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專題教學,教師需要把專題中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并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達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專題教學 整合 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教師應……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統籌安排教學活動。”
蘇教版教材整個初中階段共有十個專題,設計專題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在專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知識積累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因此,對于專題教學,教師需要把專題中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并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達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教育目標。
下面以筆者在蘇教版七(上)中專題《狼》的教學實踐為例,說說語文教材中專題整合教學的有效性。
一、專題《狼》教學目標
1.利用專題內的資料,了解狼的相關知識,收集有關狼的資料,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2.通過合作、探究以及展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學習專題內關于狼的兩篇文章,補充閱讀關于狼的其他作品,了解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特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專題《狼》預計教學時間5課時,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課余時間。
二、專題《狼》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達成專題教學目標1、2,課前布置以下任務:
請收集關于狼的科學介紹的資料,豐富狼的知識和形象。
請收集關于狼的傳說故事、影視資料、歌曲等。
請收集關于狼的謎語和歇后語,為有獎競猜做好準備。
請收集關于狼的成語、諺語、名言警句,說出他們的意思及出處。
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讓學生在課前做足資料收集工作,每個學習小組由組長負責統稿,書記員負責記錄,組員共同完成PPT制作并確定發言員,以備課堂上介紹本組的勞動成果。
在8個學習小組的精心準備下,第一課時既忙碌又充實,并且收獲了以下探究結果:
1.人們對狼具有懼怕、厭惡之情。勞動人民尤其憎恨狼。
2.與人相比,狼是弱者,人對狼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狼需要人的保護。
3.現代人開始慢慢接受狼,慢慢正確認識狼,等等。
第一課時結束,布置課后作業:預習蒲松齡《狼》和第二、三課時:完成文言文《狼》教學和《狼》、畢淑敏《母狼的智慧》的比較閱讀,以達成專題教學目標3。
第二課時:主要通過一讀、二譯、三析、四悟四個步驟,完成了《狼》課堂教學,課后要求學生加強知識的識記與積累。
第三課時:《狼》、畢淑敏《母狼的智慧》的比較閱讀。
請結合相關語句,談談兩篇文學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點?還分別寫出了狼的其他什么特點?從作者對狼的議論或評價中看出作者對狼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在對兩篇文學作品比較閱讀的基礎上,筆者又順著學生的思維提出疑問:
1.為什么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不同?
2.為什么虎豹也很兇殘,人們卻不諷刺呢?
第二、三課時結束后,筆者做了課外閱讀推薦:《狼兄弟》系列叢書,共6冊;《白牙》;《野性的呼喚》;《狼圖騰》;《狼王夢》等。其中《狼兄弟》系列叢書和《狼圖騰》,是筆者要求的課外必讀作品。課后作業是,展開想象,寫成一篇關于狼的童話故事。
第四課時:評析習作——童話《狼》
組內相互欣賞、評點習作,全班分享;老師批閱,擇優讓習作者上臺朗讀。
由此我正在反思:怎樣讓學生樂于學習?
專題學習讓師生學有所得: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如何看待事物?
與其他教學設計相比較,專題整合教學呈現了一些比較明顯的優勢。
(1)對新課改理念的積極實踐,重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分析教學目標,特別是注重對學生現實問題的關注。
(2)從教學目標的設置到活動過程的設計,本次教學設計都在力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
(3)突出小組合作學習與個體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著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精神。
(4)注重課內知識和課外生活的結合,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域,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尚亞美.語文專題“狼”的設計和教學[J].云南教育.2005.
[2]徐靜.蘇教版語文“專題”教學探微[J].中學時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