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夏天的涼爽叫開懷痛飲,有一種無償?shù)母冻鼋杏谰妹赓M,有一種持久的愛叫三代接力。而這些,在杭州一個小小的涼茶攤上演了50年,并將繼續(xù)傳承下去。
每到入夏,杭州采荷街道荷花塘弄一間普通的民房門前,會準(zhǔn)時擺出兩張小方凳,一張凳上擺著一個帶龍頭的白色搪瓷茶缸,房門上還會貼出一張紅色的小紙條,上寫“喝涼茶不用錢”。
茶攤的主人是80歲的老人盛阿香,每天凌晨三點她就起床忙活,先用電水壺?zé)纤膲亻_水,放入自己做的茶包泡茶,然后將涼茶放涼兩個多小時,這樣五點多的時候涼茶攤就能擺在門口了。然后她再接著燒下一輪。
茶攤附近是四季青市場,周圍大大小小的倉庫客流不斷。南來北往的客商,拉貨的民工,常來常往的鄰居,都成了阿香婆的常客,都對這位可敬的阿婆充滿了敬意。經(jīng)常光臨的還自帶了杯子,每次看他們開懷暢飲,再親切地叫聲阿婆,阿香婆的心里就充滿了喜悅。
阿香婆的茶入口香甜還透著股清涼,她說涼茶配方是從婆婆那傳下來的,2013年,她在里面又加了薄荷,涼茶也更清涼。而這些材料都是阿香婆自掏腰包買的。
“既然做了好事,那就要做好。做人要有良心,燒的涼茶要干凈要清爽,別人喝了要覺得放心。”這樸實的話語還是當(dāng)年阿香婆的婆婆教的。那時候,這里屬于農(nóng)村,沒有自來水,為了讓大家放心,婆婆燒開水前,總是把水濾了一次又一次。盛阿香也一直記著婆婆的話,盛茶的茶缸、放茶葉的茶包每天都消毒。看似簡單的涼茶,盛阿香做得相當(dāng)認(rèn)真。她說,婆婆就是她的榜樣。提到婆婆,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1962年,太婆病重,急需一味藥,因為買不到,婆婆只好背著兒子上山采藥,不料下山時迷了路,是一串風(fēng)鈴聲將她引到了一座石屋前,這才脫困。婆婆后來得知,石屋是一個女人蓋的,兩串風(fēng)鈴也是女人掛上去的。女人的丈夫因迷路而摔下山崖身亡,女人痛悼之余,便在丈夫迷路的地方蓋了一間石屋,每半個月送一次食品上來,以防有人重蹈覆轍。那間石屋救了婆婆一家三口的命,她、兒子、還有太婆。隨后,婆婆便擺了這個茶攤。
婆婆彌留之際把這個故事告訴了阿香婆,阿香婆緊緊抓住婆婆的手,讓她放心,自己一定會將免費茶攤打理下去。這一打理,就是30年。現(xiàn)在,阿香婆年紀(jì)大了,有點力不從心。受她影響,其兒子媳婦工作之余也來幫她的忙,連十歲的小孫子也來擺凳子、掃地。阿香婆欣慰地看著孫子,心想,第四代也接力有人了。
鄰居施榮泉68歲了,他20多歲時就喜歡到盛阿香的婆婆擺的涼茶攤討杯涼茶,聊聊天。這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習(xí)慣,每天不來,他就覺得少了點什么。如今,他也成了社區(qū)的義工,每天幫忙打掃衛(wèi)生。
有喝過涼茶的客商把阿香婆忙碌的場景和故事發(fā)到了微信,立即引來無數(shù)人圍觀。大家喜歡勤勞無私的阿香婆,微友小西留言:“能堅持不懈地把免費‘涼爽’推行50年,我們做不到,80歲的阿香婆和太婆卻做到了。慚愧。”
網(wǎng)友清涼仙子留言:“被阿香婆感動著。窺探內(nèi)心才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良的因子,當(dāng)有合適的土壤和空氣時,就會瘋長得一發(fā)不可收。阿香婆就是喚醒我們善良之因的最好空氣。向阿香婆學(xué)習(xí)!”
阿香婆茶攤50年的“涼爽”接力,不僅給無數(shù)人帶去了涼爽,也帶去了我們很多人都缺少的正能量。相信這溫暖的“涼爽”會生根發(fā)芽,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