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曾一度令教師厭煩、學生頭痛,“上課講課文,復習背課文,考試寫課文,考后忘課文?!钡默F(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窒息了語文課應有的生命力。面對這一現(xiàn)象,我在初中語文課教學中,初步嘗試了“閱讀——討論——解惑——探索”四課型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以主人姿態(tài)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一、閱讀課
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所以,我先設置了閱讀課。一般是每一單元的第一、二課時,由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5分鐘左右的必要的啟發(fā)講解:或背名言、或講個小故事、或講個成語的來歷等,針對每課的具體內(nèi)容,確定啟發(fā)講解的內(nèi)容和形式,提出幾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第二,指導讀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效閱讀的路標和向?qū)?。關于讀書方法,我向?qū)W生提出了“三到”的要求,就閱讀的全過程來說要看到、讀到、寫到。所謂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謂讀到就是心到,邊讀邊思考。寫到就是要動筆進行點、劃、摘、記,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記憶。上述讀書法,從導言課開始逐步向?qū)W生介紹,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聯(lián)系實際提問題。在學生閱讀《中國石拱橋》一文后,我聯(lián)系實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文中那樣的橋嗎?古代的人造出的石拱橋和現(xiàn)代人造出的形式各異的立交橋哪個更美、更先進?它們就僅僅像文中所說的‘天上的彩虹嗎’?”于是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關于各種橋的幻燈片(即自制的課件)和一些有關橋的圖片。這樣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便加深印象。
2.反過來想想提問題。如學生在閱讀《口技》一文時,我先放幾段有關藝人吹拉彈唱的錄像,再放幾段音樂,問:“這幾幅圖畫上的人和錄音中那些人的演奏好聽嗎?為什么?”學生答:“對,好聽,因為演奏技藝高超!”再提問:“如果他們的演奏很一般,你愿意聽嗎?”這樣反過來想想提出問題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強記憶。
3.前后對照提問題。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首先介紹有關故宮的一些歷史,再出示幾幅有關圖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照《蘇州園林》一文,向?qū)W生提出問題:“兩文都力圖將有關事物的各方面知識清楚明白地告訴讀者,但在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討論課
閱讀課之后,我設置了討論課。討論課上教師把學生閱讀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加以篩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首先討論的重點力求符合教材重點和學生思想實際。有時圍繞對某個概念的理解展開討論。
其次,提出明確的討論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組織,具體指導,要求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虛心聽取和思考別人意見,在平等的氛圍中展開爭論或辯論,堅持真理。
第三,指導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討論題目的中心點,充分運用課本中的要點,針對討論題目進行分析,恰當運用已學文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討論,分析綜合、提出觀點。然后緊扣要點,理清思路,作出結論。
三、解惑課
討論課上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尚未解決,特別是全班爭論的重點問題意見不容易不統(tǒng)一,或理解不夠深透。這時,學生會把希望寄托于老師,教師重點講解的時機到了。為此,我設置了解惑課。教師在課上的講解要力求生動有趣、言簡易明、擲地有聲,富有啟發(fā)性。
第一,教師講解的重點應放在“三點”上、所謂“三點”指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新知識的關鍵點,前后各節(jié)之間的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點,這些都是教材最本質(zhì)的東西。
第二,教師的講解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興奮點是學生普遍關注且同教材有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教師應力求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同學生的興奮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愉快地進入思考過程。
第三,教師的講解要從形象入手,注意指導學生的思維方法。語文課上的內(nèi)容和有關問題都是屬于理性的、抽象的,學生較難理解。教師應使學生以形象為入門的向?qū)В讲缴钊氲匕盐照n文內(nèi)容、理解道理。
四、探索課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應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為達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學生做完幾道教師規(guī)定的練習題,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前進的能力。于是我就在解惑課后設置了探索課。做法如下。
第一,專題探索。每學習一課,都要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并在各自分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二,自擬復習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擬定本單元的復習提綱和自測題目。不搞束縛學生思想的所謂答案格式,而是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分析,歸納總結出分析各種問題的思路。
第三,單元小結及寫小論文。指導學生書面表達每單元的知識序列縱橫結構,寫出學習每一個單元的心得體會或小論文,初步聯(lián)系實際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和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總之,運用“四課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覺悟;有利于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