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形成發展,抽象的概念和規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推導和理解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去啟發去誘導,用準確有趣的實驗去演示,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這些重、難點,他們就能夠用物理知識來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物理 難點 突破
教學難點就是教材中學生難以接受、教師感到難以處理的內容,而這些難點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學中的重點。所以,突破難點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如何突破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難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受前概念的干擾是形成難點的原因
所謂前概念,就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根據自己的實踐活動和生活經驗,對各種事物和現象形成的看法。它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有些前概念反映的不是現象的本質,它會對學生接受科學的物理知識造成一些障礙。例如,在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中,學生從一些日常生活經驗觀察到,一輛靜止的車子,用力推它以后就動了,停止施力,車子就會停下來。于是學生便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這些表面現象嚴重干擾了學生對物理學中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知識的學習。又如,關于浮力的知識,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看到:輪船、木塊、皮球等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從而認識到物體受到浮力,而對在水中下沉的石頭、鐵塊也受到浮力就不易理解。
二、加強實驗,豐富感性,排除前概念干擾
豐富感性認識是防止抽象、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有力手段,而感性認識的獲得源于實踐或實驗。這就要求教師要十分注重課堂演示實驗(包括實驗、模型、圖示、實物等),同時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實驗(包括分組實驗、課后小實驗、小制作等),通過學生的觀察、實踐和思考、豐富感性認識后,對物理概念或規律、定律或原理的理解深刻,對新的知識的感受自然、易懂。例如,為了突破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浮力這一教學難點,可設計如下方案,學生將用線捆好的石塊、鐵塊掛在彈簧秤上稱出在空氣中的重量,再將石塊、鐵塊浸沒在水中稱出其重量,通過比較兩種情況下彈簧秤上的示數,從而使學生獲得了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這一感性認識。又如,為了突破運動和力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除了做好課本上的有關實驗外,再讓學生觀察滑塊在氣墊導軌上的實驗,將滑塊推一下,滑塊在氣墊導軌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但滑塊在水平方面上不受力作用,說明物體的運動不一定要力維持,從而幫助學生糾正物體的運動需力維持的錯誤認識。
三、恰當地運用比喻和類比
物理教學中的比喻的運用,就是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學習的物理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對此知識的學習。所謂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開普勒說:“我重視類比勝于任何別的東西,它是我最可信賴的老師,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康德曾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前蘇聯學者瓦赫羅夫說:“類比像閃電一樣,可以照亮學生所學學科的黑暗角落。”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認識總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為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也總是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因此通過類比,可以加快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新規律的認識,進而加速學生的學習進程。例如初中電流概念的教學,先用水量類比電量,再用水流類比電流,用水流強弱類比電流強度。關于電壓概念的教學,可用水壓類比電壓,水壓是形成水流的條件,而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再如,在原子結構教學時,講授的內容看不見,摸不著,空洞抽象,學生更難理解,教學時可借助宏觀世界來比喻微觀世界,用太陽系比喻原子結構,原子核猶如太陽,電子就象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一樣繞核運轉,行星和太陽之間有引力,電子和原子核之間也有引力,這樣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對那些虛無縹緲的微觀世界,有一個粗略的模型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初中物理中可用比喻和類比的概念很多,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比喻或類比使學生初步了解新的概念后,應指出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本質,說明它們的區別。
四、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物理意義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敢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覺它。”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講物理概念時,應著重講清它的物理意義。例如,在進行密度、比熱、電阻等幾個重要的物理概念教學時,除了做好演示實驗外,應著重強調其物理意義。它們都是反映物質的某種特性,在物質種類確定后,密度、比熱就確定了,而與物質的體積、質量等因素無關,當某段導體確定后,該導體的電阻就已確定,而與它是否通電、與電流的大小、電壓的大小均無關。在進行溫度、熱量、內能等概念教學時,應強調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和聯系。
學無止境,教無定方,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要我們從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就會找到更好、更科學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