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淮安市文通中學一名初中學生從教學樓跳下身亡。據調查,這名學生因私自外出上網受到班主任老師的批評,并且班主任找該學生家長談話。挨了批評,這名同學覺得沒有面子,受此打擊就選擇了跳樓。這樣令人悲傷和惋惜的事件太多了。成績沒考好,跳樓。和父母吵架,跳樓。被批評,跳樓。失戀,跳樓……現在,人們越來越強調賞識教育,尊重孩子,維護孩子權利。老師和家長已經很少批評學生,生怕傷了他們的自尊,最終孩子變得異常脆弱。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對孩子的尊重和保護要有度,生長在表揚和掌聲中的孩子永遠不會堅強,無法充滿生命力頑強地成長。因此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將針對挫折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挫折教育 必要性 具體措施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對受教育者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許多到達光輝頂點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這是因為,那些自認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會選擇走一些所謂的“捷徑”,這些所謂的“捷徑”往往會喪失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鍛煉機會;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鍛煉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一、向學生、家長介紹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現代社會,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非常溺愛,基本上都會滿足孩子們的愿望。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不健康,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無法正確地對待老師家長的批評,也很難處理好同學之間的矛盾。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應定期地與家長、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滲透這些思想,可以通過典型的事例進行分析,講道理,讓他們自己說出想法,力求得到他們的理解、接受。告訴他們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二、中學生的挫折表現及挫折教育的措施
中學生是個特殊群體,生理的發育,學習上的困難,對異性的好奇,以及青春期一些叛逆等等,這些都會讓中學生產生困擾,產生情緒,感到挫折。如果不及時引導教育,將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
1.學習上的壓力和困難引起的挫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確實很大,學科變多了并且學科難度在加深、作業的思維活動要求復雜。這樣的情況會讓部分學生感到力不從心,于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導致成績下滑嚴重,甚至有的同學會產生崩潰的情緒。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要敏銳地觀察到問題的嚴重性,要及時地疏導他們的心理(尤其是女生),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我們可以先表揚他們的長處,讓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等他們冷靜下來之后師生之間就有了挫折教育的穩固平臺,我們也可以舉身邊的或者偉人的例子,比如鄧小平的三起三落、感動中國的劉偉。然后老師幫助他們重新找到起點、確定恰當目標,并且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他們不僅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而且能重新樹立信心,在以后成長的道路上變得更堅強。
2.同學間矛盾引起的挫折。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很難冷靜地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同學間因為某一件小事而發生矛盾后,很難認識到自己的錯,經常是一味地固執,錯誤地認為別人是專門和自己作對,情緒波動很大。或者大打出手,或者自卑自殺,或者釀成其他極端的事情。為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一定要積極幫助這些學生從思想上根本認識到此類事件的危害性,也可以通過反例或正例來分析,做好調解人讓兩邊的當事人的思想達到大徹大悟的改變。
3.長輩、老師的批評引起的挫折。一定要引導中學生正確看待長輩、老師的批評教育。有的學生認為長輩或老師傷了自己的自尊,在思想及行為上容易偏激,這時我們要幫助學生認識到:一般情況下,長輩老師都愛自己的孩子學生,只是方式、方法不同罷了,一旦傷害了你的自尊,也請不要過于偏激地看待問題,不妨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是老師、你是父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會怎樣處理,你是否會做得更好?對待同學間的矛盾也應如此。當然父母、老師的批評應該具有藝術性才能更有效果。
另外,我們可以教育學生,當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可以向知心朋友傾訴,找長輩、老師談話,或通過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過分壓抑自己,使自己的情感無法排解而導致令人痛心的后果。當學生找到心理老師時,老師要注意傾聽,從學生的只言片語中找到根源,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的方法。鼓勵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寫日記或者適當地做一些自己喜愛的事等方式來緩解內心的壓力,宣泄胸中的抑郁,從而開始下一階段的愉快生活。
挫折教育離不開老師的辛苦工作,老師應當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發現并了解學生經歷的挫折,及時地調查他們的思想動態,掌握他們的情緒,及時幫助他正確認識所遇到的挫折,正確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把挫折看作磨練意志的機會,使學生正視挫折的積極意義。現在有許多老師由于種種原因不愿與學生發生沖突,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更不能忽略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必需的挫折教育。因為,沒有必要的挫折教育,他們就缺乏面對挫折的經驗,甚至是連面對挫折的勇氣也沒有,將來長大成人后,又怎能很好地立足于社會呢?為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必須重視挫折教育,并長期有效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