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在全國頒布實施,本文針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新課改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學 體育教學 培訓
一、前言
體育新課程實驗的春風正吹拂著神州大地,新理念、新教學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嘗試并認同,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滲透并運用于體育教學實踐中,在新式的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地凸顯,學習潛能也得到應有的發揮。然而,沒有廣大農村課程改革的成功,就沒有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成功,這是教育界的共識,當那些“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創新”的口號被喊得震天響的時候,農村的課程改革真的如專家所想象的那么廣泛普及嗎?一線教師新的教育觀從根本上真的轉變了嗎?
二、農村中學體育新課標實踐現狀
1.新課程培訓工作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師的角色、教學技能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工作方式都將發生改變。這一切變化更多要依賴于角色培訓工作。調查發現:農村體育教師,尤其是較為貧困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新課程培訓的比例低。一些教研員不能準確把握和傳達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內容,越到基層信息失真越嚴重,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盡管參加過各種各樣的培訓,但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然無所適從。有的體育教師至今不知道什么叫校本課程,更不清楚校本課程的目標,開發校本課程就更不知從何談起了。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平時還是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如若參加縣里的公開課演講,老師們就找一些新課程的材料進行模仿、加工,根本不管教學內容、目標等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指導思想。
2.超大班授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阻礙了體育課改前進的方向。沒有充足的體育器材,就很難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興趣需要。而現在農村學校的器材配備很難達到要求。即使有些學校能達到,也是為了應付上面的評估檢查,器材標準嚴重不合格,體育教學中,有些器材根本無法正常使用。對于部分場地狹小、學生人數多的學校來說,要想上好體育課就更困難了。況且農村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中,每班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七八十人,教師及學生的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和使用場地器材是使教師頗費腦筋的事,這給課改增大了難度。
3.農村的教師資源滿足不了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21世紀體育新課標對體育教師素質的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農村中學的體育師資嚴重薄弱,一是學歷的達標問題,二是在職的繼續教育問題,三是數量的達標問題,四是自己本身的懈怠造成相關素質退化問題。
三、對農村體育課改革的幾點建議
1.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農村學校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的建設,為他們實施新課程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師范院校在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國家要高度重視農村地區的課程改革,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重視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為農村體育課程改革提供切實的支持。在經費方面,各省(區、市)應安排一定的經費支持農村的課程改革。對于邊遠、貧困地區以及少數名族地區,也應有專項經費的支持。在專業支持方面,各省(區、市)應為促進農村的體育改革組織好專業支持的隊伍,加強對農村課程改革重點和難點問題的指導,同時要根據農村的特點,研究適合農村地區特點的教育制度。
2.學校領導要重視對新課程的學習與貫徹,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同時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除了體育教師外,班主任、其他愛好體育的教師、一些水平較好的學生以及校外的有體育特長的社會人員,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
3.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投資,學校也要自力更生,改善辦學條件。在學校教育經費短缺與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體育器材破舊和缺乏的狀況。這時,學校要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作用,開發常用器材的多種功能,自制簡易器材,自我改造場地。
4.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努力開發校本課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課程。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應注意對運動項目內容的改造,創造條件,努力開發新興運動項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資源,依靠農村的自然條件,開發自然資源。各省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力量篩選已有的優質資源,同時,還要積極開發符合當地實際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優質資源送到農村學校,并鼓勵學校也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和思考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現狀,有針對性地研究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特點、規律,并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修正,層層重視,共管齊抓,我們農村學校體育工作一定會有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季瀏等.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