好關系。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尚在懵懂,你的基因已經選擇了人際生態圈。
我以為中國的屬相應分男女,另加上動植物的類別——比如,男人是屬動物的,有屬兇猛豪豬的,有屬陰險眼鏡蛇的,有屬木訥的大象或者生存能力很強的老鼠的。而女人是屬植物的,有屬月光下生長的陰冷花朵,有屬陽光下充滿生機的樹,也有屬很難看卻生命力極其旺盛的仙人掌。
因此,狼和羊是不能成為朋友的,貓和鼠也不可以,農夫和蛇也不可以。蛇暫時在農夫身上取暖也終會反目,讓它與農夫增進友誼,是違反蛇道的。
后來我讀《三國演義》把人分為四種:有智有仁,比如劉備;有智不仁,比如曹操;無智有仁,比如魯肅;不智不仁,比如現在街面上的最流行——這些人生存的利益永遠大于內心的正義。
當然,如果說僅依照天性劃分敵友未免宿命。這時候,交友之道的最根本一點是利益互惠。什么是利益?在動物即是食物、性、地盤,相應于人即是錢財、情愛、權力。實際上,在對待利益的態度上,人基本與動物無異,美其名曰趨利避害。常常可以見到,人們在沒有利害沖突之時往往交善,一旦形成利益沖突即刻交惡。也不必悲觀,這就是人性。基于這一事實,實行互利互惠,一贏多贏,是符合人性的。
所以,或許我們應該恪守“別人應得的我不拿,不屬于我的我不搶”的利益均占原則。反之,只為自己著想,對利益的拼搶和對他人利益的侵犯,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