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要求。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溫家寶同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在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科技競爭、人才競爭激烈的新形勢下,我們更要辦好人民的教育,做到教育和諧。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筆者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做到教育和諧。
一、教育與社會和諧
縱觀20世紀人類經濟發展歷程,尤其是本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發展軌跡,許多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實現現代化的成功經驗證明,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是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要素。所以教育要和社會和諧統一,教育要為社會服務。這其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1.教育與人的關系。人口問題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人口基數大,素質偏低是我國目前人口方面的國情。所以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提高人口素質,依靠教育資源把我國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教育水平提升了,人口素質提高了。這也是我國解決貧困問題的戰略選擇。2.教育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問題也是目前人類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能源匱乏,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改變這種情況,從根本上講還是要發展教育。通過教育去提高人們的環保節能意識。通過教育創新去促進科技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能減排,從而優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3.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萍际堑谝簧a力。堅持教育為本,把科學技術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轉化的能力。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二、教書與育人和諧
江澤民總書記曾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而且要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要育好人?!币虼耍虝耸菍γ恳晃焕蠋煹幕疽?。所以,我們要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做到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一。教書是指教學生知識。育人是指培養學生,所謂成人先成才。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學會擔當,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學會奉獻,在奉獻中去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感受生命的光彩與可貴。學會做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作用,才能感受到在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承擔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這樣才能主動地去學習,去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家庭的本領,將來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服務。
三、知識與技能和諧
所謂知識,就是客觀事物的屬性與聯系的反映,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而技能是指人們在特定目標指引下通過練習而逐漸熟練掌握的對已有知識的經驗加以運用的操作程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可以隨時隨地學,而技能才是獲取知識,學以致用的關鍵。掌握一定的技能方法才能創新學習,學會創新,才能真正達到教育服務社會的目的。否則死讀書,讀死書,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即使學富五車又有何用。既體現不出知識的作用,也發揮不了人的作用。因而一定要處理好培養技能與傳授知識的關系,達到兩者的和諧統一。
四、各學科間的和諧
新課程改革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其中一點表現就是要求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各科老師要協調好關系,文科之間,理科之間甚至是文理科之間都要加強聯系。使學生能從一個宏觀的高度,不同的角度掌握并分析問題,培養能力。這樣也不至于造成學生偏科的現象,使學生能真正地全面發展,以便于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今天我們的理解就是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傳授生存、學習的方法和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疑難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可持續發展??傊鸵粋€目的,讓教育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
五、堅持教育的和諧發展
教育自身的和諧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A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都應該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要避免有的腿長有的腿短;區域間、區域內、城鄉間教育也必須協調發展,力爭縮小差距;教育不僅要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數以千萬計的高級專門人才,也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