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同小孩學走路一樣,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獲得閱讀能力。學生應主動去實踐,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廣泛地進行閱讀。教師則應積極地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有效地閱讀。英語的閱讀可分精讀、泛讀、快讀、略等形式,對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關鍵詞】泛讀 精讀 快讀
綜觀歷年英語中考考試卷,對閱讀理解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各類考試中,閱讀理解題的分量在不斷加大。所以,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文章要求學生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呢?一般來說,英語的閱讀可分精讀、泛讀和快讀三種形式,對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教師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首先是精讀。精讀的任務在于傳授系統的基礎語言知識,如語音、語法、詞匯、篇章結構、語言功能意念等,訓練語言的基本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等,培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進行精讀訓練的一般步驟是先疏通詞匯,粗知文章的輪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結構,弄清文章的內部聯系,然后深入重點、剖析語言、分析內容,把握文章的重點,最后綜合歸納,領會作者的意圖。有一些閱讀的基本技術在平時就要注意運用,如圈點、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筆,邊讀邊將文章中出現的重點信息,如時間、地點、事件、任務及數字、生詞等勾劃出來,通讀全文后,再將所勾劃的零碎信息閃電般地串起來,重新組成文章。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閱讀答題的速度,而且還可以回過頭來有目的、有意識地核對其中的細節。完成以后,應養成良好的記錄筆記的習慣,對文章的生詞、語法、句法等難點進行整理,以便今后復習。
其次是泛讀。泛讀的任務在于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細致觀察語言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速讀能力以及閱讀的興趣,擴大詞匯量,增強文化背景知識。學生應盡可能涉獵交際功能強、實用性強的應用文,以及各種體裁、題材的文字資料。如人物傳記、科普讀物、寓言故事、社會文化、文史知識、新聞報道、廣告說明、信函、圖表等。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讀一些英文版的簡易讀本。這對于了解各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很有所幫助。
這兩種閱讀方式都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和加強,然而在各種英語考試之中,時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們還需要掌握另一種閱讀方法,即快速閱讀。快速閱讀要求讀者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完成答題者和出題者書面交際的任務。在閱讀的過程之中,略過無關信息,篩選有關信息,利用標題、段落、黑體、斜體、圖表、圖畫、主題句和關鍵詞語等辨認要點,迅速有效地獲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閱讀速度進行快速閱讀也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讀、計時閱讀、略讀等。
1.快速泛讀。平時要養成快速泛讀的習慣。這里將講的泛讀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要求讀得快,理解掌握書中主要內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確定一個明確的數額、要結合自己的實踐量體裁衣。同時應注意讀物的難易程度,單純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計時閱讀。有的人對于同一篇文章慢讀時理解準確率就高,而快讀時準確率就降低了。這是為什么很多學生抱怨平時做題準,一到考試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平時必須有意識地多做計時閱讀的訓練。高考中每篇閱讀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時間大約七、八分鐘左右,因此,平時計時閱讀訓練每次進行5至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長了容易疲勞,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沒有效果。所以,訓練時可以由教師或自己先計下起讀時間,閱讀完畢,計下止讀時間,即可以算出閱讀速度。持之以恒,應見成效。
我們在進行略讀訓練時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字、黑體字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書和文章進行預測略讀。預測略讀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關的細節及其相互關系。
(2)以一般速度閱讀。閱讀文章開頭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
(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據統計,大約有80%的主題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們往往可以通過閱讀每段的首句或尾句來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實際上我們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閱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可以跳過某個詞語、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獲取必要的信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較形象地描述了閱讀的重要性,對英語也同樣適用。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好的英語不是英語教師講出來的,都是學生們練出來的。所以,我們的學生以及其他英語愛好者,不僅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恰當運用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與長期的閱讀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會盡可能地克服英語中存在的三大障礙,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增強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