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興趣愛好萬千,歷史的激趣方式萬千,當枯燥乏味的歷史課本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撞時,教師的教學技巧就顯得極為重要。它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歷史、探究歷史的欲望,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達到歷史課堂與學生學習興趣的自然融合。
【關鍵詞】高中歷史 趣味教學 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新課程實施后的高中歷史教材內容以專題的形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但是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對于學生,不但要對歷史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有進一步的認識,還要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歷史現象,分析歷史人物,暢談自己的史學認識。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興趣教學法,不但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實效性。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巧妙的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是教師講授新教材之前的導語,目的在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地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好基礎。新課導入對一堂課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所以,精心設計歷史課“導語”是中學歷史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的全貌:“唐,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于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學生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后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借助教科書中的插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新版高中歷史教材與傳統的歷史教材相比有個突出特點:版面新穎,形式多樣,圖文并茂。歷史插圖可以揭示歷史知識的某些片斷、側面、狀態和情況,以其畫面內容反映相應課文的主題,是歷史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喜歡有血有肉的歷史、生動活潑的歷史,而歷史本身也是多姿多彩的。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這些資料可以從各方面、多角度來反映當時歷史發展的概況,有反映戰爭場景的,有展示歷史重大事件風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不論哪一類,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和完善,是與教材相輔相成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更客觀、全面地了解歷史。這些插圖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表達了文字難以表達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習興趣
歷史是人類過去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重演。這個特點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掌握和鞏固增加了難度,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交互性強的這個特點來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做到視聽并用,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地參與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如講《重慶談判》一課時,先播放電影《重慶談判》中有關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歷史背景資料影片,讓學生對這一事件產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抗戰結束后國內形勢如何?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對策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主動發言。這樣,可以活躍氣氛,把被動地學習變成主動、愉快地參與。
四、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思考、培養能力,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誘導作用至為關鍵。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如教學活動的安排、過程的實施、歷史知識的遷移、練習的設計、問題的拓展等方面,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學內容鮮活、師生互動交流、共同探究問題,從而讓學生思維多樣、體驗有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
五、精心設計課堂結尾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尾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堂成功的課要有始有終,學生在掌握新知識后,為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延續、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每一節課結尾時,我們應設計出學生感興趣、耐思考的思維拓展題。
總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想學、愛學,但在操作過程中也不能單純為有趣而激趣,忽略其他方法和手段,放松對內容的深層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歷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