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的數學教育要有新的課程觀;新課標的數學教學注重于過程、創新、個性、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合作與交流,重思想教育;新課標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陣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這與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
【關鍵詞】數學思想 數學方法 數學觀點 師生觀
課程改革到底“革”什么?有些人認為新課改是“換湯不換藥”,換一本教材“教”而已。而我認為,新課改歸根到底是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包括教學方式的轉變——從“教”到“引”;知識技能掌握理念的轉變——從“滿堂灌”“書山題海”到“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強調自我的情感體驗;教材觀的轉變——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變成我們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工具之一;評價機制的轉變——從“唯分數論”到“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發展”,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但也是現今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下面就談一下我對新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用一些新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1. 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推導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這樣來進行:
第一,提出問題:(a+b)2=a2+b2成立嗎?
(顯然學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
第二,引導學生計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第三,引導學生發現:
①算式的左邊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結果形式是a2±2ab+b2
第四,進一步提出:能直接寫出結果嗎
這樣學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這個規律可以作為公式。
通過教師的誘導、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既認識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對該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2.數學教學過程中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所謂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它是對數學事實與數學理論的本質認識。首先,數學思想比一般說的數學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后者比前者更具體、更豐富,而前者比后者更本質、更深刻。其次,數學思想、數學觀點、數學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們站在某個位置、從某個角度并運用數學去觀察和思考問題,那么數學思想也就成了一種觀點。而對于數學方法來說,思想是其相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基礎,方法則是實施有關思想的技術手段。對數學知識和規律概括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的策略。一般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分類思想、極限思想等。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數學問題的具體手段,如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歸納法等。
二、分層次教學法的具體應用與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視
分層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但不同的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狀況、對知識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方法等都存在差異,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勢必會產生“優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結果,優生將對老師失去信心,覺得在課堂上學不到他們想要的知識,轉而自己去擴充知識,但缺乏合理的指導,中等生不愿意與老師交流,而學困生則害怕吃,也吃不進去,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分層教學實際早已有之,不過是新課標給了它更大、更好、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已。
三、新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保持在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把學習作為自己內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在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2.數學教學中重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創新,一個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沒有創新。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是指學生在其原來知識基礎上的突破和發展,不是指科學家那種創造發明。數學教學應當成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時候,大力鼓勵學生用與別人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向教材質疑,向權威挑戰。
總之,在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主學習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以“發現”為主,不“代替”學生;以“鼓勵”為主,不“鉗制”學生,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