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對青少年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他們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對青少年心理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成長 積極心理品質 培養策略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其生理和心理均未發育成熟,會受內外因素的影響。為保障他們健康成長,作為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應將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筆者將結合青少年心理品質的現狀,談幾點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
一、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的現狀
有關部門通過調查發現,現在青少年中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比例很大。比如,1995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1000名被調查的廣州青少年中,有53.2%的人有心理危機;在2300名被調查的南京青少年中,71%的人缺乏毅力,67%的人無法承受失敗。以上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并且通過對連年調查數據分析,發現青少年心理問題呈現逐年上升態勢。雖然許多學校都配有心理工作室,但真正有學生光顧的卻很少,大多數心理工作室形同虛設,甚至連老師都沒有到崗。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三點:第一,在學生看來,積極心理品質教育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而很少人覺得自己有病。第二,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的效果不明顯,使學生覺得上與不上沒什么區別。第三,即使是有心理問題的人,有的也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有的即使知道問題存在,也不愿讓人知道自己的情況。
二、培養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
首先,教師應牢固樹立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理念。對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當代心理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牢固的心理教育理念。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還要關注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教師首先應呈現給學生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精神面貌,并以平等的姿態鼓勵學生發掘潛能、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比如在教學中,教師應學會謙虛地用分享、探討等詞語表達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態度,讓學生產生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在輕松、樂觀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問題”或“問題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由于其教育對象的片面性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了學生積極性不高和教育效果不佳的現狀,所以積極心理品質教育應將教育目標轉為全體青少年,在他們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幫助,使其形成適合時代發展的人生觀、世界觀。當然,積極心理品質教育不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原有模式的借鑒與批判性繼承,并積極創新、不斷超越,形成適合新時期教育特點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師應鼓勵青少年進行自我積極心理品質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和身體一樣,有健康的一面,也有出現問題的時候。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就像身體自身的免疫力一樣,能自我調節心理狀態。從哲學意義上講,外因起推動作用,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所以,教師應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和能力,促進他們積極進行自我心理教育。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青少年對自己客觀、公正的認識與評價。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認識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培養自我認識能力是保持積極心態和情緒、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基礎。只有保持對自己的客觀觀察,才能產生切合實際的評價,明白自我揚棄的方面,并確立自我發展的方向。自我調控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對行為后果的預測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的能力。自我調控是心理發展的動力,個體通過心理自我調控,可以使自己的心理意識從絕對的非平衡狀態向相對的平衡狀態轉化。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教會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與評價自我的方法,將被動教育轉化為主動的自我教育,發揮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決定性作用,使青少年具備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再次,教師應采取家校聯合教育法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青少年正處于價值體系建立的關鍵時期,容易受教師、家長的影響,所以周圍的環境對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給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將青少年生活周邊的外界因素盡量都轉化成積極的正能量,共同促進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首先,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雙方應積極商討培養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方法和執行策略。改變以往只要學生出現問題,教師只會找家長訴苦的處事方式,要有效地將家長作為教育資源解決教育難題。其次,由于家長并非專業的教育者和心理咨詢師,所擁有的心理教育知識相對不完善,所以學校要定期為家長開展心理講座,使他們更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現狀,并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最終幫孩子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對家長培訓的方式有很多種,既可以請心理專家開專題講座,也可以采交流的方式,請家長們相互分享好的心理教育方法。筆者認為有必要準備一份家校聯系手冊,教師每周將學生的在校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也可將學生在家的表現傳遞給老師。這樣,學校和家庭都能清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可有針對性地對其制定教育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總之,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對其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及家長應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通過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樂觀、向上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