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教學內容枯燥,運動形式單一的體育課學生不喜歡上甚至厭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教學操作設計錯誤、教學方法練習手段脫離學生實際是主要的問題。現行的體育教學方法很多都是從競技體育的訓練方法演變過來的,實際上是一種以訓練為主,而不是以教育為主要目標的過程。這類教學方法本質上是競技訓練方法的濃縮,有許多與教學不相符的地方。另外,教學是由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兩方面構成的。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必須研究教學操作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育教學更應這樣。
學生缺乏運動興趣的體育是沒有生命力的,是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的。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只有興趣才可能有堅持的自覺性。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促進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奠定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基礎。《課程標準》有針對性的反復強調,要重視培養、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并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
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在后天的運動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不是天生的。我們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就要重視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方法、技巧很多,如融洽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師的師德,高超的課堂語言等。僅此還不夠,從更深的層面和更廣的視角去審視體育中的樂趣,還應從學生的充分的運動感、放大的空間、人際交流的自由感等去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筆者只能是拋磚引玉。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我們應當盡可能地選擇那些學生既感興趣而又具有較高鍛煉價值的教材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加大練習密度,使鍛煉效果得到提高。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呈現開放、內容更加豐富的特點,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著眼于“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生活實際及現代社會的聯系,通過多樣性、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二、體育游戲的合理選擇和運用
巴班斯基說“做認識性游戲的方法可稱為重要的刺激學習興趣的方法。”此法依靠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游戲的情境來進行。“游戲是活躍學生學習活動本身的興奮劑”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家維多里若認為,學生通過游戲引起興趣,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責任感。愛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需要選擇游戲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游戲。例如在隊列隊形中選擇帶游戲性的活動方式進行練習效果就好得多。如聽口令做相反動作,既練習了動作又達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目的,同時也活躍了氣氛。
三、創設情境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錄像、音樂渲染情境等等。這些情境很有傾向性,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激發其迫切需要去感知教材,并努力學習的強烈動機。采用圖片和模仿練習相結合的方法,調動學生視聽和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學習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起學習熱情。
四、改變課的組織教學
對學生來說,有些教材(如田徑、體操、武術等等)學起來可能有些單調、枯燥。對于這些鍛煉價值較高而娛樂性較低的內容,可以通過組織教法的改革來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如在上耐久跑課時,可充分利用籃球場地上的線采取多變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排除距離長的心理障礙,消除壓力。又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追逐跑、迎面接力、十字接力跑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自我表現、發展個性,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展現的機會,這種展現可以推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如在投擲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選擇練習的器材和場地,體力強、力量大的學生,可選擇實心球,在一號場地上練習;體力弱,力量小的學生,可選擇小沙包、紙飛機,在二號球場上練習;喜歡投準的學生可選擇配有目標裝置的三號球場上練習。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變換練習器材和場地。
激發和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不只是體育教學的一個手段,也是體育教學的一個目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和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都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相關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密切相關。擴大體育教育視野是體育教師教學操作設計的基礎和保證。我們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進行積極的探索,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遵循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的原則,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體現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體育和鍛煉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