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國家繁榮昌盛的不竭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缺乏創新的民族難以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立足。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于全面推進中學生生物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研究,首先闡述了高中生物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其次剖析了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最后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關鍵字】高中生物 創新能力 培養
一、前言
社會進入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經濟也在快速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要以不斷創新的理念來發展我們的社會生產力。有了創新的意識,就可以依靠創新來發明創造、研究新的科技成果。現在的經濟社會要求以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經濟為主,主要在于知識體系的創新,只有知識體系的多種因素的創新,才能維持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快速發展,并帶來巨大的財富。在我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在高中教學中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學到生物技術知識體系的同時也能學會用生物知識來處理問題。高中生物教師要通過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教學組織方法來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力要靠教育培養和實踐來挖掘。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教育創新的的理念,要求在普通高中教學中滲透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問題,要求高中生物教學內容要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相接近,密切地關注學生的興趣,在生物教學中體現出來學生的衣食住行,花鳥魚蟲生物現象,這些現象有助于學生智力開發,為學生應用知識、創新思維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教學中通過訓練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是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的,要求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層次的分析,例如:肝臟轉化糖的功能和人體染色體的配對,這些小問題要富有啟發性,要求學生回答這方面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從課本上出發,要全面思考,多方面地回答這一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在生物課堂上設計多種情境來啟發學生,以發散性思維為主,幫助學生改掉被動地聽課的習慣。同時生物教師要把當前國際生物熱點問題移入課堂,讓學生對生物的發展有所了解,讓學生具有敏銳的思維和靈感。生物教師要注重教學中的實驗設計和實驗演示,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實驗內容,以學生探索問題為主題來設計實驗內容,在學生原有的生物基礎上開展實驗演示,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探索新問題。教師在實驗環節給學生講解實驗的器材和操作的步驟,讓高中生通過實驗操作加深生物知識的印象。
2.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激勵學生創新愿望。現代教學手段在今天教育教學中應用得很普遍,現代教學手段改變了以往生物教學的單一性,多媒體得到的全方位的展示,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生物知識,學生在課堂中也對生物知識有了深刻的記憶。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多引進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現代的網絡資源,來優化現有的課堂教學,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入素質教育階段,多媒體網絡教學成為現在生物教學的新的研究方向,這種新型的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點對點的交流,同時網絡資源是巨大,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可以收集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主動地學習。現代教學手段作為生物教學的直觀手段,對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生物教學內容以圖片、動畫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學到大量的生物知識,避免有效時間的浪費。
3.生物教學中不斷進行教法和學法創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高中生物教學知識特點所決定的,高中學生在剛剛開始接觸生物知識的時候,往往體現出不感興趣和厭學感,生物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使得學生樂于參與生物學習。但是,高中生是否愿意學習生物知識,主要取決于教師教學的教法和教授的技巧,生物教師在生物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自覺性,并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課程的成績。
三、結語
本課題以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研究對象,經過前期對扎蘭屯市高中生物教學先期的研究,對于我市高中生物教學、教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就現有的教學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在我市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生物實驗為教學手段,并且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多方面地強化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法和學法的不斷創新,能夠為我市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繼飛.建國以來的中國生物高考改革述評[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
[2]張佑強,張紹琪.中學生物教學百年回顧[J].中學生物教學.2002.
[3]馬劍敏.靳萍.劉敏.河南省中學生物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中學生物.2002.