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端著一大碗滾熱的小米粥要喂他,他揚起手劈頭朝她打來。她躲閃不及,滿滿一碗粥全扣在了臉上,臉瞬間紅腫起來。
他是誰?為何這般與她過不去?他是她護理的對象,是她開辦老年護理院后護理的第一位老人。
老人姓韓,患了腦溢血,喪失了語言功能。他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只想一死了之,發脾氣、絕食,就連他女兒也沒有辦法。她憑著一腔熱情與愛心,將老人接收了下來,沒想到老人一來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他口不能說,手尚能寫,她拿起筆來與老人講理,最后有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結果。
看來,光有熱情是辦不好事的。她開始學習護理知識,揣摩老人護理的特殊性,還報考了長春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白天沒有時間學習,她只能在晚上將老人們安頓好后再鉆研。三年多時間,她每天要學到深夜,在老人護理心理學方面更是下足了工夫。全面的護理知識為她規范護理、科學護理插上了翅膀。
患腦血栓的聶老曾先后在兩家企業擔任過總經理,性格比較專橫,得病后變得孤僻、暴躁。保姆、兒女們的伺候都不能如老人的意,無奈之下,兒女們將老人送到了護理院。
老人入院第一天,她正低頭給他整理床鋪。老人冷不防地在她頭上來了一拐杖,她只是和善地看了老人一眼,撫了撫額頭,繼續整理床鋪直到整整齊齊為止。老人有些孩子氣也有些自嘲地說:“你怎么就傷著腦袋了呢?”她沖著老人笑了笑。
之后,她盡量抽時間與老人聊天,發現老人就是要別人聽他的,聊天時也得順著他。這是“老總情結”在他心靈的頑強反應吧?明白了老人的心理訴求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后來,老人變得非常聽她的話,執意要認她為干女兒。臨終前,老人也只讓她照料自己,并說“有你這樣的女兒,真不想死啊”!
這讓她深刻體會到,只有懂得老人們的心理,知道他們最需要什么,才能收到最佳的護理效果。她說人們對于老人往往抱有憐憫之心,其實他們需要的是平等的權利。于是,她努力為他們爭取。
一天,她收下了一位77歲、老伴剛去世的老人。老人姓李,有6個子女。老伴一去世,子女們就將他的房屋財產分割了,老人的戶口簿、身份證也不知弄到哪兒去了,老人常常獨自垂淚:“辛辛苦苦一輩子拉扯大孩子,如今卻無立錐之地了!”
她不忍老人在傷心欲絕的泥淖中掙扎,決定訴諸法律,為老人討回公道。在她的幫助下,老人爭回了房屋產權、財產權以及應得的贍養費。后來,老人的三女兒愿意照料老人,把老人接了回去。但老人常常會到護理院小住,老人已經把她當作了最貼心的女兒。
她就是在長春市綠園區創辦了“至愛老年護理院”的臺麗偉。而她創辦護理院緣于一顆“推己及人”的心。
她本是一家國營企業的職工,下崗后做過幼兒園老師、推銷員。后來,她將自己的職業定格在了記者上。
事業順風順水時,她的公爹突患腦溢血。丈夫常常出差,照料任務落在了她身上。老人的后遺癥嚴重,不能說話,不能行走,焦躁得常常對她發脾氣。她耐心伺候,并不計較,直到幾個月后老人去世。
她知道,有了細心的照料,公爹最后一段時光算是幸福的。她突然想到,有多少生病的老人需要照顧?能不能做一件為天下兒女盡孝、為千家萬戶分憂的事呢?
1996年6月,她的護理院終于正式掛牌。第一天,聽說韓老患腦溢血,并伴有嚴重后遺癥,她覺得韓老與公爹情況相似,毫不猶豫地將老人接收下來。
如今,臺麗偉的護理院由最初的4間小房、12張床,發展成為用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大型老年護理中心。這些年來,她為貧困老人減免護理費、醫療費50余萬元,先后安排300多名下崗女工再就業,她本人也榮獲“全國敬老孝親模范”“十大創業先鋒”“長春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臺麗偉的事跡讓人想起了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個能推己及人的人,本身就具有博大的胸懷。人格的光輝和璀璨的事業一定會相互輝映,人生的瑰麗也會永遠留駐在人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